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夜之戀》是否抄襲了《戀與制作人》
《光與夜之戀》是否抄襲了《戀與制作人》?
光與夜之戀上線后,引發的抄襲討論讓游戲圈內熱鬧非凡。部分網友指出兩個游戲的卡面CG存在相似度。鉛筆娘認為,專業畫師無需抄襲平平無奇的設定。從游戲的設定、世界觀以及風格來看,兩者之間確實存在高度相似性,尤其是現實世界+超能力的背景設定,以及相似的人物標簽與韓系人物立繪。這在乙女游戲領域是較為常見的設定,但如此高度相似,讓抄襲話題浮出水面。
從畫工角度來看,光與夜的卡面在精致細膩上確實優于戀與,這也反映在更高級別的卡面設計上。雖然戀與的畫風可能略顯過時,但其4/5星卡面效果仍令人滿意。相比之下,6星卡面在光與夜中的驚艷感可能稍顯不足。鉛筆娘認為,通過在人設性格和世界觀框架上做出改變,可以減少游戲間的相似性。不同乙女游戲中,即使有相似的人物動作,也能通過獨特的世界觀和角色設定,呈現不同的風格。
光與夜選擇現實+工作+超能力的設定,可能出于市場考量或為其他游戲內容做鋪墊。這種保守的設定使得游戲在拉開差異方面面臨挑戰。如果能引入更多異世界元素,不局限于現代現實,將為畫師提供更多創作空間,同時也能在卡面設計上帶來更多的變化。手游的豎圖形式對突出人物特征、與女主互動、保持統一風格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批量生產卡面的難度也相應增加。
雖然設定相似不構成抄襲,但這種競爭同一賽道的方式在細節優化上的內卷,可能導致游戲在創新上有所欠缺。在這種背景下,雖然有出彩之處,但整體感覺可能缺乏獨特性。查理蘇以其清新脫俗和獨特的沙雕風格,成功吸引了大量粉絲,這表明在乙女游戲中,獨特的角色設定和風格同樣重要。
《光與夜之戀》與《戀與制作人》之間的相似性引發了關于抄襲的討論,這背后反映了游戲行業在設定和風格上的共性與競爭。雖然兩者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處,但游戲開發者在設計時也應注重創新,通過獨特的角色設定、世界觀和風格,為玩家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
牛郎織女的戀愛史
又到了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天下有情人趁此機會表心意訴衷腸,希望得到鵲橋上兩位神仙的祝福。但各位了解牛郎織女的戀愛史嗎?他倆是如何成為戀人的?他們戀愛故事中是否隱藏著某些已經被遺忘的細節?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探究一番。
有關牛郎織女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西周時期的《詩經·小雅·大東》。
譯文引自《詩經注析》:
有人進貢美酒,周人嫌它像水漿。有人進貢佩玉帶,周人嫌它不夠長。
天上銀河雖寬廣,用作鏡子空有光。織女星座三只角,一天七次移位忙。
雖然來回移動忙,不能織出好花樣。牽牛星兒亮閃閃,不能用來駕車輛。
早上啟明出東方,傍晚長庚隨夕陽。畢星似網長柄彎,斜掛在天沒用場。
按照《詩經注析》的題解,“這是東方諸侯國的臣民諷刺周王室只知搜瓜財物、奴役人民,雖居高位,卻不能解除東方人民的苦難的詩”,此時牛郎織女還只是以兩顆星星的身份被借用來抒發情感。
西漢時,織女首先獲得了神位,身份是天帝的孫女。《史記‧天官書》云︰
譯文引自華語網相關注釋:
南斗宿是天廟,它的北邊有建星。建星,如同天廟前的旗。牽牛宿就是廟前祭祀的犧牲。牽牛以北是河鼓宿,河鼓中的大星,代表上將;左右小星,代表左右將。又有婺女宿,它的北邊是織女星。織女,是天帝的孫女。
而且牛郎織女開始被人像化并出現在西漢墓室的壁畫和東漢畫像石上。同時有東漢時期班固介紹長安昔日之繁華的《西都賦》為證,“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云漢之無涯。”
牛郎織女終于從天上的星星變成了人像化的一男一女。至于為什么采用一男一女的人物形象,大概與先秦兩漢時期逐漸定型的男耕女織農業文化有關。成書于戰國時期的《管子·輕重甲》有云,“農不耕,民或為之饑。一女不織,民或為之寒。”另外西漢賈誼在《新書·無蓄》也提到,“管子曰:‘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民非足也,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人曰:‘一夫不耕,或為之饑;一婦不織,或為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無節,則物力必屈。”
雖然牛郎織女獲得了擬人的身份,但他們之間的關系和故事還有待補充。鑒于牽牛星和織女星被銀河所隔,這一天文現象常常被文人借來表達戀人因分離而積郁的相思之苦。如成詩年代大致為東漢末年的《古詩十九首》之《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又如曹丕所寫的《燕歌行·其一》:“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七月七日牽牛星與織女星相會的天文現象也誕生了牛郎織女相會的傳說。東漢崔寔所作的《四民月令》詳細介紹了當時的七夕民間習俗,并且提到了牛郎織女相會的傳說。
而唐代韓鄂所撰《歲華紀麗·卷三》中《七夕》寫到,“鵲橋已成,織女將渡”,其注引的材料來自東漢應劭所撰《風俗通義》中“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更是形象地描繪了七夕相會時的場景。
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總得有個緣由吧。不可能是朋友相聚,畢竟男女有別,那就只可能是戀人或者夫婦相會。這一說法在南北朝時南梁吳均所著《續齊諧記》中提到,
既然牛郎織女是作為戀人夫婦七夕相會,那為什么他們一年里基本上處于分居狀態呢?對此有多種解釋。一種說法是織女婚后貪戀小家庭的夫婦感情而懈怠了織纴的本職工作,因此被罰異地分居,見于明代馮應京在《月令廣義·七月令》中引南梁殷蕓的《小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尚未查到古文原文,此處引自《七夕文化源流考論》】
另一種說法是牛郎結婚時下聘禮的錢是向天帝借的,婚后賴債不還因此被罰夫妻分居,見于隋代杜公瞻對南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中“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文后的按語,
南梁時期已經有了關于牛郎織女戀人夫婦身份關系的設定,以及他們之間嫁娶聯姻、天河分離和鵲橋再會的故事梗概。此后這一傳說逐漸流傳開來,誕生了諸多相關的詩詞歌賦,最有名的當屬北宋秦觀《鵲橋仙》:“織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雖然在明代之前有很多與牛郎織女相關的詩詞,但他們的戀愛故事并沒有得到更多細節化的補充,直到明朝萬歷年間朱名世所著的十二回小說《牛郎織女傳》問世。
該小說基本沿用了織女婚后廢女工因而被罰分居的故事框架,其故事可以簡述為玉帝駕前金童調戲織女,被貶凡塵受罰成為牛郎十三年,期間受盡家嫂的欺凌,幸得金牛星投胎為牛保護才免遭一死。刑期已滿后金童升仙回到天庭,趁織女洗澡偷衣,金童織女遂成夫妻。可是織女婚后貪戀新婚之樂而忘記天職,被罰永居天河東云錦宮,不得與牛郎相會,后因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求情才獲準每年七月七相會。《牛郎織女傳》的情節基本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牛郎織女傳說,加入了牛郎被貶下凡為放牛娃的身份設定,受家嫂欺侮的吃苦受罰經歷,金牛投胎保護牛郎的情誼,趁織女洗澡偷衣的曖昧場景等等,將一個簡短的民間傳說擴充為情節豐富的小說。
基于《牛郎織女傳》的牛郎織女故事廣為流傳,此后也被搬上了戲曲舞臺,其中代表作是清末民初的京劇《天河配》。故事大意為,“商人張有才兄弟同居,張妻嘎氏挑唆分居,其弟牛郎只分得老牛一頭。而牛為金牛星下界,教牛郎往天河,竊取天孫織女衣裳,與之成婚,男耕女織,成立家業,生子女各一。數年后王母召織女返回天上,牛郎攜子女追之,為天河所阻,王母許二人每年七夕相會,屆期百鳥搭成鵲橋,使二人敘別。”相較《牛郎織女傳》而言有兩處重大改動,一是織女下凡后牛郎在老牛的教唆下偷衣,而不是《牛郎織女傳》中所寫的牛郎受罰期滿后回到天庭與織女的偶遇偷衣;二是婚后二人男耕女織家庭美滿,卻不料王母征召織女返回天庭并以銀河阻攔,雖然都是天帝/王母下令分隔牛郎織女,但懲罰緣由卻從織女婚后廢職變成了必須遵守人神不得相戀的天庭規矩。
建國后葉圣陶在綜合《天河配》和各版本的牛郎織女民間故事基礎上發表了《牛郎織女》,并入選小學教科書,另外1963年黃梅戲電影《牛郎織女》的上映,一書一片進一步提升了該版本故事在廣大群眾中的認知度。
牛郎織女的戀愛史在南梁時完成了故事框架的定型,在明代大幅擴充了故事細節,此后各個時代仍然對故事有細節上的修改,而這些修改細節的舉動背后體現了時代的因素。
南梁時牛郎織女的故事框架里牛郎和織女地位平等,都是天上星宿,但到了明代的《牛郎織女傳》里,牛郎雖然也有神仙身份——玉帝駕前金童,但畢竟被貶下凡做了十三年的牛郎,此后到了葉圣陶的版本里則完全取消了他的神仙身份,生來就是個受家嫂欺侮的放牛娃。而織女則自始至終保持著天上仙女的高貴身份。
另外民間四大愛情故事,《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另一說認為不包括《牛郎織女》,而是七仙女和董永的《天仙配》】,從這五個故事中男女角色身份的設定來看,男主基本都是文弱書生或放牛娃,家境一般甚至是清貧,而女主的家庭身份明顯高于男主,不是《梁祝》和《孟姜女》里大戶人家的小姐,就是《白蛇傳》、《牛郎織女》和《天仙配》里的神仙精怪。如此的男卑女尊的身份設定,也見諸于其他朝代的愛情故事,如書生柳毅傳書救洞庭龍女的唐代傳奇《柳毅傳》、張君瑞越墻與崔鶯鶯私會的元雜劇《西廂記》,以及狐仙精怪愛書生的清小說《聊齋志異》。
這一卑一尊的背后是否暗含著某些時代要素呢?個人認為與古代文學傳統中流行的書生小姐故事類型相關。大戶小姐愛上貧苦書生的故事類型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是滿足了男性讀書人的幻想,畢竟小說等文學作品的流傳范圍主要在男性讀書人圈子內,誰不曾幻想過在枯燥乏味的讀書生活中有佳人相伴紅袖添香呢?如同當下女性成為愛情連續劇的主要消費群體,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劇滿足了她們的心理需求和幻想,因此才能盛極一時。
《牛郎織女傳》首次在故事中添加了牛郎趁織女洗澡偷衣的情節,而實際上類似的故事其實很早就出現了。東晉干寶在《搜神記·卷十四》中寫到,
偷衣娶女的情節被人總結為“天鵝處女故事”,基本故事原型為“幾只飛鳥,一般是天鵝、白鶴、孔雀,飛落湖畔,脫去羽毛變成美女在湖中洗澡,一男子見而愛之,取其一人得羽毛并與之成婚。美女生子女若干年后,發現羽毛衣,披而飛去”。類似的故事情節也出現在傣族神話《孔雀公主》、日本的打吹節故事,以及改編自《一千零一夜》的德國剪紙動畫片《阿赫邁德王子歷險記》中。
既然天鵝處女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流傳,說明了該故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國神話研究專家袁珂說過,“我認為大部分神話并不都是憑空虛構的,從神話的五光十色的三棱鏡中,總會或多或少曲折地反映出一些歷史的面影來”。世界各民族中大多有洪水肆虐的傳說記憶,天鵝處女的故事背后是否也有真實習俗的影子呢?
個人猜測洗澡偷衣的故事可能與古代社會搶婚的習俗有關。在天鵝處女故事里男子偷衣后強取女子為妻,生子后女子才找到機會離開,這說明婚姻并非女子本愿,實為搶婚。搶婚作為古代社會的一種習俗并不少見,例如蒙古族成吉思汗的母親就是他父親搶來的,而最直接體現搶婚習俗的神話就是宙斯變成金牛強搶腓尼基公主歐羅巴。
3.牛郎織女分離原因——時代改變處罰理由
牛郎織女婚后被天帝/王母分離的事實在歷代故事中都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玉帝/王母出具的判罰理由。南梁奠定了牛郎織女故事框架后,后人大多接受了織女婚后廢職而受罰的情節設定,如北宋張耒在《七夕歌》中寫道,
明代朱名世是以勸世良言為目的而撰寫的《牛郎織女傳》,因此以家嫂欺侮牛郎后被現世報的情節來“勸世人,須以忠厚待人為佳,自然天相吉人,萬不可效尤馬氏”,以牛郎織女婚后廢職來勸人不要貪戀小家庭的歡愛,“無如金童、天孫本無閱歷之人,況新婚之樂,彼固貪戀不舍,取締之旨,乃明君之教誨”。此時牛郎織女分離的處罰理由還是小夫妻貪歡而忘記了本職工作,違背了傳統農業家庭道德。
但到了清末民初京劇《天河配》里王母分離牛郎織女的理由則是要求織女遵守人神不得相戀的天庭規矩,這一方面是愛情悲劇的流行橋段,另一方面也暗合了反封建家長制,追求婚姻自由的愛情觀。而1963年電影《牛郎織女》則對比人間生活的紅火與仙界生活的冷清,以此強調勞動人民的偉大幸福,牛郎織女的愛情成為次要。牛郎追趕被抓回天庭的織女時二人之間有如此唱段,
改革開放后,愛情重新受到追捧,尤其是當西方情人節被人們所熟知后,以愛情為主題的七夕在傳統節日地位中獲得提升。正如研究中國神話傳說的日本學者小南一郎所言,“一部作品在某一時代環境中必定具有特定的位置和作用等等,這也可以說是該作品的一種客觀‘意義’。”牛郎織女故事所標榜的主題逐漸從傳統社會時對新婚夫婦的教誨轉為新時代下對自由追求愛情的肯定。
為了本文而查閱相關神話資料時,接觸了很多陌生的中國神話人物和名稱,例如有誰知道金(蓐收)木(句芒)水(共工/玄冥)火(祝融)土(后土)神的名字。即使提到玄冥神掌,女媧補天和皇天后土,也基本不知道這些名字所代表的中國神話傳統吧。
遺忘是把最鋒利的刀,能抹去一切存在的痕跡,《夏目友人帳》里露神隨著最后一個信奉他的人去世而消失,《頭腦特工隊》里Bing Bong落入遺忘深淵后灰飛煙滅,《尋夢環游記》里亡靈的真正死亡是沒有活人再記得。來自歷史深處的神話也是如此,無人問津時就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來自傳統的神話要想獲得持續的生命力,不可能依靠一成不變而被各個時代的人所傳誦,唯有與時俱進,不斷融合新時代因素才能常新,就像正在熱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加入了現代父子關系的主題,哪吒才重獲了新生。
參考文獻:
1.如無特別說明,古文原文都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詩經注析》,程俊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3.《史記·天官書》譯文,華語網,
4.《漢代牽牛、織女圖像研究》,王煜,《考古》2016年5月第5期
5.《七夕文化源流考論》,劉學智李路兵,《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11月第6期
6.《中國神話史》,袁珂,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5年
7.《中國神話傳說》,袁珂,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8.《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日】小南一郎,孫昌武譯,中華書局1993年
9.《明明是織女被迫嫁牛郎,怎么就成了追求自由愛情的故事?》,徐春偉,澎湃新聞2017-08-28,
直男與男同性戀之間的友情是什么樣子的
煩了吵架,怒了打架。沒事犯蠢,有事商量這種樣子。
高一軍訓時他站在排頭,我站第二,他身高185,我身高182,每次向右看齊時,我總能看到他那張傲嬌討人厭卻不得不承認很帥的臉。后來因為身高問題,咳咳,他海拔第一,我海拔第二,我們當了整整一年同桌,中間幾次座位調動都無法拆散我們(捂臉)。他作為同桌,把同桌能干的壞事都干盡了!
知道我皮膚特敏感,他就偏偏上課撓癢偷襲我,每次我聚精會神看著黑板發呆,他總能找準位置,只消得一戳,我就摔地上了。他還特自戀,常常自詡帥氣,我就看不慣叫囂他:“你帥氣?那我肯定是帥到爆!”,他一臉騷氣的對我說:“你不帥!你是俊美!”,我樂開了花。
那時候宿舍陽臺小,衣服擠在一起很難曬干,我又比較懶,常常堆了兩三天的衣服沒洗,所以當我沒衣服穿的時候,總是直接跑他們寢室借他褲子穿,大概好到穿一條褲子就是說的我倆。
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我的確想過他是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后來同桌之后,直接把他拉到男友黑名單去了!這貨簡直傲嬌上天了!他是個很直的直男,直線還直。
我曾經試探的問過他對同性戀的看法,他說:你別跟我說這么惡心的事。不過當我做好了友盡的準備跟他出柜時,他說:“這沒什么啊!你不就是喜歡男的嘛,雖然我討厭同性戀,但是是你的話,我不討厭。”
關于本次光與夜之戀框架和《光與夜之戀》是否抄襲了《戀與制作人》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