求《死神》完整序言!
我們因看不見而恐懼無形之物;
我們因看不見而敬畏無形之物。
于是手中的劍,就此揮下!
——《死神》序言
比任何人都要堅強比任何人都要在意
傷痛之上,永遠微笑的臉今夜,請不要再見到死亡
放棄悲傷抹去從前佩戴上命運的十字徽章
東南西北你的足跡所支處便為我永遠的方向
雨落雨的瑰麗心走心的纏綿鎖住的結住的纏住的
又是誰的記憶誰的容顏你永在于此
若始終不曾相逢你不會現在如此再見
因為有你至美的存在我才拼命捍衛這方空間
——《死神》序言
我們因看不見而敬畏無形之物,
于是手中的劍再次揮下。
以假面之名。
——《死神》序言
柳如是陳子龍唱和之詞
柳如是陳子龍詩詞
1、柳如是
金明池·詠寒柳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江城子·憶夢
夢中本是傷心路。芙蓉淚,櫻桃語。滿簾花片,都受人心誤。
遮莫今宵風雨話,要他來,來得么。
安排無限銷魂事。砑紅箋,青綾被。留他無計,去便隨他去。
算來還有許多時,人近也,愁回處。
南鄉子·落花
拂斷垂垂雨,傷心蕩盡春風語。況是櫻桃薇院也,堪悲。又有個人兒似你。
莫道無歸處,點點香魂清夢里。做殺多情留不得,飛去。愿他少識相思路。
2、陳子龍
長相思
西湖雨中
黛眉收,翠鬟流,懨損芳波一段愁。愁時夢未休。
山浮浮,水悠悠,欲問行云何處留。有人天際頭。
浣溪沙
五更
半枕輕寒淚暗流,愁時如夢夢時愁。角聲初到小紅樓。
風動殘燈搖繡幕,花籠微月淡簾鉤。陡然舊恨上心頭。
浣溪沙
詠楊花
百尺章臺撩亂吹,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怨他飛。
淡日滾殘花影下,軟風輕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明朝的柳如是與陳子龍的愛情到底是雜樣
“嫖妓不忘憂國,憂國不忘宿倡”這是晚明人形容當時社會風氣的。說這話的人,我會懷疑他的目的只是在于到平康里逛逛,愛國云云,只是一個標榜。抗戰時期弘一法師說“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這我還多少有些相信。
但有一個晚明人是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他叫陳子龍。就我閱讀范圍,能夠做到愛國狎邪兩不誤的人,還只有這位老兄,此外的侯方域/錢謙益什么的,都只能算是青樓混混,只知道惆悵謝家池閣,渾忘了天生蒼生。我也不是要苛求這古人,如果我生在當時,不要說做個愛國義士,就是做個青樓雅客,只怕也不夠格。
陳子龍生于萬歷三十六年,我手頭有《萬歷十五年》這本書,因此可以推算出他是生于1608年。他成年時崇禎已死,江南各地義軍如火如荼。1645年,他在故鄉松江和好友夏允彝一起舉事,“設太祖像誓眾,稱監軍給事中”,雖然風光了一陣子,終于還是功虧一簣了。夏賦絕命詞,以身殉國,而陳子龍以為家中尚有祖母,未可立死,以我一貫的陰暗心理,我會以為這不過是個借口,如同魯迅先生以母親之原因拒絕做個刺客。但陳子龍以其行為證實了我的丑陋。
陳子龍隨后喬扮佛僧,改名信衷。第二年祖母病死,他于是受魯王兵部職。當時吳江人吳易任兵部侍郎,五月登壇誓師,曾經請陳子龍親臨其軍,可惜不久就失敗了。隨后又有降清遼將吳勝兆欲反正,其部下有人是陳子龍的老相識,與之互相通信息。不久吳因為事情泄露被捕。當時清朝巡撫朱國寶乘機欲除盡三吳名士,而以陳子龍為出頭鳥,陳子龍穗身陷囹圄,時為1647年5月。清朝將他解送南京。陳子龍想到祖母已死(其母親在他考上進士那年,即崇禎十年),再無牽掛,乃于途中跳水自盡。他死時年紀,按照耶魯大學孫康宜女士說是39歲,不過那是洋人的算法,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算法,他應該是40歲了。孔子說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中的“四十”,我相信就是這個算法,何況葉嘉瑩先生也說他是四十歲。
魯迅曾說,一個朝代長了,好人就多;一個朝代短了,就幾乎全是壞人。那是因為歷史由誰來寫的緣故。陳子龍是有明一代一等一的大詩人大詞人,但他文名不彰幾達百年以上。清初卓爾堪編的《明遺民詩》就不收他的作品。1803年,王昶修《陳忠裕全集》,也只是被***了的選集,真正完整的是1983年施蜇存和馬祖熙合編的全集。
陳子龍之所以能夠大名鼎鼎,也許還是托了他和柳如是之間一段情緣的福。他們的關系,〈柳如是別傳〉記載如下:“陳楊兩人之關系,其同在蘇州及松江者,最早約自崇禎五年壬申起,最遲至崇禎八年乙亥秋深止,約可分為三時期。第壹期自崇禎五年至崇禎七年冬。此期臥子與河東君情感雖甚摯,似尚未達到成熟程度。第貳期為崇禎八年春季并首夏一部分之時,此期兩人實已同居。第叁期自崇禎八年首夏河東君不與臥子同居后,仍寓松江之時,至是年秋深離去松江,移居盛澤止。蓋陳楊兩人在此時期內,雖不同居,關系依舊密切。凡臥子在崇禎八年首夏后,秋深前,所作諸篇,皆是與河東君同在松江往還訓和之作。若在此年秋深以后所作,可別視為一時期。雖皆眷戀舊情,絲連藕斷,但今不復計入此三期之內也。”
對于他們之間的這段交往,今人多有一相情愿的推測,以滿足他們心目中才子佳人的模式,但事實只怕未必。柳如是看中的絕非只是陳子龍的才華,她更關心的,也許還是陳子龍在當時擁有怎樣的社會地位。柳如是曾經和徽州鉅商汪然明交往過一段時間,寫過大量情辭并妙的情書,但她終于不曾“委身下嫁”,乃是因為當時商人并不具有讀書人一樣的社會地位,士農工商,差了好幾個等級。不象什么人都想弄個董事長總經理什么的頭銜,至不濟也弄個C*O的來。事實上汪然明也并......
陳子龍柳如是詩詞
江城子·憶夢
夢中本是傷心路。芙蓉淚,櫻桃語。滿簾花片,都受人心誤。
遮莫今宵風雨話,要他來,來得么。
安排無限銷魂事。砑紅箋,青綾被。留他無計,去便隨他去。
算來還有許多時,人近也,愁回處。
南鄉子·落花
拂斷垂垂雨,傷心蕩盡春風語。況是櫻桃薇院也,堪悲。又有個人兒似你。
莫道無歸處,點點香魂清夢里。做殺多情留不得,飛去。愿他少識相思路。
柳如是陳子龍詩詞
柳如是金明池·詠寒柳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江城子·憶夢
夢中本是傷心路。芙蓉淚,櫻桃語。滿簾花片,都受人心誤。
遮莫今宵風雨話,要他來,來得么。
安排無限銷魂事。砑紅箋,青綾被。留他無計,去便隨他去。
算來還有許多時,人近也,愁回處。
南鄉子·落花
拂斷垂垂雨,傷心蕩盡春風語。況是櫻桃薇院也,堪悲。又有個人兒似你。
莫道無歸處,點點香魂清夢里。做殺多情留不得,飛去。愿他少識相思路。
楊白花
楊花飛去淚沾臆,楊花飛來意還息。
可憐楊柳花,忍思入南家。
楊花去時心不難,南家結子何時還?
楊白花還恨,飛去入閨闥,
但恨楊花初拾時,不抱楊花鳳巢里。
卻愛含情多結子,愿得有力知春風。
楊花朝去暮復離
楊花
輕風淡麗繡簾垂,婀娜簾開花亦隨。
春草先籠紅芍藥,雕欄多分白棠梨。
黃鸝夢化原無曉,杜宇聲消不上枝。
楊柳楊花皆可恨
,相思無奈雨絲絲。
楊柳·其一
不見長條見短枝,止緣幽恨減芳時。
年來幾度絲千尺,引得絲長易別離。
楊柳·其二
玉階鸞鏡總春吹,繡影旎迷香影遲。
憶得臨風大垂手,銷魂原是管相思。
夢江南·懷人
其一
人去也,人去鳳城西。細雨溼將紅袖意,新蕪深與翠眉低,蝴蝶最迷離。
其二
人去也,人去鷺鶿洲。菡萏結為翡翠恨,柳絲飛上鈿箏愁。羅幕早驚秋。
其三
人去也,人去畫樓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須紅粉玉玲瓏。端有夜來風。
其四
人去也,人去小池臺。道是情多還不是,若為恨少卻教情。一望損莓苔。
其五
人去也,人去綠窗紗。贏得病愁輸燕子,禁憐模樣隔天涯。好處暗相遮。
其六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鳳子啄殘紅豆小,雉媒驕擁褻香看。杏子是春衫。
其七
人去也,人去碧梧陰。未信賺人腸斷曲,卻疑誤我字同心。幽怨不須尋。
其八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強起落花還瑟瑟,別時紅淚有些些。門外柳相依。
其九
人去也,人去夢偏多。憶昔見時多不語,而今偷悔更生疏。夢里自歡娛。
其十
人去也,人去夜偏長。寶帶乍溫青驄意,羅衣輕試玉光涼。薇帳一條香。
秦淮八艷題詠
遠鬼齋主人
訪媚香樓吊李香君
繡閣漾淮水,夭桃灼灼開。
撫琴余韻歇,掩卷尾聲回。
濺血嗔權貴,卻奩皈草萊。
凜然香扇墜,千古節堪哀。
〈注〉
1.李香君小名“香扇墜”。
2.《余韻》系《桃花扇》最后一出,《卻奩》為第七出。“尾聲”為戲文中曲牌名。
3.《詩經·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4.香君面血濺扇后即匿居棲霞山葆貞觀,身后葬此。
訪水繪園吊董小宛
水繪青蓮碧,隔簾梅影幽。
眉樓訾閹黨,桃葉慕清流。
轉嘆琴臺寂,堪憐鏡閣休。
偶因嘗洗缽,奩艷足千秋。
〈注〉
1.董小宛名白號青蓮,玉殞葬影梅庵。
2.眉樓系顧橫波繡樓,位于武定橋長樂路下清溪畔。
3.《碑傳集》卷一百二十六:“(襄)嘗置酒桃葉渡,以會六君子諸孤。一時名士咸在,酒酣以往,輒狂以悲,共訾奄黨。”
4.琴臺、鏡閣、洗缽池皆為水繪園遺跡。
......
關于電影柳如是:陳子龍在給柳如是的手絹上寫的什么字?
“我久辦一死矣”意思是我求一死久矣。。。改朝換代之際,特別是由明到清,民族易主,文人往往求一死成就道德,甚至要求死得恰時。這也是為什么柳如是要求錢謙益與她一起殉國,錢謙益在牢中求死時說,這時候死也晚了。。。
求柳如是詩詞翻譯,注釋,賞析,詩歌內容及一切有關系的東西。。。 50分
金明池·詠寒柳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金明池·詠寒柳》中的柳具有獨立自主的自由心性與主體意識,不依附于某個實體,雖慨嘆凄涼的境遇,卻沒有失去自我的主體意識,期望與梅魂平等地對話。這一改柳往日柔弱不堪攀折的形象,為柳重塑了剛毅的品格,而這種剛性氣質則是來自于人主體的獨立人格意識與自由心性。
上闋明寫柳而暗寫人生的遭際。“有恨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南浦”一詞緣于江淹的《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中國人喜聚不喜散,對于送別總是很敏感的,分別總會令人為之愁腸百轉,淚溼衫袖。此詞開頭便把地點定在這樣一個令人的情緒易較為之傷感的環境中,在這樣一個送別的地點,又是一個這樣的秋日的黃昏,殘陽西掛,滿目凄涼,伴隨著泠泠的寒風。
“更吹起,霜條孤影。”一個“孤”字,更為這凄涼的環境平添一絲的無助、孤獨。起語全用冷色調的詞,刻畫了一個凄涼暗淡之境,寫盡了柳如是人生的孤獨、無奈的心境。“還記得,舊時飛絮”一句,把時間由現在推向過去,現今的生活是孤獨、無助的,那以前的生活呢?“舊時飛絮”便是最好的回答了。詞人在這里用了“柳絮”這一意象,“柳絮”無根無蒂任風吹落,隨意飄蕩,多令人產生憐憫之情,因詠《燕臺詩》而癡戀其人。又燕臺曾是當年燕昭王招攬賢士的黃金臺。此處的用典,言約而意豐,它既暗含了詞人與陳子龍通過詩詞唱和結為知音,又同松江名士詩酒***度過了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時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點亮色。
詞人在上闋的最后用“尚有燕臺佳句”結尾,是因為這段生活曾給她人生不少的慰藉,致使她多年后回憶起這段生活,仍不禁淚流涔涔。詞的下闋主要是借回憶過去來寫對愛情的固貞執守。換頭處,詞人用“春日釀成秋日雨”一句,既承接了上闋的結句,又為下面的憶舊展開了鋪墊。與陳子龍的短暫的相識、相戀給詩人暗淡的生活帶來些許的慰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點亮色,但這短暫的歡娛卻為以后埋下了如此的苦楚。一句“秋日雨”寫盡了人生的變故。
“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詞人想過去,痛惜今日,寫盡相思之苦,“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畫舸本是歡情之物,但即使擁有了它,自己依舊是先前的那個自己,或許更多了一點孤獨、寂寞,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了情人的陪伴。“一點東風”這里暗指陳子龍,沒有了他,致使詞人一生“眉兒愁苦”,“雖知己而必別”,互為知己的愛人卻注定無法終生廝守在一起,這又是何等的令人悵惘之事。
下闋詞人以“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結句,這里是借用了湯顯祖的《紫釵記》的故事來向情人表明自己的心跡,也同時向迫使二人分手的勢力進行的堅強的反抗,但同時也對未來帶有些許的幻想與渴望。《紫釵記》中,霍小玉在微月半遮寒梅怒放下愛上了詩人李益,兩位有情人幾經困難落幕前終于在長時別離后團圓,此時的他們贈詩唱和,句中最讓人難忘的還是“淡月梅花”景,柳如是引用“梅魂”分別是把自己和情人設想為劇中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夠團圓,到那時“與伊深憐低語”。通過詞的下闋,可以看出,柳如是對愛情是忠貞的、執著的,她對陳子龍是有著刻骨銘心之情的。
柳如是的詞“濃纖婉麗,極哀艷之情”,她以一個女子的細膩的感觸來寫自己的情感經歷,故而真切感人,她讓人洞察了她的不幸的......
陳子龍最出色的詩歌有哪些?
春日早起
獨起憑欄對曉風,滿溪春水小橋東。始知昨夜紅樓夢,身在桃花萬樹中。
渡易水
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遼事雜詩八首選二
其三
二月遼陽大出師,無邊云鳥盡東馳。烏鳶暗集三軍幕,風雨驚傳兩將旗。
長白峰高塵漠漠,渾河水落草離離。國殤毅魄今何在?十載招魂竟不知。
其七
盧龍雄塞倚天開,十載三逄胡騎來。磧里角聲搖日月,回中烽色動樓臺。
陵園白露年年滿,城郭青燐夜夜哀。共道安危任樽俎,即今誰是出群才。
秋日雜感客吳中作十首(選四首)
其一
滿目山川極望哀,周原禾黍重徘徊。丹楓錦樹三秋麗,白雁黃云萬里來。
夜雨荊榛連茂苑,夕陽麋鹿下胥臺。振衣獨上要離墓,痛哭新亭一舉杯。
其二
行吟坐嘯獨悲秋,海霧江云引暮愁。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憐無地可埋憂。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識故侯。見說五湖供飲馬,滄浪何處著漁舟?
其三
萬木凋傷嘆式微,何人猶與賦《無衣》?繁箱皓月陰蟲切,畫角清笳旅雁稀。
阮籍哭時途路盡,梁鴻歸去姓名非。南方尚有招魂地,日暮長礎學采薇。
其十
經年憔悴客吳關,江草江花莫破顏。豈惜余生終蹈海?獨憐無力可移山!
八廚舊侶誰奔走,三戶遺民自往還。圯上隆中俱避地,側身懷古一追攀。
紫玉歌
紅脂染霜襞秋波,吳山慘黛覆雙蛾。玉肌半蝕土花碧,香魂不死紅女蘿。
逢君華姿傾妾意,沒命黃壚誠所志。雙環脫指贈君心,墓門血碧杜鵑淚。
昔日吳宮美曉妝,春云刷翠蟾蜍香。今來泉下伴狐火,玉釵煙冷嬌不鎖。
高崗有鳥名鳳凰,雙雙丹羽輝朝陽。今日重逢青瓊枝,夜臺噦噦同翱翔。
生前最苦死別離,死后尤傷生相思。館娃宮里歌舞人,幾度紅綃鷓鴣云。
何似華山畿下魂,不灑湘妃江竹痕。
古有所思行
紫云仙人歸玉京,驂鸞謁帝游太清。白榆歷歷瓊臺明,九龍銜燭五鳳鳴
弄臣盤旋玉女笑,上帝一醉紛相迎。雙成宛轉歌未闋,共工頭觸不周折
璇室瑤臺半已傾,杞國之人心欲絕。銀河倒瀉滄溟波,五山鰲背高嵯峨
方壺岱輿落海底,珊瑚沉綠生交柯。乞得媧皇五色石,下土茫茫見深碧
愿從北斗挹酒漿,九天無事觴霄客。
九日虎丘大風雨
吳閶門西風雨秋,澤鴇沙雁鳴河洲,黑云夜卷亭皋木,片片飛過鴛鴦樓。
野夫吞聲攬衣袂,驚雷掣電無時休。
憶昔良辰日瀟灑,青翰之舟赭白馬,季倫賓客多英豪,謝家兒郎本妖冶,
迎將西曲茱萸女,共醉東鄰楊柳下。
酒酣據地歌未央,繁英錦石金風涼,紅樹蕭蕭鳥歸急,青天漠漠神飛揚。
朅來朝市無遺跡,萬事蒼茫動魂魄。
昔日金閨彥,半作泉臺客,而我獨何為,傷心對朝夕。
曜靈流光不相照,霜飛鬼哭烏頭白。
君不見龍山置酒桓宣武,參佐風流映千古;
又不見宋公秉鉞真奇才,橫槊賦詩戲馬臺。
江左英雄安在哉,彭城南郡生蒿萊。
嗚嗚觱栗坎坎鼓,□□嘯風渾脫舞......
柳如是陳子龍是真愛嗎陳子龍為何不納柳如是為妾
應該說她們之間的感情是真摯的,直到柳如是嫁給錢謙益多年后陳子龍仍未能釋懷。但他為何不納其為妾呢?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陳子龍當時已有妻室,妻子張氏很優秀很正派,妻子反對納妾的理由是柳如是為倡家女入不得正經門庭。二是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陳子龍自己也沒有那么大的決心,他不敢違背士大夫家族的行為標準讓一個倡家女進家門。可以說他太自私太愛惜自己的羽毛了,不肯讓自己的名節沾上一絲的污點。。錢謙益后來娶柳如是的方式是結縭,也就是娶妻子的名份。柳如是以妻子的名義嫁人比起被人納妾來說是要好得多。
秦淮八艷柳如是為陳子龍寫的《男洛神賦》,帶譯
男洛神賦有序友人感神滄溟,役思妍麗,稱以辨服群智,約術芳鑒,非止過于所為,蓋慮求其至者也。偶來寒溆,蒼茫微墮,出水窈然,殆將惑其流逸,會其妙散。因思古人征端于虛無空洞者,未必有若斯之真也。引屬其事。渝失者或非矣。況重其請,遂為之賦。格日景之軼繹,蕩回風之濙遠。縡漴然而變匿,意紛訛而鱗衡。望便娟以熠耀,粲黝綺于琉陳。橫上下而仄隱,寔澹流之感純。配清姓之所處,俾上客其逶輪。水集集而高衍,舟冥冥以伏深。雖藻紈之可思,竟隆杰而飛文。騁孝綽之早辯,服陽夏之妍聲。于是徴合神契,典澤婉引。攬愉樂之韜映,擷凝蛽而難捐。四寂漻以不返,惟玄旨之系搴。聽墜危之落葉,既萍浮而無涯。臨汜藏之萌濭,多漎裔于肆掩。況乎浩觴之猗摩,初無傷于吾道。羊吾之吟詠,更奚病其曼連。善憀栗之近心,吹寒帷之過降。乃瞻星漢,溯河梁。云馺嵃而不敷,波窲雜以并烺。凄思內曠,槭理妙觀。消矆崒于戾疾,承輝嫮之微芳。伊蒼傃之莫記,惟雋朗之忽忘。驚淑美之輕墮,悵肅川之混茫。因四顧之速援,始嫚嫚之近旁。何熿耀之絕殊,更妙鄢之去俗。匪榆曵之嬛柔,具靈矯之爛眇。水氣酷而上芳,嚴威沆以窈窕。尚結風之棲冶,刻丹楹之纖笑。縱鴻削而難加,紛琬琰其無睹。鳧雁感而上騰。潾灦回而爭就。方的礫而齊弛,遵襳瞹以私縱。爾乃色愉神授,和體飾芬。啟奮迅之逸姿,信婉嘉之特立。群嫵媚而悉舉,無幽麗而勿臻。椩乎緲兮,斯因不得而夷者也。至其渾攄自然之涂,戀懷俯仰之內,景容與以不息,質寄煥以相依。庶紛郁之可登,建艷蔤之非易。愧翠羽之炫宣,乏瑯玕而迭委。即瀖妙之相進,亦速流之詭詞。欲乘時以極泓,聿鼓琴面意垂。播江皋之靈潤。何瑰異之可欺。協玄響于湘娥,匹匏瓜于織女。斯盤桓以喪憂,雕疏而取志。微揚蛾之為諐,案長眉之瞴色。非彷佛者之所盡,豈漠通者之可測。自鮮繚繞之才,足以窮此爛漾之熊矣。黃初三年,我去京師朝拜天子,回來時渡過洛水。傳說洛水神靈的名字叫做伏妃(伏羲的小女兒,玩耍時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為洛水之神)。于是就模仿宋玉將楚王遇見神女的故事寫成《神女賦》,我也將這段經歷寫了下來,是這樣的:我從京城返回東方的封邑(鄄城)。翻過伊厥山,越過繯轅山,經過通谷,登上了景山。這時已經是夕陽西下,車馬都很疲乏了。于是在鋪滿香草的河岸上停下車,讓馬兒自由自在地在芝草田里吃草歇息。我在樹林中安然悠閑地走著,放眼欣賞洛水美麗的景色。忽然,感到心神受到震撼,思緒飄到了遠方。猛一擡頭,看到一幅奇異景象:一個美如天仙的女子正在山崖之旁。于是忙拉住隨從問道:“你看到那個女子了嗎?她是誰啊?真是太美了!”隨從回答:“臣聽說洛水的神靈叫做伏妃,君王見到的莫非是她么?她相貌如何?臣很想聽聽。”我說:“她長得體態輕盈柔美象受驚后翩翩飛起的鴻雁,身體健美柔曲象騰空嬉戲的游龍;容顏鮮明光彩象秋天盛開的菊花,青春華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無象薄云輕輕掩住了明月,形象飄蕩不定如流風吹起了回旋的雪花;遠遠望去,明亮潔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陽,靠近觀看,明麗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豐滿苗條恰到好處,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麗象是削成一樣,腰部苗條如一束纖細的白絹;脖頸細長,下顎美麗,***的肌膚微微顯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濃密如云的發髻高高聳立,修長的細眉微微彎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潔白的牙齒鮮明呈現;晶亮動人的眼眸顧盼多姿,兩只美麗的酒窩兒隱現在臉頰;她姿態奇美,明艷高雅,儀容安靜,體態嫻淑;情態柔順寬和嫵媚,用語言難以形容;穿著奇特人間罕見,骨骼相貌象畫中的仙女;她披著鮮麗明凈的綾羅做的衣服,戴著雕刻華美的美玉做的耳環;黃金和翠玉做為配掛的首飾,點綴的稀世明......
柳如是電影里陳子龍死前給柳如是的絲絹上寫的是什么字啊?
“我久辦一死矣”
意思是我求一死久矣。。。改朝換代之際,特別是由明到清,民族易主,文人往往求一死成就道德,甚至要求死得恰時。這也是為什么柳如是要求錢謙益與她一起殉國,錢謙益在牢中求死時說,這時候死也晚了。。。
《帝女花之庵遇》曲詞
歌名:帝女花第四場庵遇
演唱:粵劇
(長平「道姑身」挽舊破竹籃,背塵拂上介起小曲雪中燕)孤清清,路靜靜,呢朵劫后帝女花,怎能受斜風雪凄勁,滄桑一載里,餐風雨,續我殘余命,鴛鴦劫后此生更不復染傷春癥,心好似月掛銀河靜,身好似夜鬼誰能認,劫后弄玉怕簫聲,說甚么連理能同命。
(反線二王)念國亡父崩母縊,妹夭,弟離,剩我借一死避世敲經,孰憐駙馬空枉有誓盟定,怕憶劫后情,誰愿再認,只有落葉伴殘命,一哭國土血尚腥,再哭父死未得葬皇陵,奈何佛法難護庇唉枉敲青磬。
(續唱)盡帝女念盡阿彌,難把國魂,喚醒。
(白)老姑姑都已經在月前死去,呢個新嚟嘅主持但都未識得帝女花飄,更末解憐香惜玉,當此快雪初晴,便命我把山柴拾取,唉,(詩白)正是不求樂昌圓破鏡,只憑魂夢哭皇陵。(黯然下介)。
(世顯上介慢板下句)我飄零猶似斷蓬船,慘淡更如無家犬,哭此日山河易主,痛先帝白練無情。
歌罷酒筵空,夢斷巫山鳳,雪膚花貌化游魂,玉砌珠簾皆血影。幸有涕淚哭茶庵,愧無青冢祭芳魂,落花已隨波浪去,不復有粉剩脂零。
(起小曲寄生草)冷冷雪蝶臨梅嶺,曲中弦斷香銷劫后城,此日紅閣有誰個悼崇禎,我燈昏夢醒哭祭茶亭;釵分玉碎想殉身歸幽冥,帝后遺骸誰愿領。碧血積荒徑。
(長平「經已取得少許山柴」食住從殘橋上介接唱)雪中燕已是埋名和換姓,今生長愿拜觀音掃銀瓶。(并不看見世顯直入維摩庵并掩門介)
(世顯覺得道姑酷似宮主白)哎吔,點解呢個道姑咐似長平宮主呢嚇,莫不是宮主但幽魂現眼
(介)唔會嘅,就算系宮主幽魂現眼,都唔會系道姑打扮,
(介)莫不是宮主但假托夭亡避世,尚在人間,呀,我記得叻,我記得宮主夭亡之日,是我殉愛之時,周家瑞蘭佢曾經有一句相關說話,佢話,有緣生死能相會,無情對面不相逢,呀,莫不是有蹺蹊在內,唔得,等我扣門一問至得,呀,呢處系清蓮界庵堂地,我要稍存禮貌,都未敢造次。
(斯斯文文上前敲門介)師傅,開門。(長平開門重一才慢的的先鋒鈸復掩門)
(世顯白)唉吔,點解,但閉門不納,事更可疑,待我沖門而進。(長平冶然問白)請問呢位施主沖門,是借茶還是拜佛?
(世顯白)師傅,我一不是借茶,二不是拜佛,我有句說話,想求師傅你點化啫,你何以閉門不納呢?(長平白)庵內無人,主持未返,俗世男女都尚且授受不親,又何況佛門清凈地。
(世顯白)我,師傅有禮。
(一揖)長平還揖介白)施主有禮。
(世顯苦笑口古)師傅,你系一個出家人,容我問一句塵俗話,所謂劫火余生,恍如隔世,雖則難記興亡事,花月總留痕……我……我同亞道姑好似曾相識,望你把前塵細認。
(長平故作驚羞狀口古)施主,想貧道半世清修都未經劫火,世外人十年來都只知敲經念佛,幾曾沾染俗世風情。
(世顯白)你系出家人講清修,我地俗世人講俗話,所以俗語都有話,山居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你所謂十載敲經,莫不是比如一年念佛咋卦,照我睇亞道姑你,你守誡清修,最多不過系一年光景。
(長平白)唉吔,施主,照我睇你系一個讀書人,似乎的說話唔應該講得咐輕薄噃,貧道入庵十年都尚有主持可證,呀,須知不是可憐人,都不入清規地,既入清規地,出語寧有不成呢。
(世顯黯然嘆息悲咽口古)唉,師傅,我不是傷心人,都不作傷心語,既是傷心人,才有錯把曇花當作宮花認啫。
(長平見狀略不忍介口古)哦,施主,原來你唔系一個輕薄兒,卻是一個滄桑客,好啦,等我番入去代你燒多柱香,望觀音大士但慈航普渡,保佑你福壽康寧。
(世顯故意口古)咐多謝叻,呀,師傅,我應該長拜佛門慈悲嘅。一問道姑你貴姓呀。
(長平還揖介口古)嘢……,貧道俗身姓沈,法號慧清。
(世顯起唱古譜秋江哭別)(連板面唱)飄渺間往事如夢情難認。百劫重逢緣何埋舊姓,夫妻斷了情,唉鴛鴦已定,唉烽煙已靖,我偷偷相試佢未吐真情令我驚。
(長平接唱)唉夭折紅顏命,我愿棄凡塵伴紅魚和青磬。敲經斷俗世情,雖則烽煙已靖,須知罡風也勁。守身應要避世休談愛戀經。
(世顯接唱)論理佢應該把夫婿認,復合了偷偷暗中喚句卿卿。
(細聲叫白)唉,徽妮,宮主。
(長平詐作愕然介白)唉吔,施主你叫喚何人?
(世顯白)我叫喚宮主。
(長平白)宮主系施主何人?
(世顯白)喚,宮主系我個妻房。
(長平白)嚇,施主你叫喚妻房,應該在家中叫,房中叫。何解會叫到佛門清靜地嘅呢。
(接唱)俗世塵緣事我唔愿聽,你莫尋偶清規地,將觀音兩番誤作湘卿,你似瘋顛。我不禁失驚,暗中念句真經,我今已將剃度半生夢已醒。勸君休錯認,我才十歲,經棲身歸依佛法一心拜神靈。
(世顯食住序臺口白)嚇,乜你咐忍心真系唔肯認我,試問誰無骨肉之親,誰無父女之情呢。等我講嚇先帝崇禎嘅慘事,若果但喊親呢,不問而知就梗系宮主叻,等我試嚇你至得。
(接唱)復復向前朝認,嘆崇禎巢破家傾,你可有為佢沉痛沉痛敲經;靈臺里,嘆孤清,月照泉臺靜,一對蠟燭也無人奉敬。
(長平失聲痛哭介)(世顯白)唉吔!師傅,乜你喊呀,呀,唔通你就系宮主。
(長平愕然不知所答介)(白)施主,你錯咯,皇帝系為我地而死嘅,試問我地又點可以唔喊呢。
(悲咽接唱)我哭故國凋零,問誰個能忘佢自縊在紅閣,謝民愛甘犧牲性命;感先帝哭絕了聲。
(世顯接唱)深宮里有朵帝女花,但嘅佢慘處你可再愿細聽。
(長平接唱)帝女花已遭劫難我不愿再聽,怕荒山冷靜,誰愿與君孤單相對,犯了清規玷辱了名。
(序白)施主,我都知道你系一個傷心人,但可惜呢處晤系傷心地,恕貧道不能奉陪,我告退叻,阿彌陀佛。(欲下介)
(世顯搶住叫白)唉吔,師傅你唔好行住,我想求嚇你。
(接唱)帶我去燒香懺嚇舊情。
(欲入庵)(長平以塵拂攔住接唱)仙庵寶殿多清凈,不要凡人妄敲經。莫忘形,勸君勸君再莫染情狂病,更未許再留停。
(世顯白)師傅,要你帶我入去燒炷香你都話唔肯,你唔帶我我自己去。(向庵一沖二沖三沖介)
擴展資料:《帝女花》是1957年首演的一場粵劇的名稱。作者是唐滌生。本劇背景是明末崇禎六年,國勢積弱多年,崇禎帝雖欲勵精圖治,但因飽受沉重壓力,用人不當,國勢日益衰弱。戲曲講述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的悲情愛情故事。
《庵遇》是《帝女花》的第四場,是長平公主知悉周鐘欲向清朝投降,幸得周鐘之女瑞蘭及老尼姑之助,冒替已故女尼慧清,避居庵中。世顯偶至,遇上扮作女尼的長平公主,大為驚愕,幾番試探下,長平重認世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