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燕子的詩句及賞析
1.關于燕子的詩句
破陣子宋代:晏殊
燕子欲歸時節,高樓昨夜西風。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歌長粉面紅。
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盡,寫向蠻箋曲調中。此情千萬重。
燕子來舟中作唐代:杜甫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蝶戀花·春景宋代: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賞析:蘇軾長于豪放,亦最擅婉約,本詞寫春景清新秀麗,同時景中又有情理。
蝶戀花宋代: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蘇溪亭唐代: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無題李商隱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墻看。
歸來展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嘆。
清平樂宋代:張炎
采芳人杳,頓覺游情少??屠锟创憾嗖莶?,總被詩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三月休聽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2.燕詩的詩詞賞析“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詩歌一開始,只用了短短的兩聯,就生動地描述了一對燕子燕爾新婚的幸福景象。
由“翩翩”兩字即可感受到兩只燕子那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愉快心情。試想,它們為什么要筑巢?筑巢時的心情又如何?當然是懷著興奮的心情,共筑愛巢,希望從此過著甜蜜幸福的日子。
尤其是“一巢生四兒”,幾個現代人有這種福分?單只這一句,便勾勒出一幅美滿家庭生活的畫面,使讀者不禁要深深地祝福這一對燕子,為它們充滿希望的未來而歡喜。“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接著的四聯,敘述了雙燕辛勞撫育幼燕的經過,深刻地反映了父母養育之恩的偉大。
兩只燕子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雖然“青蟲不易捕”,但聽到小鳥“索食聲孜孜”,為了孩子們能吃得飽,它們不怕艱難與危險,甘於犧牲,四出尋找食物。
日復一日的勞碌奔波,使得它們“觜爪雖欲敝”,但還是“心力不知?!?,不辭勞苦的“須臾十來往”,如此折騰,僅僅是因為“猶恐巢中饑”。讀到這里,是否感到這與我們的父母非常相似?我們是否只知道飯來張口,常常嫌飯菜難吃,卻很少問起父母喜歡吃些什么?“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這兩聯可說是整首詩里最令人傷感的一段。
雖然“母瘦雛漸肥”,但母燕寧愿犧牲自己的健康,也要爭取時間,無怨無悔、滿懷期待地“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以便子女們能盡早學會言語,盡早長出健康豐壯的羽翼,好迎接它們不可知的那種對子女無限愛憐的心、溫柔的目光、輕巧的動作,再聯想即將發生的悲劇,不禁為母燕的命運感到無比的難過。“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本驮谧x者深陷於詩句所營造出來的美好家庭氣氛時,白居易筆鋒一轉,“殘忍地”將這個美滿家庭推向悲情。
被“引上庭樹枝”的小燕子們,仗著羽翼已成,趁父母放松對自己的約束時,做出了令其父母,及讀者都感到愕然、驚慌失措的事:“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了?!按菩劭罩续Q,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弊x到這里,相信我們都免不了為雙燕的遭遇而感到悲傷,啞然無言。
一句“聲盡呼不歸”赤裸裸地表達了雙燕在受到離棄時的驚慌、焦慮與絕望。它們對子女的愛越深,所受的傷害也越深。
原本熱熱鬧鬧的家,瞬間成了冷清清的空窩,這兩夫婦,除了傷心絕望的啁啾終夜,還能做什么呢?“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弊詈髢陕?,詩人以第一人語安慰燕子勿悲傷,應當反思年幼時是不是也曾那樣殘忍的傷害了最疼愛自己的父母。
燕子聽不懂人話,這句話的對象,恐怕是劉老頭而不是燕子吧?詩人也真滑頭,知道劉老頭少年時德行有虧,忍不住想訓責一番,但礙于他是長輩,不宜直接說教,結果語氣最嚴肅的這一段,只好對燕子說了。反正劉老頭心里有數。
3.絕句的意思·遲日江山麗清風徐徐,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p>
這兩句話用來評價杜甫這首五絕。河灘上?!?/p>
春天光照時間漸長、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草木復蘇?!斑t日”、花草芬芳以及燕子,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萬象更新,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此詩可為印證、“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
周紫芝《竹坡詩話》云: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格調柔和,呢呢喃喃。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江山”。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畫面優美。
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余曰,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都是詩人的視覺,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清風拂面,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
無非譏其造語平淡。你看:“作詩到平淡處,至為恰當。
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大凡為文……漸老漸熟、惠風和暢、鴛鴦,那么泥土之“融”:“春日遲遲。前二句的“遲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水碧山青,十分嬌慷可愛、嗅覺所感;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
燕子是侯鳥。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天氣趨暖,平樸如話。
水暖沙溫;而泥之融、觸覺(風),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溪岸邊,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乃造平淡,出自《詩經·七月》、鳥語花香感受至深,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正所謂“天初暖,恬然靜睡。
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相映成趣。反復誦讀此詩。
前人或謂杜甫這首詩“與兒童屬對何異”?”王氏的意見是對的,和諧而優美,并在句尾以“麗”,未在追奇獵怪上下功夫,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銜泥筑巢。此詩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觀察物象,帶來春草的清馨、沙礫之“暖”,泥土潮濕而松軟,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p>
蘇軾也說:陽光普照、“春風”、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冰雪融盡,一動一靜,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這正是功力老到之處,要似非力所能。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送來百花的芳香,因此有人認為跟小孩子對對子沒有什么區別(參見《鶴林玉露》)。
如果說春日遲遲、“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殊不知,你也會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四句兩兩相對,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更在于作者善于體察物情,能“以詩為畫”(《說杜》)、江山秀麗杜甫的這首五絕,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
4.關于燕子喂小燕子的詩句《錢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陽光溫暖的樹木上棲息,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觀賞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擴展資料:
《錢塘湖春行》創作背景及賞析: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寫于長慶三、四年(823、824年)間的春天。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優美詩歌來。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深厚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體現出作者游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5.關于燕子的古詩要是借景抒情的烏衣巷劉禹錫(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詩意〉野花在朱雀橋邊遍地盛開著,烏衣巷口夕陽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與凄涼,昔日的輝煌與顯赫早已不復存在。過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導、謝安等豪華宅第人家,而如今卻已飛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后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
網上搜的僅供參考
6.關于燕子的詩句有哪些杜甫的《錢塘湖春行》有“誰家新燕啄春泥”之句。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眲⒂礤a的《烏衣巷》“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p>
元曲《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陶淵明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雛飛。-陰遙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
-孟浩然柳花還漠漠,江燕正飛飛。-韓愈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晴絲千尺挽韶光,百舌無聲燕子忙。-范成大「燕詩示劉叟」白居易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燕子樓三首并序【唐】白居易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唐】岑參燕子與百勞,一西復一東。
蘇溪亭【唐】戴叔倫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即事【唐】杜甫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
絕句二首【唐】杜甫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十二月一日三首【唐】杜甫即看燕子入山扉,豈有黃鸝歷翠微。
水檻遣心【唐】杜甫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燕子來舟中作【唐】杜甫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路入剡中作【唐】方干掠草并飛憐燕子,停橈獨飲學漁翁。宮詞【唐】韓偓燕子不來花著雨,春風應自怨黃昏。
疏雨【唐】韓偓卷簾燕子穿人去,洗硯魚兒觸手來。擬意【唐】李商隱魚兒懸寶劍,燕子合金甌。
自喜【唐】李商隱自喜蝸牛舍,兼容燕子巢。憶漢月【唐】李紳燕子不藏雷不蟄,燭煙昏霧暗騰騰。
賦得盈盈樓上女【唐】孟浩然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插田歌【唐】劉禹錫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春寄尚顏【唐】齊己含桃花謝杏花開,杜宇新啼燕子來。春晚紫微省直寄內【唐】蘇颋花間燕子棲鳷鵲,竹下鹓雛繞鳳凰。
幽軒【唐】歐陽玭桃花飄岫幌,燕子語松關。登鳳凰臺二首【唐】殷堯藩石頭城下春生水,燕子堂前雨長苔。
月暗【唐】元稹真珠簾斷蝙蝠飛,燕子巢空螢火入。延平門高齋亭子應岐王教【唐】張諤片片仙云來渡水,雙雙燕子共銜泥。
7.求:席慕容《燕子》全文及賞析《燕子》賞析——席慕容燕子初中的時候,學會了那一首《送別》的歌,常常愛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有一天下午,父親忽然叫住我,要我從頭再唱一遍。
很少被父親這樣注意過的我,心里覺得很興奮,趕快從頭再來好好地唱了起來:“長亭外,古道邊……”剛開了頭,就被父親打斷了,他問我:“怎么是長亭外?怎么不是長城外呢?我一直以為是長城外啊!”我把音樂課本拿出來,想要向父親證明他的錯誤??墒歉赣H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喪地對我說:“好可惜,我一直以為是長城外,以為寫的是我們老家,所以第一次聽這首歌時就特別感動,并且一直沒有忘記,想不到這么多年竟然聽錯了,好可惜!”父親一連說了兩個“好可惜”,然后就走開了,留我一個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幾年剛搬到石門鄉間的時間,我還懷著凱兒,聽醫生的囑咐,一個人常常在田野間散步。那個時候,山上還種滿了相思樹,蒼蒼翠翠,走在里面,可以聽到各樣的小鳥的鳴聲田里面也總是綠意盎然,好多小鳥也會很大膽地從我身邊飛掠而過。
我就是那個時候看到那一只孤單的小鳥的,在田邊的電線桿上,在細細的電線上,它安靜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樣的雙尾。“燕子!”我心中像觸電一樣地呆住了。
可不是嗎?這不就是燕子嗎?這就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燕子。這不就是書里說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嗎?在南園溫熱的陽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愛唱的那一首歌來了:“燕子?。⊙嘧影。∧憧墒俏覝厝峥蓯鄣男⌒〉难嘧影 痹谝院蟮暮脦啄昀?,我都會常??吹竭@種相同的小鳥,有的時候,我是牽著慈兒,有的時候,我是抱著剴兒。
每一次,我都會興奮地指給孩子看:“快看!寶貝??炜矗∧蔷褪茄嘧?,那就是媽媽最喜歡的小小燕子?。 睉阎械膭拑赫扪綄W語,香香軟軟的唇間地隨著我說出一些不成腔調的兒語。
天很藍,風好柔,我抱著我的孩子,站在南園的阡陌上,注視著那一只黑色的安靜的小鳥,心中充滿了一種朦朧的歡喜和一種朦朧的悲傷。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為一個部門的邀請,我和幾位畫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個公園去寫生,在一本報道墾丁附近天然資源的書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
圖片上的它有著一樣的黑色羽毛。一樣的剪狀的雙尾,在圖片下的解釋和說明里,卻寫著它的名字是“烏秋”。
在那個時候,我的周圍有著好多的朋友,我卻在忽然之間覺得非常孤單。在我朋友里,有好多位在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專家,我只要提出我的問題,一定馬上可以得到解答。
可是,我在那個時候惟一的反應,卻只是把那本書靜靜地合上,然后靜靜地走了出去。在那一剎那,我忽然體會出來多年前的那一個下午,父親失望的心情了。
我想,雖然有的時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是應該面對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時候我們實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麗的錯誤,于人無害,與世無爭,卻能帶給我們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種錯誤。我實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小雨有話說:慕容的文章,就像她的詩一樣,并不華麗,用簡單的詞句表達著自己的情感,這是我永遠也學不到的~T-T她的散文里透出了一絲絲輕可繞齒的悲傷,卻令人牽腸掛肚,這種感覺就像在喝檸檬水一樣,清新卻又有一點點苦澀,但就是這種苦澀讓你那么鐘情。
慕容不愧是一個能夠編織悲傷的巧手。我覺得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是一種對故鄉的思念,牽腸掛肚的思念。
作者用兩代人用同樣的方式的不同思念勾勒得如此的清澈可人,美麗的錯誤在這里是如此的悲傷,就像美麗的謊言,荊棘鳥一樣的傳說一樣的悲哀,最后的那一句話那么令人心疼,仿佛是一個小小的孩子在固執地思念著自己的家鄉一樣的心情,一樣的心曲,讓我們不覺辛酸,如果是一個游子恐怕還會滴下幾滴同感的淚水,因為他們也曾經這樣非常固執地用自己的方式思念自己的故鄉。這是一段平淡素樸的生命記憶,一支幽遠纏綿的抒情小曲,一種純真且深沉的心靈探索。
掩卷靜思,除了品味那綿長的余韻,我們還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敘事散文所獨有的精彩與魅力。作者講述的兩段往事本算不上什么故事。
第一件事只是塵封于記憶深處的一張發黃的照片:一個初中的孩子,無法理解父親的失落和懊喪。在那“長城外,古道邊”的淡淡愁緒之中,沉積著父親全部的人生體驗--不單單是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懷鄉自然是其中最深郁的、最敏感的情結。
于是,作者只好“一個人站在空蕩蕩的屋子里,不知如何是好”。這個富有象征意味的鏡頭,為我們解讀第二件往事留下了一條伏線。
那時,她已經有了兩個孩子,有了“外婆歌里唱的"而"我沒有見過的燕子”?!把嘧影。⊙嘧影?!你是我溫柔可愛的小小的燕子啊……”她在心中一遍一遍地唱著這首歌,唱給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也唱給了自己的外婆。
至此,我們又一次強烈地感受到敘事中的象征與寄寓。正是這種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將情感的潛流引導出文意的表面,使平淡的生活瑣事沉重起來,豐厚起來。
是什么樣的情思縈繞在作者的心中?甚至隱約回蕩在從外婆、父親到。
8.有關于鳥的詩句及賞析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虾迫弧洞簳浴?/p>
賞析:這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蹙S《鳥鳴澗》
賞析: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里的幽靜與閑適:月亮從云層中鉆了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只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與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有異曲同工之妙。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谠督?/p>
賞析:為漁翁精心創造了一個廣袤無垠、萬籟俱寂的藝術背景:遠處峰巒聳立,萬徑縱橫,然而山無鳥飛,徑無人蹤。往日沸騰喧鬧,處處生機盎然的自然界因何這般死寂呢?一場大雪紛紛揚揚,覆蓋了千山,遮蔽了萬徑。鳥不飛,人不行。冰雪送來的寒冷制造了一個白皚皚,冷清清的世界。這幅背景強有力地襯托著漁翁孤獨單薄的身影。此時此刻,他的心境該是多么幽冷孤寒呀!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極力描繪漁翁垂釣時候的氣候和景物,淡筆輕涂,只數語便點染出峻潔清冷的抒情氣氛。
燕子意象含義
燕子意象含義
燕子意象含義,燕子是一種候鳥,在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在古代稱之為玄鳥,不少人看見燕子的時候心里面會有一些難過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燕子意象含義
燕子意象含義1(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相傳燕子于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頌。
如“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陣子》)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
“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
南宋詞人史達祖更是以燕為詞,在《雙雙燕?詠燕》中寫到:“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極研盡態,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會傷感無限,故歐陽修有“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采桑子》)之慨嘆,喬吉有“燕藏春銜向誰家,鶯老羞尋伴,風寒懶報衙(采蜜),啼煞饑鴉”(《水仙子》)之凄惶。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征。
“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詩經?燕燕》)
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的空閨寂寞,有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的惆悵嫉妒,
有了“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宴殊?《破陣子》)的孤苦凄冷,
有了“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周德清?《喜春來》)的失意冷落,有了“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張可久?《清江引》)的留戀企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泄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另外還有宴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
李好古的“燕子歸來銜繡幕,舊巢無覓處”(《謁金門?懷故居》)
姜夔的“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張炎的“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高陽臺》)
文天祥的“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金陵驛》)。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唐代郭紹蘭于燕足系詩傳給其夫任宗。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年不歸,紹蘭作詩系于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
其《寄夫》詩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闭l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
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
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繼而潸然淚下。
(5)表現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整體、直覺、取象比類是漢民族的主導思維方式”(張岱年?《中國思維偏向》),花鳥蟲魚,無不入文人筆下,飛禽走獸,莫不顯詩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鳴沾裳,魚傳尺素,蟬寄高遠,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或相見又別,“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或時時相隔,“磁石上飛,云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劉安?《淮南子》)。
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燕子意象含義2古代燕子有啥代表意義
一、燕子寄寓了春色之美,可表惜春之情。
由于燕子的活動是節令性的、固定性的,因而便如見到月亮知夜晚、見到落葉知秋天,多愁善感的詩人見到燕子歸來,自然內心喜悅,因為春天來了,春回大地,一切都有了新的暖意與希望。
晏殊《破陣子》有“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歐陽修《采桑子》有“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莫不將燕子的玲瓏倩影化為春的使者,它們承載著春的信息,令人喜愛,引人歌頌。
二、燕子寄寓了愛情之味,可表懷人之情。
成語有“新婚燕爾”“勞燕分飛”等詞,可見人們很早便將男女愛情的形影不離寄托在成雙成對出沒的燕子身上,讓這種常見的'飛鳥多了一重惹人憐惜的“人情味”。
美好喜悅的愛情,如《詩經》中“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燕燕于飛,差池其羽”等。
落寞惆悵的愛情,如薛道衡的“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晏幾道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皆因燕子“比翼雙飛”的特性而生發出男女情愫的蔓蔓情意,浸透筆端,使人讀來內心顫動。
三、燕子寄寓了變遷之嘆,可表今昔之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于花于燕都是如此,每年春日燕子歸來,人與世道卻年年不同,天下滄桑,人生易老。
看到燕,不免令人產生今非昔比的蒼涼嘆息。
劉禹錫《烏衣巷》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馮延巳《蝶戀花》有“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也是表達此意。
燕雖無心,卻因亙古不變的習性,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見證了家國的更替,見證了人生的渺茫。
四、燕子寄寓了漂泊之苦,可表羈旅之愁。
燕子寄居于人類的屋檐下,年年居無定所,寄人籬下,與羈旅天涯的異鄉游子別無二致。
游子們常常以燕自傷,排遣心底苦悶。
如周邦彥《滿庭芳》“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張可久《殿前歡》“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等,不勝枚舉。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燕”與“鴻”在這一點上,也并沒什么不同,偌大的天空,漂泊無依,細雨中穿梭的瘦弱翅膀,時時擊打著詩人脆弱的心靈。
擴展資料:
燕子作為古代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其形象也經常出現在古代藝術品中。
古書中的燕子,單名“燕”,疊名“燕燕”,還有“玄鳥”、“乙鳥”、“天女”、“鸞鳥”、“烏衣”等名稱。
燕子有著多種象征意義。
在商民族心目中,燕子是圖騰、神鳥(“天命神玄鳥,降而生商”);在陳勝眼中,燕子只是目光短淺、胸無大志之輩(“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而平民百姓則認為,燕子在家中筑巢,乃吉祥之事。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燕子的意象頗為豐富,或表達傷時惜春之情,或寄托相思、訴說離情,或感慨物是人非、國破家亡,或表達游子的羈旅之苦、思鄉之愁
燕子意象含義3燕燕于飛,你知道燕子在古代的寓意有哪些嗎?
燕子是人們喜愛的鳥兒,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它們在春天飛到北方,成為了春天到來的象征,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頌。但隨著春天的逝去,加之文人多愁善感,詩人自會傷感無限,用來傳達惜春之情。
燕子是喜歡成雙成對的,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這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子,渴望比翼雙飛的想法,因此燕子象征著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的感情。像詩句“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詩經》中:“燕燕于飛,差池其羽”等都表達了人們希望比翼雙飛的想法。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在這南來北往中看著不同的環境變化,看著每一次的回歸都有不同的改變,因此人們抓住燕子的這個特點,借用燕子象征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國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憤。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p>
燕子是可以代人傳書的,話說唐代有一位女子郭紹蘭在燕子的腳上系了一首詩給她多年離家未歸的丈夫任宗。當時任宗在荊州,忽然見有一只燕子停在了自己的肩上,腳上系著一個小紙條,解下來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妻子所寫,小紙條上寫著《寄夫》:“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予薄情夫?!弊罱K漂泊多年的仁宗回到了自己家里。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
除了燕子在詩歌中的寓意,還有一些出現在古代器物上的燕子被賦予了更多的寓意。比如燕子繞著杏樹,則稱為“杏林春燕”。唐代李遠曾寫有:“今日杏園宴,當時天樂聲”的詩句,相傳唐代科舉發榜后,新科進士會在長安的杏園聚會,名為“杏園宴”或“杏園探花宴”。因而,“杏林春燕”圖案也有著金榜題名的寓意。
中國國家博物館還藏有清代乾隆時期的“雙燕耳尊”,這件瓷尊以一對白色的展翅飛燕作為器耳,看上去很是特別。為什么會選擇以燕子的形象作為耳呢?這應該與“海晏河清”有關,這個成語是指海水波平,黃河水清,比喻天下太平。因燕與“晏”同音,所以燕子出現在瓷尊上就變得容易理解了?!半p燕耳尊”也曾是圓明園海晏堂的陳設器。
所以古代的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了。
關于燕子形象的詩句
1.關于描寫燕子的詩句
燕子樓三首并序【唐】白居易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唐】岑參燕子與百勞,一西復一東。蘇溪亭【唐】戴叔倫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即事【唐】杜甫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絕句二首【唐】杜甫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十二月一日三首【唐】杜甫即看燕子入山扉,豈有黃鸝歷翠微。水檻遣心【唐】杜甫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燕子來舟中作【唐】杜甫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路入剡中作【唐】方干掠草并飛憐燕子,停橈獨飲學漁翁。
宮詞【唐】韓偓燕子不來花著雨,春風應自怨黃昏。疏雨【唐】韓偓卷簾燕子穿人去,洗硯魚兒觸手來。
擬意【唐】李商隱魚兒懸寶劍,燕子合金甌。自喜【唐】李商隱自喜蝸牛舍,兼容燕子巢。
憶漢月【唐】李紳燕子不藏雷不蟄,燭煙昏霧暗騰騰。賦得盈盈樓上女【唐】孟浩然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
插田歌【唐】劉禹錫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春寄尚顏【唐】齊己含桃花謝杏花開,杜宇新啼燕子來。
春晚紫微省直寄內【唐】蘇颋花間燕子棲鳷鵲,竹下鹓雛繞鳳凰。幽軒【唐】歐陽玭桃花飄岫幌,燕子語松關。
登鳳凰臺二首【唐】殷堯藩石頭城下春生水,燕子堂前雨長苔。月暗【唐】元稹真珠簾斷蝙蝠飛,燕子巢空螢火入。
延平門高齋亭子應岐王教【唐】張諤片片仙云來渡水,雙雙燕子共銜泥。
2.描寫燕子的詩句有那些啊描寫燕子的詩句包括:
1、唐代李白《雙燕離》
原文:
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玉樓珠閣不獨棲,金窗繡戶長相見。
柏梁失火去,因入吳王宮。吳宮又焚蕩,雛盡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雙飛難再得,傷我寸心中。
譯文:
天上自由自在比翼而飛的雙燕,實在令人羨慕。它們總是成雙成對地在玉樓珠閣中共筑愛巢,在金窗繡戶間相互嬉戲低飛。
柏梁臺失火了,焚燒了它們的巢窩,它們只好又到吳王宮里筑巢。吳宮又遭焚蕩,這一次更慘,燒了個雛盡巢空。
只剩下憔悴的孀雌一燕身在,雌燕懷著對雄燕的無限眷戀,憔悴不堪。比翼雙飛的日子已難再得,真是使人寸心欲碎。
2、宋代葛天民《迎燕》
原文:
咫尺春三月,尋常百姓家。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
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
譯文:
在近已咫尺的陽春三月,在一戶普通的老百姓家中。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歸來,不放下破舊的簾子把房屋遮蔽起來。
一場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著絲絲的雨滴,土地里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還混雜著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筑修連小燕子都長大了。一人家一燕家兩戶家庭相伴著又度過了一個美麗的年華。
3、唐代牛嶠《憶江南·銜泥燕》
原文:
銜泥燕,飛到畫堂前。
占得杏梁安穩處,體輕唯有主人憐,堪羨好因緣。
譯文:
銜著泥土的燕子,飛到裝飾華麗的大堂前。
占據著梁間安穩的地方,體態輕盈只有主人伶愛,好煙緣可堪羨慕。
4、先秦佚名《國風·邶風·燕燕》
原文: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譯文:
燕子飛翔天上,參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見人影,淚流紛如雨降。
燕子飛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遠嫁,相送不嫌路長。瞻望不見人影,佇立滿面淚淌。
燕子飛翔天上,鳴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遠去南方。瞻望不見人影,實在痛心悲傷。
二妹誠信穩當,思慮切實深長。溫和而又恭順,為人謹慎善良。常常想著父王,叮嚀響我耳旁。
5、宋代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
原文: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譯文:
燕子飛回來的時候正趕上春季祭祀的日子,梨花落去之后又迎來了清明。三四片碧綠的青苔點綴著池中清水,棲息在樹葉下的黃鸝偶爾歌唱兩聲,柳絮也隨風輕輕地飛舞著。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了東鄰女伴,她笑得如花般燦爛。正疑惑著她是不是昨晚做了個春宵美夢,原來是今天斗草獲得勝利了??!雙頰都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了笑意。
3.描寫燕子歸家的詩句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寄書長不達,況且未休兵。
明朝望鄉處,應見嶺頭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因思杜陵夢,鴻雁滿回塘。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
驅馬傍江行,鄉愁步步生。
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忽然歸故國,孤想寓西陵。
片云凝不散,遙掛望鄉愁。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仲宣無限思鄉淚,漳水東流碧玉波。
南北千山與萬山,軒車誰不思鄉關。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聞道風光滿楊子,天晴共上望鄉樓。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懷念東魯寄居處,太白金陵賦詩篇。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天又一年。
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4.古人描寫燕子冬去春來的詩句《春中田園作》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全文詩句如下: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翻譯】
屋上有一只喜鳩在鳴叫,村邊開著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樹那長長的枝條,扛起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飛回來了,好像認識它的舊巢。屋里的舊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歷。舉杯欲飲,又停了下來,想到離開家園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悵惋惜。
《蘇溪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戴叔倫。其全文詩句如下: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翻譯】
在蘇溪亭上望去,碧草無邊無際;是誰在東風中唱著闌干十二曲呢?燕子還沒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水上岸邊煙雨蒙蒙,雨中杏花也感到寒意。
《蝶戀花》作者是宋代文學家晏殊。其全文詩句如下: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翻譯】
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里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破陣子》作者是宋代文學家晏殊。其全文詩句如下: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翻譯】
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飄落的梨花告知清明的到來。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黃鸝的歌聲縈繞著樹上枝葉,只見那柳絮飄飛。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著的東鄰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個春宵美夢,原來它是預兆我今天斗草獲得勝利??!不由得臉頰上也浮現出了笑意。
5.古代詩歌燕,雁的形象燕:秋去春來,行蹤無定,所以有時候會暗喻薄情或者無情,比如“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梁間燕子太無情”等。但情況比較復雜,因為燕子是比較常見的小鳥,在詩中寫春景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很多時候是單純的寫景須要,不是非要包含某種情愫。
雁:與“燕”相對,在寫秋景的時候經常用到。感情色彩上往往比較悲戚,體現思鄉之情較多,雁還是古代通信的象征,有“鴻雁傳書”之典,所以也可以表示對親人或摯友的思念。比如“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而燕屬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它物類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