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的文章 裸鯉之戀。求全文
裸鯉之戀
作者:豆蔻
一
那時候的青海湖,寂寞寧靜。湖邊的山峰,一年四季雪色純凈。8月,湖畔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靜靜地開放,他跟著父親,在油菜花的金黃、雪山的純白和湖水的湛藍間放牧。
扎西常常躺在大片的油菜花中看天上的白云像成群的綿羊,悠閑地聚散。
沒有火車的轟鳴,沒有人群的喧囂,甚至沒有寬闊的道路。田野草原荒漠,湖水雪山白云,小小的藏族少年,世界干凈透明,像他小小的心。
在他6歲那年的夏天,父親撿了那個小生命。一個襁褓里的小女孩,圓圓的小臉,粉雕玉琢。是她清脆的啼哭,留住了父親趕著羊群的腳步。
扎西為這個小生命的出現欣喜不已,他說,阿爸,給她叫卓瑪吧?
父親搖頭,你看,她是個漢族姑娘呢,她生得和我們不一樣。父親黝黑的臉,綻放出溫暖的笑容,沒準是個從湖里游出來的小仙女。叫她裸鯉吧。
裸鯉,青海湖盛產的一種魚類的名稱。他曾在湖水中見過這種身體透明,泛著純凈光澤的魚,它們很美,幾乎沒有鱗片,是生活在青海湖畔的人們多年來心存敬畏的一種生靈,從不捕撈。他聽父親說,裸鯉生長很慢很慢,一年長一寸,要很多年才能夠長大。
是多么可愛的小生靈。
從此,她的名字叫裸鯉。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家中。
好多年,家是一頂溫暖的帳篷,從扎西6歲開始,帳篷里多了一個小嬌嬌的女孩,父親用潔白的羊奶喂養她,她總是睡覺,餓了會哭,哭聲清脆。吃飽了,又會笑。
扎西會一直盯著她看,輕輕叫她,裸鯉,裸鯉。
她很美。小小的扎西,心里喜歡異族女孩的美。潔白的皮膚,透明的眼神。
二
7歲的時候,扎西讀了小學,在學校學漢語知識,不再有時間每天跟著父親去放牧,心卻依然是野的,人在學校里,心卻蓬蓬勃勃地瘋長在野外。
裸鯉,會走路了,會說話了。依然是粉粉的小臉蛋,阿爸教她用漢語叫爸爸,叫哥哥。
可是,裸鯉不叫他哥哥,叫他,扎西。扎西。
扎西就快樂地笑。黝黑的小臉開出兩朵小花。裸鯉也快樂地笑。
他也不叫她妹妹,而是叫她裸鯉。小小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異樣的甜蜜向往。
直到有一天,裸鯉粉粉的小臉有了兩小團他熟悉的高原紅,頭發也越來越長,鄰家阿媽幫她結成了麻花辮子,給她做了藏袍。
裸鯉,越來越像個藏族的小姑娘。他們,越來越像同族的孩子。
裸鯉喜歡自己改變后的樣子,小小的身體埋伏在藏袍里,無限歡喜。
和所有藏族的小女孩不再有分別。
扎西開始覺得她像妹妹,覺得她親,卻少了他一直向往的神秘。
扎西,開始叫裸鯉妹妹。
裸鯉,還是叫他扎西。
三
阿爸是在扎西19歲時去世的。生了那種治不好的病。19歲,扎西也剛剛讀完了高中,并考上了西寧的民族大學,但并沒有去讀。扎西不熱愛讀書。他重新穿上父親生前穿過的藏袍,但也并沒有像父親那樣去放牧。青海湖邊早已經修了寬寬的柏油路,溫暖的季節,他常常看到很多人沿著那條寬闊的路來到高原,來到青海湖邊——他賣了家里那群肥壯的綿羊,買了一條小船。
湖上泛舟是扎西兒時的夢想。
裸鯉還小,13歲,讀完了小學。在溫暖的夏季和初秋,扎西用小船載客人游覽青海湖,賺取的費用,供裸鯉讀書。他知道他是哥哥,他必須那么做。
裸鯉有些似他,對念書并不熱愛,每天放了學,就會飛快地跑來找他。扎西,她遠遠就喚,我們去鳥島。
小小的裸鯉,就飛快地上了他的船。他就開動小船,悠悠載著她去湖心的鳥島。
5月,鳥島群鳥飛翔。小船泊在岸邊,扎西會隨意地找塊草地躺下來,看遠處山峰四季不化的皚皚白雪,看天上飄蕩的羊群般的云朵。陽光明晃晃,晃得他慢慢把眼閉起來。
而裸鯉,扎西越來越相信父親說的話,她就是湖中跑出的小仙女,是一條可愛的裸鯉變成的。她會和春天的小鳥交談,會在夏天潛入湖中和魚兒游泳。扎西記得,裸鯉很小就喜歡水,第一次來到湖中,快樂得喊叫。
他并未怎樣教她,她好像天生就會游泳。入了湖水就不肯上來,總要玩夠了才好。
于是,扎西就總是說,裸鯉,阿爸說,你是裸鯉變的。
我是裸鯉變的,我是小仙女。過了10歲的女孩,已經懂得跟扎西撒嬌。裸鯉從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他們什么都不瞞她。他們覺得有些事情不需要隱瞞。
知道了,裸鯉依然很快樂,從來不曾介意,只是一直叫他扎西,扎西。喜歡仰著頭看他,眼神里充滿仰慕,像注視一個年少的英雄。
四
那個美麗的漢族女子是一個早上獨自出現的。
初春的那個早上,裸鯉還在睡著,18歲的少女,依然是貪睡的。扎西早早起了床走出家門——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帳篷,扎西和裸鯉,在湖邊不遠,和他們的很多族人一起,有了叫做房子的家。那房子,高高的,有院落,很寬敞。
家門前便是寬闊的公路,公路上,車來車往。
天蒙蒙亮,扎西去了湖邊。初春的湖水,泛著雪山一樣的純凈青色,寒冷寂靜。就在那片寒冷寂靜中,他看到了她,一個穿著長裙的女子,頭發長長的,散開著,背對他,站在湖邊。
背對著,他依然清晰地感覺到了她年輕的憂傷。
扎西的腳步驚擾了冰藍,她回過頭,看眼前這個高大英俊的藏族男子。沒錯,扎西已經在高原的風中成長起來,長成了高大英俊的青年。
風吹動冰藍長長的發,還有她長長的裙擺,湖水般蕩漾,潔白的皮膚,清亮的眼睛,一個美麗的漢族女子,呼吸中,透出扎西感覺到的莫名憂傷,像一個迷路的小仙女。
仙女?當裸鯉長成一個美麗的藏族少女,扎西的心里,就漸漸丟失了仙女的模樣。
仙女來了。在他的眼前,充滿憂傷。
他想說些什么,可是張了張口,卻沒有聲音。他怕自己一出聲,她就會消失。甚至,他站在那里,腳步都不敢移動。
還是她先開了口,你是誰?
該他問才是。怔怔地,他也問,你是誰?
她就不說話了,微微低下頭,冰藍。她說我叫冰藍。
我叫扎西。他幸福地笑了,冰藍,多么好聽的名字。像青海湖的湖水一樣。可是,她從哪里來?在這樣寒冷的早上,她怎樣來的,她可有翅膀?
扎西心里,被許多疑問糾纏,卻開不了口。
聽到叫冰藍的女子輕輕嘆口氣,喚他的名字,扎西,扎西。她說,扎西,你能不能想辦法帶我去湖中看看?
她低低地央求。
扎西的心,就輕輕飛揚起來。他忽然過去牽住她的手,走,我帶你去我的船。
五
扎西的船,小小的,干凈整潔,他牽她上來,給她套好救生衣,熟練地發動機器。他說,你可要扶好了。
女子不可置信地看著他?你的船?
我的船,很快,像飛一樣。扎西說著,船身已經在湖面輕盈地向前飛去。
冰藍忽然發出不知是快樂還是驚詫的呼聲,像一種不知名的鳥在鳴叫。
載著冰藍,扎西第一次感覺到飛翔的輕盈歡快。
小船在湖面穿梭,風吹動她的發,飄起她長長的裙,沒有寒冷,沒有陌生,沒有目的和方向。寬闊的深邃的冰藍色的湖,在那個有著薄薄冷霧的早晨,只屬于他們。
不知道什么時候,冰藍站起來,用手臂環住了扎西的身體。她站在他背后,那樣緊緊環抱著他,環抱他年輕健碩的身體散發出的溫暖氣息。
冰藍的發,在風中凌亂飛舞,有幾絲,纏纏繞繞,飄到扎西的臉上,亂了他的視線,亂了他的心緒。扎西想起這樣的句子:今日何日兮?得與仙子同舟。
此時,陽光從雪山的背后躍起,金燦燦地將他們籠罩。那個瞬間,扎西被愛情襲擊。
許久以后,小船靜靜靠了岸。湖面平靜下來。
緩緩地,扎西將依然糾葛在身前柔軟冰冷的手指握在了掌心。卻沒有看到不遠的湖畔,18歲的裸鯉正光著腳站在那里。
站了許久,直到柔軟的心,和雙腳一起漸漸冰冷,失去知覺。
六
冰藍在陽光和煦的午后離開了青海湖,坐著一輛紅色的大巴。
扎西,你知道嗎?你救了我。離開前,冰藍輕輕抱住扎西,在他耳邊說,也許,我會再回來。如果你愿意等我。3年,5年……回來,就再也不走了。
說完,冰藍在扎西臉上輕輕吻了一下,轉身上了車。
扎西站在那里,像一棵經歷了漫長冬天后被初春融化的雪水澆灌透徹的樹,一點點舒展開枝葉,迅速蓬勃。
大巴開動。載著冰藍,朝著她來時的方向。扎西旁若無人地大聲呼喊:我會等你一輩子,冰藍。
長久而響亮的余音,像夏天隱藏在山上野草間的荊棘,亂蓬蓬地扎在裸鯉的心里。
裸鯉看到,轉回身的扎西,眼睛中有兩簇燃燒的火焰,燒得那樣旺盛熱烈。看不見她的心,正一點點沉入湖底,結成冰霜。
七
3天后,裸鯉失蹤了。在度過了18歲生日后的夜晚。和她一起失蹤的,還有一件她繡了許多年的艷美藏袍。
阿爸在的時候說,裸鯉,等你長大了要嫁給扎西,可是,你要給自己縫嫁衣。
那年,裸鯉10歲,聽了阿爸的話,一言不發,跑出去,央求鄰家的阿媽教她做藏袍。
那件美麗的藏袍,裸鯉執意要在上面繡出青海湖。從一朵小小的油菜花繡起,繡了雪山,繡了鳥島,繡了湖水的藍……繡了整整8年。
18歲,已是一個藏族女孩可以在7月的青海湖畔扎帳篷等待情郎的年紀。
可是7月還遠。
起初,扎西當裸鯉去了鳥島。她說過要在鳥兒們都飛回前去清理一下它們的家。
可是問遍所有船家,沒有人見過裸鯉。阿爸生前的好友開玩笑,扎西,丟了媳婦著急啦!裸鯉會不會自己游泳去了呀?
每個人都知道裸鯉是青海湖里的裸鯉變的,喜歡水。
只是玩笑,那么寒冷的天氣,那么遙遠的距離,裸鯉當然不會。
可是,從那天起,裸鯉再也沒有回來。
看著裸鯉長大的阿媽說,也許姑娘大了,想回自己的家。
扎西才想起來,裸鯉,她是一個漢族女孩。她不會在湖邊扎了帳篷等情郎,也不會穿了藏袍做嫁妝。雖然,她已經長成了藏族女孩的模樣。也許她是真的回去了吧,去尋找自己的家。回到城市,像那些漢族的美麗女孩一樣。
扎西真的這樣想了。
那以后,除了開船,扎西每天都要在湖邊站許久,從清晨到黃昏。好像等著裸鯉忽然從湖中鉆出來,也好像,在等別的什么。
只是忽然有一天,扎西在船舷的不起眼處,看到了用淺灰色彩筆寫的一行小字:我來,我回去。
小而渾圓,有些像裸鯉的字體,和船體一樣的顏色,若不是那天扎西仔細清理船艙,根本不會發現。
扎西又在發動機小小機身上,看到另外的話:刺的名字,叫愛情。和機身相似的橘紅色,要很仔細才會看清楚。
后來,又在船上發現了別的字。在不同的位置,用了不同的顏色。只是那些一小句一小句的話,扎西看不明白也串不起來。不知道裸鯉想要說什么,也不知道她什么時候寫下。好像是頑皮的孩子在做文字游戲。
可是,春天都過了,裸鯉還沒有回來。扎西于是相信,她是真的不回來了。可是他的心,依然充滿了等待。只是那等待,和裸鯉無關。
從那個初春的清晨開始,扎西已經變作一棵等待的樹。等待愛情。
八
一年又一年。沒有了裸鯉的日子,扎西過得孤單卻簡單。沒有人催他換臟了的衣衫,沒有人喊他回來吃飯,沒有人在夜晚給他添爐中的煤。除了等待,沒有人牽掛他,他也不再牽掛誰。
賣了兩間房子,換了一條新的船,卻很少載客。扎西的生活,只需要少少的錢。
一條被叫做“天路”的鐵路在某一年轟轟烈烈地開通了,青海湖邊也從此變得喧囂熱鬧起來。很多的人擁來又離開,包括各種各樣的漢族女子。
扎西會在最喧鬧的時節躲起來,去那些還沒有公路經過的山上,躺在草叢,看天空,看云彩。他知道這樣的喧鬧中,他要等的人,不會來。
就這樣過了6年。
第六年初春的早上,30歲的扎西走出家門,青海湖只在寒冷的季節擁有他喜歡的寂靜安寧。湖水泛著在夢中一次次靠近的冰藍。
那天早上扎西疑心自己在夢中回到了6年前,只是那個美麗的背影已經感覺不到憂傷,只有平靜和歡喜。
冰藍轉過頭來,在光陰中沾染了淡淡風霜的面容,露出回家的溫暖微笑。好像昨天她才剛剛離開,好像她知道,他一定會站在這里以不變的姿勢等她回來。
她說,走,扎西,我們去飛翔。
扎西伸出手,牽著冰藍的手,張開,像長出了輕盈的翅膀。
九
湖中央,藏族青年扎西和等了6年的漢族女子冰藍定了終身。冰藍說,我要做你的妻子,為你生兒育女,在這個純凈的世界里。沒有繁雜,沒有欲望,沒有欺騙,沒有憂傷,只有我們。
可是冰藍卻忽視了,這個世界,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純凈。
湖邊的小店,已散出俗世的濃濃煙火氣息。扎西的同胞,穿漢族的棉衣,講流利的漢語。
米飯,青菜,還有一份清蒸魚。
對著冰藍,店主神秘卻又炫耀的口氣,這個季節的湟魚不好捕呢,味道卻最是可口。不要說出去哦,上面現在禁止捕撈了。
他們,已經像漢族人那樣叫裸鯉為湟魚,在旅游季節,是青海湖招待游客的一道招牌菜品,更因為被列為海洋野生保護動物禁止捕撈后,身價暗暗倍增。
扎西的心,微微一顫,卻只能沉默。這個世界變得太快,他應付不來。
飯菜的清香味道將冰藍帶回人間煙火。
挑一口細膩的魚肉,夾起,嗅一下,卻忽然遞向扎西唇邊。
猝不及防,扎西一躲。冰藍遞空了,卻不放棄,用戀愛中女子的任性固執地塞到扎西口中。
分辨不出味道,扎西被噎住。確切說,是一根細細的刺,以同樣的任性固執扎入扎西的咽喉。
咳了又咳,那枚細小卻柔軟的刺,卻已沒入身體那小小一處尋找不見。
無端地,在略帶滯澀的呼吸中,扎西想起當初他在船上看到的那些曾經一直沒有串聯起來也無法讀懂的話。可是忽然之間,他卻不可思議地將那些話完整地串聯了起來:
青海湖
這顆地球上最美的眼淚
我曾是這顆眼淚中的一條裸鯉
我來
我回去
一年一寸地長
潛伏在海底
等著許多年后的某一天
你將我捕撈而起
入你的口
入你的身
從此成為扎在你的心上一枚刺
你感覺不到痛
卻永遠拔不去
刺的名字
叫愛情。
十
扎西的眼淚,湖水一樣緩緩流淌。
心情想戀的四字成語
1.表示思念的四字詞語
表示思念的四字詞語有很多,比如一日三秋、春樹暮云、狐死首丘、莼鱸之思、寒泉之思、望眼欲穿、白云親舍、故土難離、天末涼風、歸心似箭、念念不忘、朝思暮想、輾轉反側、牽腸掛肚、落葉歸根、望穿秋水、背井離鄉、魂牽夢縈、睹物思人等。
一、一日三秋
【解釋】:三秋:三個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出自】:《詩經·王風·采蓮》:“彼采葛兮,一是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白話文:“彼采葛啊,一個是不見,燈像隔了三月久;心上人啊采蘆荻,一天不見她的影,好僳隔了三秋久;心上人啊采香艾,一天不見她的影,如三年啊。”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賓語;形容思念殷切
【近義詞】一日三歲、寸陰若歲、一日三月
【反義詞】一刻千金
二、春樹暮云
【解釋】: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出自】: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白話文:“渭北春天樹,而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云。何時一杯酒,只能遙相思念。”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近義詞】牽腸掛肚
三、狐死首丘
【解釋】: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出自】:戰國·楚·屈原《九章·涉江》:“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白話文:“鳥飛返故鄉啊,狐貍死了還把頭朝向生他養他的山岡。”
【示例】:我告訴過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個人到死都是懷念自己的鄉土的。——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比喻不忘本或思念故鄉
【近義詞】越鳥南棲、歸正首丘、代馬依風
四、莼鱸之思
【解釋】: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出自】:《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
白話文:“看見秋風起,于是想念吳中的菰菜、菜湯、鱸魚膾。”
【近義詞】莼羹鱸膾
五、寒泉之思
【解釋】:指子女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出自】:《詩經·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白話文:“這里有寒泉,就在浚城墻外邊。養育兒子七個人,母親養子多辛勞。”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指子女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搜狗百科-一日三秋
搜狗百科-春樹暮云
搜狗百科-狐死首丘
搜狗百科-莼鱸之思
搜狗百科-寒泉之思
2.關于心情的四字成語描寫心情的四字詞語:
心曠神怡,怡然自得,興高采烈,樂不思蜀,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悲喜交集悲憤填膺百感交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情不自禁心潮澎湃激昂慷慨慷慨激昂感激涕零感恩戴德謝天謝地沒齒不忘感同身受垂頭喪氣灰心喪氣心灰意冷心灰意懶萬念俱灰自暴自棄黯然銷魂大失所望心如刀割切膚之痛哀毀骨立悲天憫人
描寫表情的四字詞語:大驚小怪大驚失色大惑不解從容不迫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六神無主泰然自若心平氣和平心靜氣
目瞪口呆處之泰然半信半疑畢恭畢敬自言自語
喃喃自語全神貫注興致勃勃興高采烈呆若木雞
將信將疑含情脈脈坐臥不安悵然若失忸怩作態
沒精打采沉吟不決張口結舌張皇失措遲疑不決
局促不安忍俊不禁啞然失笑幸災樂禍若無其事
若有所失若有所思和顏悅色和藹可親垂頭喪氣
受寵若驚狐疑不決怡然自得誠惶誠恐勃然大怒
惱羞成怒炯炯有神洗耳恭聽舉止失措神氣十足
神色活現神色自若神采飛揚神采奕奕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眉飛色舞眉開眼笑眉來眼去怒不可遏
怒氣沖天怒火中燒怒發沖冠怒形于色破涕為笑
熱淚盈眶唉聲嘆氣哭天抹淚哭笑不得笑逐顏開
笑容可掬疾言厲色談笑風生談笑自若冥思苦想
捧腹大笑悠然自得得意忘形得意洋洋驚恐萬狀
驚慌失措喜上眉梢慌手慌腳聚精會神愁眉不展
愁眉苦臉精神恍惚精神煥發嫣然一笑橫眉冷對
嘻皮笑臉噤若寒蟬瞠目結舌黯然神傷黯然銷魂
面面相覷神采奕奕眉飛色舞垂頭喪氣沒精打采
愁眉苦臉大驚失色炯炯有神驚慌失措漫不經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采納。O(∩_∩)O謝謝!祝你每天都快樂
3.關于思念四字成語羮。
【鳳愁鸞怨】。比喻對先賢的思慕:形容內心極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思念舊誼,引申為痛:羮湯:早晨。
想得頭痛也心甘情愿。【朝思夕想】,樂意;越【愛賢念舊】:居住。
愛慕賢者:傳說狐貍將死時。【別易會難】。
【風木之思】:甘心。【朝思暮念】。
【代馬不思越】;疾。形容男女之間相互思念的癡情。
多用于男女戀情:舊: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白云親舍】:親:指父母。
【白云青舍】:舊有的交情,思念父母。指思念去世的母親:古代指婦女所用的杯;首;思。
比喻不忘本。【睹物思人】:思念:頭,相會卻難。
【杯圈之思】,從羮湯中能看到所思慕人的影子;舍,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在今河北蔚縣。從早到晚思念不已。
【春樹暮云】;墻。【歸正守丘】。
比喻思念父母的話。多用于男女戀情:思念:比喻父母亡故:病。
從墻壁上:早晨:朝:比喻在異鄉思念親人:比喻夫妻間因思念而生的愁怨:古國名,泛指南方;思,不及孝養而生的思念之情、山西東北部一帶:情愿:墻壁,泛指北方:看:杯圈:分別容易:睹。比喻眷戀故土。
常用來表示不忍離別的深情或別后的無限思念。【翻腸攪肚】。
【羹墻之思】。【甘心首疾】。
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朝。從早到晚思念不已。
【白云孤飛】。北方所產的馬不思念南方。
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古國名:代:比喻客居他鄉。【寒泉之思】:指子女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4.與心情有關的四字成語有哪些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時發生。各種感觸交織在一起。形容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3353738感觸很多,心情復雜。
悲歡離合】悲傷、歡樂、離散、聚會。泛指生活中經歷的各種境遇和由此產生的各種心情。
悲喜交集】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廣寒宮夜夜看著空闊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涼。后比喻女子對愛情的堅貞。
屏氣斂息】指因心情緊張或注意力集中,暫止住了呼吸。
愁多夜長】因心情愁悶而夜不成寐,感到時光悠長難遣。
春風得意】舊時形容考中進士后的興奮心情。后形容職位升遷順利。
春暉寸草】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父母對兒女的慈愛撫養。寸草:一寸長的小草;比喻子女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無限感戴心。
莼羹鱸膾】莼:莼菜;膾:切得很細的肉。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莼鱸之思】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圖名利。
低回不已】低回:徘徊留戀;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戀忘返。形容傷感難忘的心情。
槁木死灰】枯干的樹木和火滅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沉,對一切事情無動于衷。
觀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難確定時,懷著猶豫不定的心情,觀察事物的發展,暫不前進。
歸心如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樣快。形容回家心切。
歸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樣快。形容回家心切。
寒毛卓豎】汗毛都豎立起來。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別緊張害怕。
襟懷灑落】襟懷:胸懷;灑落:灑脫。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近鄉情怯】指遠離家鄉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離家鄉越近,心情越不平靜,惟恐家鄉發生了什么不幸的事。
5.寫心情的四字成語有哪些1.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時發生。各種感觸交織在一起。形容感觸很多,心情復雜。
2.悲歡離合】悲傷、歡樂、離散、聚會。泛指生活中經歷的各種境遇和由此產生的各種心情。
3.悲喜交集】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4.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廣寒宮夜夜看著空闊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涼。后比喻女子對愛情的堅貞。
5.屏氣斂息】指因心情緊張或注意力集中,暫止住了呼吸。
6.愁多夜長】因心情愁悶而夜不成寐,感到時光悠長難遣。
7.春風得意】舊時形容考中進士后的興奮心情。后形容職位升遷順利。
8.春暉寸草】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父母對兒女的慈愛撫養。寸草:一寸長的小草;比喻子女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無限感戴心。
9.莼羹鱸膾】莼:莼菜;膾:切得很細的肉。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10.莼鱸之思】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
11.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圖名利。
12.低回不已】低回:徘徊留戀;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戀忘返。形容傷感難忘的心情。
13.槁木死灰】枯干的樹木和火滅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沉,對一切事情無動于衷。
14.觀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難確定時,懷著猶豫不定的心情,觀察事物的發展,暫不前進。
15.歸心如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樣快。形容回家心切。
16.歸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樣快。形容回家心切。
17.寒毛卓豎】汗毛都豎立起來。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別緊張害怕。
18.襟懷灑落】襟懷:胸懷;灑落:灑脫。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19.近鄉情怯】指遠離家鄉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離家鄉越近,心情越不平靜,惟恐家鄉發生了什么不幸的事。
6.描寫心情的四字詞語一、激動
悲喜交集悲憤填膺百感交集感人肺腑
動人心弦情不自禁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慷慨激昂
二、感激
感激涕零感恩戴德謝天謝地
沒齒不忘感同身受
三、懊喪
垂頭喪氣灰心喪氣心灰意冷心灰意懶
萬念俱灰自暴自棄黯然銷魂大失所望
四、悲痛、哀悼
心如刀割切膚之痛哀毀骨立悲天憫人
五、憤怒
怒不可遏怒形于色怒火中燒忍無可忍
六、歡喜
歡天喜地歡欣鼓舞喜從天降大喜過望
興高采烈興致勃勃樂不可支
心花怒放手舞足蹈拍手稱快皆大歡喜
七、憂愁
愁眉不展愁眉苦臉愁眉緊縮憂心忡忡
憂心如焚心急如火郁郁寡歡
八、煩亂
坐立不安局促不安忐忑不安方寸大亂
心煩意亂六神無主七上八下
神魂顛倒心神不定心亂如麻若有所失
惘然若失長吁短嘆度日如年
如坐針氈火燒火燎抓耳撓腮
7.思念情人的四字成語朝思暮想、魂牽夢縈、望穿秋水、紅豆相思、牽腸掛肚
1、朝思暮想
【解釋】: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經常想著某一件事。
【出自】:明·馮夢龍《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說沈洪自從中秋夜見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廢寢忘餐。”
【譯文】:再說沈洪從中秋夜見了玉姐,到如今早晚都想念,廢寢忘餐。
2、魂牽夢縈
【解釋】:形容萬分思念。
【出自】:宋·劉過《醉太平》詞:“思君憶君,魂牽夢縈。”
【譯文】:想你想你,萬分思念。
3、望穿秋水
【解釋】: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對遠地親友的殷切盼望。
【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譯文】:鶯鶯渴望見到張生幾乎望穿了雙眼,皺壞了雙眉
4、紅豆相思
【解釋】:紅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愛情。比喻男女相思。
【出自】: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譯文】:紅豆生南國,產于嶺南,春天來了,該長得葉茂枝繁,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飾佩帶,這玩藝兒,最能把情思包涵。
5、牽腸掛肚
【解釋】:牽: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自】: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可怎生將俺孩兒一時勾去,害的俺張善友牽腸割肚。”
【翻譯】:怎么可以活活的把我的孩子一下子帶走,害的我張善友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傾城之戀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傾城之戀讀后感1200字(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傾城之戀讀后感1張愛玲筆下“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男女間無真情,在玩著“愛情”的游戲,進行著玩世不恭享樂主義的精神游戲。雖然其中也有著人生的種種繁華熱鬧,但最終都難逃一個蒼涼破敗的結局。而《傾城之戀》似乎是一個例外。范柳原和白流蘇終于在炮火中成就了他們的愛情。張愛玲這么寫:傳奇里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處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而她給了流蘇一個尚算圓滿的收場。忽想,那不正如流蘇樹,繁茂風華轉眼逝,也只有退盡鉛華才可算找得一個終老的倚靠。紅塵之人大抵如此吧,總沒人愿意做那至死方盡絲的春蠶。
白流蘇是一個非常聰慧的女子,放在現在社會,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現實、精于算計的女人,但是這并沒有貶低她的意思。張愛玲的小說,即使是言情的,也不會寫得像鏡中花、水中月那樣虛幻縹緲,并不是男女主角愛得死去活來、愛得忘乎失去理智的那種。她的小說都是最真實地剖析了世俗男男女女的心理。流蘇便是這諸多小說中的主角之一,在跟范柳原的感情交鋒中,流蘇處處留了心眼,不時揣摩著對方的心思,適時冷淡、若即若離,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還是竭力保住自己的矜持和風度,不讓范柳原輕看了自己。
《傾城之戀》給人家的印象,男人是一片空虛的心,不想真正找著落的心,把戀愛看作高爾夫與威士忌中間的調劑。女人,整日擔憂著最后一些資本——三十歲左右的青春——再另一次倒帳;物質生活的迫切需求,使她無暇顧到心靈。當然不能有好結果。疲乏,厚倦,茍且,渾身小智小慧的人,擔當不了悲劇的角色。麻痹的神經偶爾抖動一下,居然探頭瞥見了一角未來的歷史。病態的人有他特別敏銳的感覺:柳原看著她道:“這堵墻,不知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地毀掉了,什么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墻。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再在這墻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傾城之戀》是圓滿收場的一篇小說,女主人公在跨過了一段危險的情婦生涯之后,終于得到了一樁她所向往的婚姻。然而在表面的圓滿下實際上蘊藏著深刻的不圓滿,愛情在許多的利害關系和勾心斗角中喪失了應有的純潔,已被金錢欲望涂抹得變樣,愛情的雙方所占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婚姻的支配權完全掌握在有經濟實力的男性手里。這是個大城市中的小故事,動蕩的時代只是作為一個大背景而存在,沒有豪云壯志的愛國報負,有的只是在這個動蕩的時代里一個家族或者僅僅是個人的生存問題,此時此刻存在的意義。所以張愛玲在故事的最后說:“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在這樣看來,白流蘇和范柳原的這段愛情傾城、傾國,傾城之戀也就名副其實了。
傾城之戀讀后感2讀了張愛玲的許多小說,都是以悲劇結的尾。讀書或者電影未能看到好的結局就像自己又得一樁未了心愿一般,深深的壓在心頭,成為陰霾。《傾城之戀》算是張才女筆下少有的圓滿的結局,雖仍不少尖銳冷冽但溫情也是無限有的,也更加接近地氣。每每讀到結尾處總會有呼吸更加輕快的順暢之感。過程中雖然也為女主角的期期艾艾男主角的坎坎坷坷以及他們十分不順的情路流了些許貓尿,但是比起皆大歡喜的落得了俗套的結局來說,這些小淚花小傷心便只能做錦緞上的小碎花了。
柳原君風流倜儻放浪不羈,輕佻而富有故事,對極了我男主角的口味。如若有這一般的男子示好于我,我定然是歡喜的接受。因為我不似流蘇那般處境,也沒有她那般顧慮驕矜。兩情相悅,又多了一對花前月下的璧人,只是這對璧人又該如何演繹他們的情愛這又是另一個故事。流蘇有流蘇的無奈,柳原君有柳原君的堅硬的護甲。他可以在人前放肆也可以在流蘇面前展現他的正人君子。正是有如此的白流蘇和如此的柳原君才有這段童話般的情愛故事。
寂靜的夜,流蘇身著長袍睡衣。扶著面頰幽幽地神思,一場又一場的空滿滿地從心里溢出來。咿咿呀呀的胡琴隔世蒼涼,暗自流動的情愫將她的呼吸拉成一絲一縷。“范柳原真的喜歡她么?那倒不見得。他對她說的那些話。她一句也不相信。”他是無根的浮萍,是視女人為腳下泥土的柳原君。流蘇決定拿自己來做賭注,賭柳原君是否有一顆真心,賭自己是否能得到幸福。她下了太大的賭注。這是她的一生。她更怕輸得太慘烈。她是一個六親無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所以她走得小心翼翼。緩慢的步調,極力壓制的渴望,似啞了般的咽喉半語,更有難以掩飾的失望。
伴著潔亮的月光,聽筒里傳來柳原君清清冷冷的告白,“我愛你,你愛我么?”是夢吧?似夢一般。
再次來到香港,流蘇或許坦然了許多,她預測了這場賭博的結局,卻不愿就此屈服。她有太多的無奈,這些痛苦推著她必須朝前走。
在十一月尾的纖月下,他第一次吻了她。然而他們兩個人都疑惑這不是第一次,因為在幻想中已經發生過無數次。
戰爭帶著絕望的氣息撕裂了空氣,撕裂了神經。流蘇的心是空的,她的這出戲還沒有聽完呢。
再次回到淺水灣飯店,他們似乎能把彼此看得透亮,就在一剎那所有的矛盾和無解都被諒解了。香港的淪陷成全了她,成全了她的私心也是成全了柳原君的私心。柳原君說:“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么小,多么小!”但是他愛她就足夠了。
這是動蕩歲月里的傾城之戀,是一生一世都別離開的篤定。這般的`柳原君這般的白流蘇,
這般樸素溫情的故事已足矣。
傾城之戀讀后感3張愛玲的一生是坎坷的,她十八歲的時候被父親關起來,患了痢疾父親也見死不救。她的第一個丈夫傷了她的心,第二個丈夫在婚前剝奪了她做母親的權利和樂趣,堅決逼她墮胎,可以說,張愛玲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都是對不住她的。我覺得這樣一個聰明的女子不應該受到這樣的虧欠和辜負,因此能了解她思想的軌跡和文字的脈絡,明白她的小說為何如此悲情,更明白為什么她最喜歡的詞是荒涼。《傾城之戀》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張愛玲的作品沒有多少觸及到社會的現實問題,或許這是她的一個弱項,又或許因為她的傳統而又不喜歡政治,所以在有的方面并沒有表現得很深度。而且《傾城之戀》中對于戰爭的描寫給人的感覺是很粗糙的,只是我們喜歡“得魚忘筌,得意忘言”的感覺,所以并不在乎這一點。
在我看來《傾城之戀》中流蘇與柳原的戀情本身的完滿性似乎就已經落入一個俗套,既然要表現人物本身的戀愛世界中的思想,那么為什么最后卻是一個沒有劃好的圓呢?我的個人感覺是沒有劃好的圓比劃好的更具有一種難得的吸引力,就像莎士比亞的悲劇比喜劇更具有影響力一樣。
《傾城之戀》中我覺得最精彩的一段是流蘇到了上海之后,與柳原那幾場交鋒,互相揣測對方的心意,尤其是那一夜,柳原撥了流蘇房里的電話,對她說的那些話,以及他們爭吵的內容,流蘇想到的是現實方面,表達她想要跟柳原結婚的意愿,但柳原的出發點是情感,兩方所思所想根本就互相違悖,這場談話終將不歡而散。兩人也因為這次的談話了解到,白流蘇想讓范柳原跟她結婚,而范柳原卻只想讓白流蘇做他的情婦,了解到這點,流蘇被激怒,回上海白家,卻又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歌家她是待不下去了。就在范柳原發了電報要流蘇回香港的時候,流蘇毅然決然地回去了,她想要擺脫這個家,所以此次的香港之行已和第一次所抱持的心態大不相同了,她決心去依靠柳原,和他在一起。流蘇妥協了,在這場角力賽中,終究因為屈居于弱勢而妥協,柳原也順利得到流蘇與對自我的認同。后來柳原把流蘇安頓好后,便要前往英國,但拒絕了流蘇的同行,至少流蘇在生活上得到了保障,擁有了她的房子,在墻上打上了她自己的印號,這是屬于她自己的家。戰爭爆發,流蘇與柳原在戰亂中相依為命,確立了對彼此的情感,從游戲般的戀愛升華成真正的感情,并且結婚,有了完美的結局。在這紛亂的時代,她沒有被擊倒,在風雨飄搖中立起了身。《傾城之戀》中的愛情與我們現代的感覺很不同,但又很相似。不同的,是現代的女人不會像以前的人那樣麻煩、那樣曖昧。相同的,是現代人一樣會害怕“輸”給他人(包括自己的伴侶)。如果不是那一場大戰(日本侵華),令雙方都看到自己是多么地愛對方,他們的故事會是怎樣的呢?當天地都好像不再存在的時候,只有對方還在。又或者,連對方也不在的時候,還計較甚么輸嬴呢?
張愛玲的這篇小說無論如何是以結構和語言取勝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對于愛情的這一引自《詩經》的描述:“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傾城之戀讀后感4《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生活在腐朽家庭里的離異女性白流蘇,在妹妹寶絡與范柳原相親宴上的一支舞讓范柳原傾慕,范柳原想方設法將她接出白家帶到香港,但又在她提出回家時不做挽留,任其離開。流蘇受盡家人的冷嘲熱諷,正在絕望之時,范柳原卻又一封電報將她喚了去。討厭結婚的范柳原和渴望結婚的流蘇就這樣僵持著,誰也不先開口。香港之戰推著他們走到了那一步,傾城,坍塌的城成就了這樣一段愛戀。
張愛玲說:“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細看張愛玲的作品,像《傾城之戀》這樣圓滿的結局幾乎沒有,然而圓滿也并不令人滿意——“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悵惘。”這便是了,成了他的妻,便把從前的風花雪月變成了柴米油鹽,那歡樂,卻也留了一絲悲傷的線索,那完美,卻也留了一處遺憾的角落。
倘若張愛玲也能有流蘇這樣的結局便張愛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這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的心里卻裝著幾個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傷?但她不恨,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兩人最后一次見面,胡蘭成送她,天下著雨,真是天公應離情。她嘆口氣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這場雨,也沖刷了他們曾經的“傾城之戀”。張愛玲知道,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也沒有挽回的余地了。他們真的只有那么一丁點好日子,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顯得那樣單薄無力。
張愛玲為了成全流蘇的幸福,不惜讓偌大的香港為其顛覆。但同樣是戰爭,同樣是相愛的兩個人,張愛玲和胡蘭成卻越走越遠,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時間也使人忘記愛情。我們為她遺憾,為她傷心,卻也不得不佩服她的灑脫與堅強。
愛情本來并不復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張愛玲與胡蘭成的這段愛情,更是簡單的不得了,正像她在《第一爐香》里寫的那樣:“我愛你,關你什么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人這一生只愛這一次,幼稚也好成熟也罷,為他生為他死,僅這一次。張愛玲用她的一腔孤勇告知世人,這個女子對愛情是何等瘋狂。
人世浩瀚,但只要在生命中曾有過這樣一個人,同生死,共命運,那么老之將至的那一天,想起曾經在血管里激烈涌動過的潮汐,也會覺得,此生無憾了吧。
傾城之戀讀后感5少時讀三毛的《傾城之戀》,敘述異國求學的東方少女,孤單清貧,寒日游東德,邂逅了與之一見鐘情的英俊軍官。一天之中見了兩面,沒有什么言語,而后重新天各一方,那份愛戀卻纏綿悱惻,哀轉久絕。古有孟女情慟倒長城,三毛筆下的女子卻只能眼看著柏林墻堅矗如故。
稍長,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一樣題目,完全不同的情節。都市里一對世俗男女,各懷心事走到一起,相互間喜歡著,卻也算計著,笙歌里有愛也有欺;忽然炮火紛飛,墻傾城摧,倆人同舟共濟,患難中結出真情,成就了一段長久姻緣。
世間女子,哪個不希望自己邂逅轟轟烈烈、蕩氣回腸的愛情?也許使從小就期待白馬王子有一日來將自己尋覓,一起經歷浪漫與驚險的事件。“從此以后,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童話的結尾常如是說。漸漸成長,覺出自己的平凡,但仍然暗地里懷抱有關玻璃鞋的夢想。不要取笑她們想入非非,慘淡的生活,需要這支火柴的光亮來溫暖;平凡的日子,也需要這些無傷大雅的小花飾來點綴。就好比我們在平靜的湖邊待久了,也會有意無意地往水面扔一塊小石頭,并觀察由此展開的漣漪。倘若湖面突起噬人巨濤,所有幻想與閑情都會剎那間消失無蹤,剩下的,也許是一位相貌平凡,不善言辭的人,但他有溫暖的手掌,握著你的手,扶助你一步步走過困境。
三毛的《傾城之戀》,流露的是青年女子欲排遣孤獨冷寂的心情,渴念煙花般驚世又美麗的愛戀,刻骨,卻無望,恰似午夜曇花。張愛玲的《傾城》,更貼近生活的本相,戰亂使原本虛浮的聯系在相依為命中生出了堅韌的根,之后長出的日子就是草一般的平淡,然,踏實。
想起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男子,三十多歲,體格健壯,衣色整潔。他們的居住地已經因海嘯而滿目蒼夷,遍地廢墟。三分之一的居民在這次災難中喪生,而許多人也從此下落不明,生死無訊。男子對著記者說,這十多天來他一直在尋找他的妻子,期間遇到還活著的人,就把他們帶到救護站,但至今仍然沒有妻子的下落。“我想找到我的太太。”他用穩定的聲音把這句話重復了一遍。十多天了,他已經執著地尋找了十多天,他在破碎的墻桓里翻找,在尸體堆中辨認,在荒涼的路上竭力搜尋那熟悉的身影,那是何等揪心的時日?可他并沒有喪失理性和信心。從他的聲音里我聽出了渴望與堅執。
忽然口干舌燥。默然自喟,假若這場海嘯降臨的是你所在的城市,除了親人,還有誰來苦苦尋覓你?誰來夜夜撫問那渺小的靈魂?當死神的身影清晰起來的時候,人們身外的浮云也完全消散了,一切變得通透澄澈,只剩下內心里最真實也是最迫切的需要——因此也可以解釋,偉大的愛情故事為何總伴隨著死亡悲劇。
傾城之時,你會是誰內心最深的惦念?……無法假設。
也沒有假設的必要。
一座城市的傾覆,或可讓人看清自己生存的實際需要與實際擁有,讓人懂得選擇和珍惜。可惜代價太大。有些男女輕易就將生命作為愛情的籌碼,在我看來,未免自輕自賤。
于是乎,就讓自己長出一雙慧眼吧,在蕓蕓眾生中,與并不完美、卻真正適合你的他相依相守,白頭偕老。
傾城之戀讀后感6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了《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結尾。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悲劇更像悲劇。
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而白公館無疑屬于守舊的那一派,“他們家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凈盡之后,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
范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愛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就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個安穩于是兩人各自為了捍衛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當終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托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
在連續的試探之后,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索性有些氣急敗壞,遂惱了起來:“你干脆說不結婚,完了!還繞得大彎子!什么做不了主?連我這樣守舊的人家,也還說‘初嫁從親,再嫁從身’哩!你這樣無拘無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誰替你做主?”接著更是賭氣狠下心來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這次又加上了“淫”的惡名。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原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借口。拒絕和她結婚了。”權衡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并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原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床,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并沒有拒絕。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人說“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里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許這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
在《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離了婚,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下結識了范柳原。我一直很喜歡這段話:“在日常世界里,他們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爭,他們內心明爭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只喜歡他用更優厚的條件前來議和。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也許流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人,一段婚姻。然而這終究是偶然的,正如張愛玲所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一個女人,把命運當作賭,想來沒有什么比這更可悲的了。
傾城之戀讀后感7我喜歡她與柳原之間的曖昧的對話,那關于斷垣的情景讓我想起了<花樣年華>中的蘇利珍靠在夜幕下的街墻,想起了周慕云在吳哥窟的徘徊。"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著人說,還得背著自己。讓自己聽見了也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一般的男人,喜歡把好女人教壞了,又喜歡感化壞的女人,使她變成好女人。""一個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三分病態"這一系列的對白以及對"執子之手"的解釋,以及開頭結尾中談到的胡琴:"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胡琴伊伊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這一切都實在太讓人回味了。
傾城之戀經歷了香港淪陷這樣的一個背景,確實夠得上傾城,故事中兩個精明的男女主角的故事。文寫于一九四三年九月,我沒去考據張愛玲與胡蘭成是發生在那個時間的,卻總感覺這個故事中有他們的影子。柳原是有過妻子的,流蘇一直所害怕的也是柳原不能與她結婚而只是想把她當成情人這樣不倫不類的結果。胡蘭成原也是有妻子的,而且還有個護士的小情人。總覺得流蘇那許多的感受和心境都是張愛玲自己曾有過的。想起流蘇還真是一個地道的舊上海的女子,精明的計劃經營著自己的一身,矜持的計較著許多得失,而當感情來臨的時候,再怎么精明都淪陷了,原先所計較的也顧不得了。張愛玲是仁慈的,她給了流蘇一個好的稱得上好的結局,也許這也是她自己所希望而得不到的結局,讓它在流蘇身上實現了。
一對現實庸俗的男女,在戰爭的兵荒馬亂之中被命運擲骰子般地擲到了一起,于“一剎那”體會到了“一對平凡的夫妻”之間的“一點真心”張愛玲是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而不是作為一個怪人、異人而存在的,也許她將不僅僅屬于現代文學史。遙想幾十年、幾百年后,她會像她欣賞的李清照一樣,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占據一個穩定的位置也說不定,而我們知道,那時候今天為我們所熟知的許多現代作家肯定都將被忽略不計了。“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個小時,然而白公館里說:“我們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OK,關于光與夜之戀嘆氣和哲思的文章 裸鯉之戀。求全文的內容到此結束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