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愛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分別是什么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一、《激流三部曲》
1、《家》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1933年5月,首次于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家》中描寫了高氏三兄弟的戀愛故事,其中高覺慧與婢女鳴鳳構成了第一個悲劇事件;高覺新與錢梅芬及瑞玨構成了另兩個悲劇事件。她們的不幸都與高老太爺直接間接地相聯系著。
作品在描寫青年一代愛情悲劇的揭示了造成這種悲劇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過程:高覺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下,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創辦雜志,對家中在道德禮法掩蓋下的種種腐敗現象十分厭惡。
他的祖父高老太爺是家中的專制魔王,一手包辦兒孫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鳴鳳、瑞玨、覺新等人的悲劇,覺慧不滿大哥覺新的“作揖主義”,積極支持二哥覺民抗婚。
當這個封建大家庭的象征高老太爺死去時,覺慧毅然離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2、《春》
1938年3月上海開明書店初版。主要情節是,高克明要把女兒淑英嫁給輕浮浪蕩的陳公子,周伯濤要把女兒蕙嫁給品行惡劣的鄭某。
盡管她們都對自己的婚事不滿,但生性懦弱的蕙逆來順受,對她充滿同情愛慕的覺新又不敢幫她擺脫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后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輕人,在覺民、琴等人的鼓舞幫助下,淑英終于逃到上海,重獲新生,迎來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絢麗的春天。
這部小說表現了不合理的、丑惡的婚姻制度對婦女的摧殘以及對封建專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訴和批判。
3、《秋》
激流三部曲第三部《秋》,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7月初版。作品《秋》的從封建家族后繼人的墮落上以及從封建觀念受毒最深的懦弱者的反抗上,描寫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后衰敗。
主要情節是:經過一系列事變之后,克明和覺新雖然還想維持高家的門面,但它已經到了千瘡百孔、無法挽救的地步。
克明的兒子不爭氣,克安、克定公開納妾宿娼,克定的女兒淑貞不堪父母逼迫而自殺。克明死后,克安、克定鬧著分家,最后將高公館賣掉,各家搬出另覓住處,高家徹底崩潰。
《秋》是解剖封建社會教育弊病的一本書。巴金在揭示這種愚昧、專制的封建家庭教育戕害靈魂的又深入地提示了這種反動教育在怎樣地一步步地傷害那個時代的少年的生命,梅的夭折就是對萬惡的封建制度殺害下一代的血淚控訴。
二、《愛情三部曲》
1、《霧》
巴金《愛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內容梗概:周如水從日本留學歸來,他認為建設鄉村比城市重要。周如水在旅館巧遇從前仰慕過的女子張若蘭,一個美麗溫柔的“小資產階級女性”。雙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卻沒有勇氣表白。
他的兩個朋友來看望他,一個是叛離了溫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種苦行式的生活為事業獻身的陳真,另一個是有著幸福家庭生活的吳仁民,兩人都鼓勵他從狹窄的愛情中掙脫出來。
周如水在家鄉有個沒有愛情的丑妻,是他十七歲時父母為他娶的,為此他拒絕了幾次可能的幸福。陳真告訴張若蘭真相,鼓勵她主動向周表白并幫助他擺脫家庭束縛。
周如水此時接到父親來信,說其母病想見他,并要求他回去當官,軟弱的周如水拒絕了張若蘭的愛情,但也沒有勇氣回家。
一年后,周如水又回到這個旅館,此時他才接到家信得知家中妻子早于兩年前病死,但張若蘭早已離去,只剩下他在海邊獨自悔恨。
2、《雨》
巴金《愛情三部曲》的第二部內容,梗概:兩年后的上海,吳仁民的妻子已經病死,陳真被汽車撞死。此時張若蘭已經嫁給一個大學教授,周如水又愛上了另一個被稱為小資產階級女性的李佩珠。
吳仁民對周冷嘲熱諷,但自己很快也墜入情網。戀上他從前幫助過的女學生熊智君。但吳仁民很快發現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從前的戀人玉雯,她因為愛慕榮華富貴而拋棄過他,現在又因為孤獨想與他重續舊好,吳仁民痛苦地拒絕了她。
李佩珠決心做一個革命女性,拒絕愛情,周如水在絕望中投水自殺。吳仁民也得到玉雯自殺的消息,熊智君為了保護吳仁民抱病嫁給了玉雯的丈夫———一個軍閥,并留信鼓勵他追求事業。吳仁民在悲憤中終于振作了起來。
3、《電》
巴金《愛情三部曲》的第三部,內容梗概: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們在這里組成一個革命團體。吳仁民也來到這里,此時他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革命者,他與李佩珠之間產生了愛情。
但很快,革命事業遭到沉重打擊,不斷有成員被捕被殺,他們中的一員敏無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憤,走上了暗殺的道路,但暗殺沒有成功,他自己卻遇難。佩珠父親在上海突然失蹤,她委托吳仁民回上海尋找,自己留下來繼續朋友未完成的事業。
激流三部曲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爺:他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代表。作為這個封建大家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作品突出表現了他專橫、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話就是法律,誰也不能反對。為了維護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他堅決反對孫子們進學堂和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他逼覺新和瑞玨結婚,制造了覺新和瑞玨、梅三個人的愛情悲劇。他對家中男女仆人視同牲畜,硬是要把只有17歲的鳴鳳送給60多歲的馮樂山做小老婆。鳴鳳死后,他并沒有任何改變,他又把婉兒抬到馮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爺的生命中,維護大家庭的秩序、興盛,是他意志的全部。高老太爺冷酷的也流露出長輩慈祥的一面,年夜飯的微笑,臨終前的懺悔,對覺民婚姻的最終成全等,既表現了他面對強大新生力量的幻滅感,沒落感,也表現了親情未泯的一面。
高老太太:未出場、已死
陳姨太:老太爺的姨太太,很矯情,還很喜歡把自己擦的很香。
女傭錢嫂大老爺高克文:高老太爺的大兒子。
前大太太周氏:覺新、覺民、覺慧、淑蓉、淑華、五小姐(名字不詳)的母親。
大太太周氏:前大太太的遠房堂妹,是覺新等人的繼母。原是一個愛耍脾氣、任性、活潑的女孩,嫁入高家后因為在高家的形式變得謙和,溫婉。對覺新等人客氣關心。
大少爺高覺新:他受過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雖不滿舊家庭的專制,但處在長房長子這樣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禮教較多約束,使他養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導致他的思想與行動總是矛盾,結果就是奉行“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與梅相愛卻奉父親之命娶了瑞玨,婚后還算幸福,但梅后來的回歸給他帶來無限內疚與痛苦,而梅也因此不久病逝。辦高老太爺的喪事時,陳姨太以避血光之災為由把即將臨盆的瑞玨趕到郊外生產。瑞玨難產而死,覺新因習俗禮教無法見她最后一面,在悲痛之下轉而支持覺慧離開這個破碎的家。后來喜歡上表妹蕙,卻無法救他。兒子云兒海臣也死去,他越來越心灰意冷。《秋》中表弟枚、堂妹淑貞的死與其他種種事情使他對生活越來越沒信心,但是最后他娶了翠環,并且在高家拆了之后開始新生活。
大少奶奶李瑞玨:她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典型的賢妻良母,為自己所愛的男人付出一切,最后難產而死。她善解人意,在覺慧被禁足時給他解悶;知道覺新與梅芬的事情很好的處理了覺新與梅芬的關系。
大孫少爺高海臣、二孫少爺云兒:皆為瑞玨所生。
二少爺高覺民:他具有進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覺新那么軟弱,也不像覺慧那么激進,是介于他們之間的一個人。平時溫和謙遜,但為了與琴的愛情和爺爺堅決斗爭,離家逃婚,做了高家從來沒有人敢做的事。最后在爺爺臨死時獲得理解,避免了成為又一個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覺慧走后加入利群周報社,也成了一個激進派。
三少爺高覺慧:高家最具批判與反抗意識的一個人,也是當時社會進步青年的典型代表,與大哥覺新形成鮮明對比。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平等地對待各個階層的人。喜歡丫頭鳴鳳,但最終因鳴鳳不忍被嫁給馮樂山做小投湖自盡和自己那“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理想破滅,隨后又目睹了梅、瑞玨的死等一系列悲劇,終于無法忍受離開這個家。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開報社辦報紙宣傳新思想。到了上海后加入了共產黨。
大小姐高淑蓉:未出場、已病死。
三小姐高淑華:高家三小姐,長房的女兒。心直口快、愛說愛笑,有著強烈的反抗意識,在四太太王氏和陳姨太眼中是很不好對付的人。也有天真的一面。不過總是無意間說出傷人的話。喜歡拿覺民與琴打趣。同時也經常和親哥哥覺民、堂弟弟覺英拌嘴皮子。同時她也有做姐姐的責任感,對覺英頑劣的性子很不滿,時常斥責他。在《秋》一書中受琴的鼓舞進了學堂。
五小姐:未出場、已死黃媽:一個很好的老人,對覺新等人感情很深,是個寄飯的女傭。
何嫂:長房女傭。
張嫂:長房女傭。
鳴鳳:一個很漂亮的婢女。是階級壓迫的受難者。痛心疾首而又無力反抗的力量禁錮著她的感情,她與覺慧愛戀,她的自由,她的一切對幸福生活的希望,她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擺布。“人與奴”“愛與卑”在這個少女的心中這兩對矛盾越來越尖銳,交鋒越來越激烈。她的死是被壓迫階級對壓迫階級的強烈反抗。她到底用是清白之軀捍衛了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她用自己年輕優美的生命向專橫殘酷的封建等級制度提出最嚴厲的抗議!鳴鳳的死加速了高家衰落,尤其在高家壘筑的封建仕宦的脆弱而又頑固高墻上打開了一道缺口,喚醒了高家第一個叛逆者——覺慧。
綺霞:鳴鳳死后代替鳴鳳,是個寄飯的丫頭。性格單純善良。
蘇福、袁成:長房跑堂。三老爺高克明:一個大律師,也曾經是個日本留學生。年輕時是個活躍、浪漫的美男子,后來變成了一個道貌岸然的老爺。為人正直,但是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思想迂腐。后來女兒淑英出逃后有了悔悟,但是因為兒子的頑劣、兄弟的敗家最后病死。他一心想撐住高家,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高家的衰亡,只能對兄弟們的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三太太張氏:年輕時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與克明真心相愛。對于兒女她很關心,因為淑英的事情跟克明吵了很多架。對丈夫克明比較順從。
二小姐高淑英:高家二小姐,三房的女兒。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原本是一個跟淑華一樣心直口快,愛說愛笑的女孩兒,因為近年來發生的事情(如嫂嫂瑞玨的死,爺爺的死),尤其是要嫁給陳克家的二兒子陳文治的事情,使她變得多愁善感、慢條斯理。對于要嫁給陳文治的事情,她雖然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她剛開始很消極,覺得只能認命。但是在表姐琴,堂哥哥覺民覺慧的鼓舞以及新雜志的熏陶下,尤其是表姐蕙的慘死終于有了逃出家庭的決心。最后在劍云、琴、覺民、覺慧、覺新的幫助下逃到了上海,得到了覺慧很好的照顧,逃離了悲慘的命運。
四少爺高覺英:一個頑皮的孩子,不愛讀書,卻特別愛玩。典型的敗家子形象。好色、好玩、下流,令胞姐淑英堂姐淑華等人對其很反感。后來高家分裂后進了學校讀書,要稍微好點。
七少爺高覺人婉兒:淑英的婢女,比較開朗。鳴鳳死后代替鳴鳳嫁給馮樂山做小。在馮家天天被折磨,但是她忍了下來。后來生了一個兒子。
翠環:婉兒嫁了后代替婉兒服飾淑英。長相很漂亮。她性格善良,為淑英的事情也有做過努力。她后來喜歡上覺新并嫁給了覺新。
湯嫂、王嫂、劉升、袁奶媽、文德四老爺高克安: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實也是個敗家子。抽鴉片煙、孝沒戴滿就把小旦請到家、偷丫頭的做過。在家吝嗇,在外卻花錢如水。
四太太王氏:一個心機很重的女人。教唆五太太沈書玉跟長房作對。與陳姨太是死對頭,但是因陳姨太以“抱孫兒”把覺世抱走(同時陳姨太的財產與王氏掛鉤)就與陳姨太好了起來并且因此與沈書玉決裂。
五少爺高覺群:也是一個貪玩的孩子,同時與胞妹淑芬、胞弟覺世是被寵壞的孩子。整天跟覺英一起玩耍。
六少爺高覺世:與覺群差不多。
六小姐高淑芬、七小姐高淑芳、八少爺覺先楊奶媽:經常與克安干見不得人的事情,并且經常仗著四太太四老爺喜歡她恃寵而驕。
倩兒:四房的丫頭,最后病死(四太太不管她的病)
李嫂、秦嵩五老爺高克定:典型的敗家子,氣死高老太爺又與克安逼死了克明。沒頭腦,賣東西經常不知道吃虧。女兒死了還不關心。根本不配做父親。
五太太沈書玉:腦子很笨,還很好哄。受了氣只知道拿女兒出氣,女兒死后才知道后悔。最后搬回了娘家。
姨太太喜兒:原是沈書玉的丫頭,后來被克定收房。
四小姐高淑貞:一個性情懦弱的女孩,被母親強逼纏腳。母親沈書玉有氣就往她身上撒,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罵后跳了井。對表姐琴極其依賴。
九少爺覺非周老太太:一個很好的老人。對孫子孫女百般關心。她事事讓著兒子周伯濤,結果孫女蕙、孫子枚先后因周伯濤害死。她對周伯濤很有意見,尤其是蕙死后多次不給周伯濤面子。同時她的身體也被周伯濤氣得一天不如一天。
大老爺周伯濤:一個很頑固愚昧的人,因為不肯丟面子先是把蕙嫁入鄭家使蕙被鄭家折磨致死、又堅持枚沒什么病使枚最后病死。還借口枚死后枚少奶生了女兒家里無男丁就把婢女翠鳳收房。
大太太陳氏、二老爺(未出場、已死)、二太太徐氏、周氏(出嫁到高家做了覺新等人的繼母)
大小姐蕙:一個極其美麗的女子。覺新覺民繼母的哥哥周伯濤的女兒,按照輩分是覺新等人的表姐妹。一個端莊穩重、小心謹慎、多愁善感的女子。父親周伯濤為了面子硬要把她嫁給鄭家孫少爺鄭國光。鄭國光的人品不好,長相也不好,這些事她的父母都知道,可是周伯濤硬要把她嫁過去。她在鄭家成天受氣,終日在悲傷中度過。淑英等人雖然為她不平,卻無可奈何。他愛上了表哥覺新,覺新也喜歡上了她,卻沒法救他。在悲傷中,她病死在了醫院。她的死成為覺新的傷痛。
二小姐蕓:周家二太太徐氏的女兒,是一個天真的女孩。愛笑,有兩個酒窩。因為蕙的事情對周伯濤很不滿。
枚少爺:周伯濤的兒子,性情極其孤僻、懦弱,對父親唯命是從。最后因肺病而死。
枚少奶馮文英:原本要嫁給覺民,因為覺民逃婚所以沒有嫁出去。后來嫁給了枚,與枚感情很好,卻在不久后成了寡婦(枚因為肺病而死)。脾氣很大,曾經氣的周老太太要出家。生了女兒后脾氣改了不少,與蕓關系很好。張太太:琴的母親,對女兒很關心。是高老太爺的女兒,還是克明的姐姐。
琴:大名是張蘊華。是高家兄弟姐妹的表姐妹,一個新女子。自幼喪父,母親順著她的想法把她送進了學堂。性格成熟穩重、活潑、勇敢正義,但也有女性懦弱的一面。在高家姐妹中頗有影響力,鼓動淑英為自己的命運抗爭。是利群周報社的成員。與表哥覺民相愛。后來嫁給覺民。錢太太
錢梅芬:她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是覺新的青梅竹馬。與覺新相愛。梅在父母包辦之下,嫁給省城外的一個姓趙的人家,可惜結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婆婆對她不好,只好回娘家來。回省城以后,她和覺新雖然盡是避免接觸,但是她和覺新之間的感情卻始終不能泯滅。梅有流不盡的淚水,只好在憂郁、苦悶、悲傷之中漸漸消瘦、憔悴,最后含冤死去。
梅芬的弟弟
錢家下人:王永黃存仁(覺慧、覺民的同學)
張惠如(覺慧、覺民的同學)
張還如(惠如的弟弟)
覺慧(后來去了上海)
覺民
琴
許倩如(琴的同學,后來去了廣州)
吳京士
何若君
汪雍
陳遲
程鑒冰(琴的低一級同學,后來嫁給黃存仁)
方繼舜馮樂山:孔教會的會長,封建禮教的頑固維護者,同時又是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馮家老爺,曾用陰險手段打官司打來一大筆錢。六十多歲還要討小老婆。
馮老太太:馮樂山的夫人,經常欺負婉兒,連老太爺都怕他。名堂多,還很愛美。
陳文治:陳家二少爺,吃喝嫖賭樣樣精通。
鄭國光:鄭家少爺,性情古怪,是蕙的丈夫,很討人厭。經常欺負蕙,父母折磨蕙他都不安慰蕙。卻在周伯濤面前很順從。
陳劍云:高家遠親,自幼死了父母,被伯父養大。性情悲觀,認為前途無望。喜歡琴又喜歡淑英。有著肺病。這個一直跟著覺民他們喚覺新“大哥”的總是一副病態的青年,他跟覺新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有一些相像之處。他稱自己是“一具活尸”,他對自己的命運充滿了悲觀、絕望,只有看到自己鐘情的姑娘時,他的臉上才煥發出一點血色、一些熱情。但他的情感是十分含蓄的,《家》中他喜歡琴,卻不敢讓她知道。《春》中他鐘情于淑英,他迫切地想為淑英做些什么,于是在淑英逃婚的事情上,他十分堅決地對淑英說道:“倘使有一天你需要人幫忙,有一個人愿意為你的緣故犧牲一切。”最后他果真做到了,他主動提出護送淑英到上海,便一路照顧淑英,直到他在上海去世。在淑英給琴的信中,淑英道出了劍云對琴的心意。
夢見魚困在淺灘激流的預兆
1、夢見魚困在淺灘激流的預兆
境遇安定,平順幸福,能排除困難,廣得人助,而得到名利雙收之大成功,生活安逸,可惜因成功運不理想,是以向上伸展產生障礙多端,只能維持原有舊日之成就現狀而已。【中吉】
吉兇指數:75(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立場)
2、夢見魚困在淺灘激流的宜忌「宜」宜讀小說,宜哀怨,宜讀古書。
「忌」忌會談,忌辭職,忌讀書。
3、夢見魚困在淺灘激流是什么意思夢中看到有一群魚開心的游來游去,意指你的戀情老是停在原處,所以希望戀情有進一步的發展了。如果夢中你去拿魚桿想要釣魚,表示你太急躁了,有可能會嚇到對方,而如果夢中釣到的魚跑了,或是魚游走了,是在警告你如果再不積極點,對方就不理你了。
夢見魚困在淺灘激流,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藍色,幸運數字是3,桃花位在正南方向,財位在正北方向,開運食物是面包。
夢見井內有魚,吉兆,代表著將會在他處任職。
夢見魚困在淺灘激流,因酒而亂性或肇禍的可能,夜晚的游樂中請盡量避免飲酒。而情緒上也有些神經質的傾向,一點小事情就讓你焦躁不安。太多嘴也惹人討厭,與朋友間的口角沖突是這兩天最需要留意的,也不要有背后_人壞話的行為,這可是最容易引發糾紛的根源。味道清淡一點的食物讓你口氣平和些喔。
懷孕的人夢見魚困在淺灘激流,預示生男。三、四月生女,防小產。
本命年的人夢見魚困在淺灘激流,意味著處事勿貪多,注意飲食衛生保重身體。
做生意的人夢見魚困在淺灘激流,代表在會計上或得到女主人協助,就能獲利。
戀愛中的人夢見魚困在淺灘激流,說明熱情奔放,小心小人破壞。
因為“魚”和“余”諧音,在中國傳統的解夢觀點中,夢見魚一直和財富密切相關。
孕婦夢見魚,在大多數情況下,意味著自己會生可愛乖巧的女兒,但也有生男孩兒的可能性。這主要是夢者對自己平常潛意識的想法,內心期望能夠生一個可愛健康的寶寶。
夢見激流山洪,純純的愛情仿佛是昨日的事情呢!情感在今天會添上許多附屬的考慮因素,越是接近成年期的你座人,這種感覺就越明顯。就算是互相明了愛意的雙方,也會在今天對感情變得不確定起來。充分的交流,是你們唯一可以抵御這種內部危機的武器!
做生意的人夢見海邊淺灘,代表虧損較多,阻礙亦,宜守或重整內部。
夢見冰,暗示夢者丈夫會為了家庭努力工作,讓生活越來越好。
懷孕的人夢見激流水,預示生男順利,南方勿往。
出行的人夢見淺灘水,建議結伴同行無妨。
懷孕的人夢見海邊淺灘,預示生女,春占生男。不可挑重擔,防跌倒。
無論你的夢里出現的是寧靜的湖水、滴流的小溪、狂怒的河流、平靜的海洋;夢中的水總是喻示著生命的精華,代表了精神的洗禮和重生。一旦你的生活變得復雜,你就有可能夢見自己遇水溺死;湖水象征著你想要盡快從煩亂的生活中掙脫出來,渴望過上寧靜安穩的生活。
做生意的人夢見洪水激流,代表順利得財、慎防過剛沖動敗事。
夢見井內有魚,吉兆,代表著將會在他處任職。
夢見激流水,越是熟悉你的人,今天越會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你呢!這種感覺會讓你覺得有些喘不過氣來。要學會自我調節才是,聽聽音樂,看看雜志,或者去街上溜達一趟。戀情方面,可能出現互相挖苦的狀況,你會感覺到被人牽制,有一點不爽呢!
光與夜之戀激流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巴金的愛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分別是什么、光與夜之戀激流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