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利與弊
1.
網絡的確帶給了我們極大的便利,但網絡是個萬花筒,什么東西都有。我們小學生自制能力和分辨能力并不強。因為迷戀網絡而逃學、曠課的不在少數。還有受不良信息影響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可以說,網絡使許多人失去了原本美好的生活,使許多人深陷不能自拔。
2.
上網有害視力。對方辯友個個都是上網“大蝦”,可視力又如何呢?我方調查了對方辯友本學期的有關資料,結果令人觸目驚心:對方五位辯友中,竟有四位不過關!而李舒旸同學的視力,也從原先的5.3降到了5.0與5.2。泡泡堂、傳奇上的高等級與BBS上的灌水排名要用我們的健康來換的話,那又有什么意義呢?
3.
上網使我們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自從有了網絡,我們每天都只是面對著冷冰冰的顯示器與鼠標,毫無趣味可言。在網吧里,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容納了許多人,空氣渾濁,不僅對我們的身體有害,長時間地坐在電腦面前接受過多的輻射,對于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我們尤其不利。在雙休日,請問對方辯友究竟是在西湖邊度過的時間長呢還是在電腦邊度過的時間長?
4.
上網玩游戲對小學生不利。玩網絡游戲,可使人沉迷浪費時間,花費金錢,荒廢學業,虛度光陰……因為沉迷于網絡游戲而幾天幾夜不回家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游戲玩到凌晨也不是罕見的事。過分沉迷網絡游戲與上了賭癮一樣危險,最終使人陷入無心上課學習的狀態,毀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5.
上網容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人有千面,網上也有許多不三不四的人。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在網上,沒人會知道你是誰。”正因為網絡的虛擬,才使得我們交友容易被迷惑。長期與這種人打交道,不僅會影響學習,還會沾染上壞習氣。
自由辯論
對方可能提及的問題及答辯(參考)
問1:現在學校里裝了“班班通”,如果上網不好的話,學校為什么要裝“班班通”呢?
答辯:學校給我們裝班班通并沒有錯,但請問對方辯友,裝了班班通,我們又在干些什么呢?難道不就是看《灌籃高手》嗎?對于這樣的用處,難道對方辯友覺得天天看動畫片不上課是學校裝班班通的本意嗎?
問2:既然對方辯友覺得上網是不好的,那么請問對方辯友有哪一位沒有上過網?既然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就要帶頭!如果對方辯友認為上網不好的話,那為什么你們要上網呢?
答辯:上網已經成為一種時代潮流,如果不跟上時代的潮流的話,我們就落伍了,這是我們要上網的原因。就像一個人討厭學習,難道他就不學習了?一個人討厭洗澡,他就不洗澡了嗎?有些事情是無可厚非的,在此,我要重申我方的觀點:上網弊大于利!
問3:如果上網不好的話,那么當初為什么要發明網絡呢?
答辯:發明網絡的人并沒有錯,網絡本身也是沒有問題的。上網的害處只在于一些人不正當的操作。正是這些不正當的操作,使得網絡變成了一個良莠不齊的大世界。正因為這點,我方才認為上網弊大于利!
問4:我們小學生僅僅是針對找資料、學習這方面來上網,難道這也有錯嗎?
答辯:對方辯友真是太天真了,難道你們真的上網僅僅是做這些嗎?難道你們沒有上QQ、在BBS上灌水嗎?星期三的電腦班為什么這么熱門?就是因為可以玩電腦!難道上述的一些例子都是上網查資料的嗎?!
我方可提出的問題
問1:現在因為上網過度而引發的疾病并不少,像“上網綜合征”等等,對方辯友對此又如何解釋呢?
問2:請問對方辯友,你們口口聲聲說上網是為了查資料,那么你們在網上用來查資料的時間究竟占總時間的百分之幾呢?!
問3:請問對方辯友,你們上網究竟是為了干什么?難道僅僅是查資料,從來沒有去BBS上灌水、去泡泡堂玩過嗎?
總結辯論
在現今社會,上網是無可厚非的。但上網只是為了玩游戲或和別人聊天,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學習,也會導致視力下降。我方認為,小學生沉迷上網不好。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沉迷上網會耽誤學習的時間。小學生涉世未深,容易在網上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最終會誤入歧途。小學生的好奇心是十分強烈的,他們對生活也缺乏辨別能力,上網是不好的。小學生太過于沉迷上網并不是一件好事。一對眼睛有所傷害,二會耽誤自己的學習時間,三是網上有些不健康的內容會導致青少年誤入歧途。為了能有錢上網,有些人就不顧一切去偷搶拐騙,無視法律法規的存在。網絡像一只黑手,將你一步一步地拉向犯罪的深淵。現在小學生上網,無非就是灌水、聊天與打游戲。尚處于成長期的我們自制能力較差,往往被多姿多彩的網絡吸引而不能自拔,最終深陷其中。我方再次重申自己的觀點:上網弊大于利!讓我們從虛擬的網絡世界回到這個真實、美好的世界中來吧!
網絡的利與弊
引用網絡文章:
網絡的利
第一、可以開闊視野。上網可以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上網可以充實頭腦,只要留心就可以學到許多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鼠標一點,大千世界便盡收眼底。
第二、可以對外交流。學生的一個被人經常提及的缺點就是缺乏信心,不敢與外界對話、交流。現在有了互聯網,他們可以徹底克服這個心理障礙,并且在對外交流的過程當中,又開闊了自己的視野。網絡為教育資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僅老師,而且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登錄各類教育網站獲取學習資訊。
第三、可以促進青少年個性化發展。消除心理障礙,可以沒有顧忌地向網友傾訴心事,減輕課業負擔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可以在各個BBS里張貼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和見解,一來可以鍛煉文筆,二來覺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項業余愛好的水平;自己動手做主頁正成為時尚,把自己喜愛的圖片資料傳上去,開一個討論區,發一些貼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電腦軟件的運用同時自己做版主的感覺真的很棒,有利于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第四、可以促進中學生的學業。中學生的本職任務是學習,網絡的遠程教育會給中學生帶來無窮的益處。普通的中學生學習知識只能夠局限于自己的學校和一些課外書籍,傳授知識的老師始終只有幾個,但如果上了網,學生就可以在一個個內容豐富、名師坐堂的網站中任意翱翔,“有問必答”、“題庫”、“專題講座”、“考前輔導”...一個個分類細致合理的欄目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普通的中學生做題只能做些參考書或數量有限的卷子,如果上了網,網上各種試卷和典型題目應有盡有,學生就可以任意選擇。
第五、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動態。中學生們特別是高中生可以利用網絡了解最新的教育動態,因為這幾年的高考還在改革探索之中,每年幾乎都會出臺許多新措施。而平時好些學生不大關心電視和報紙上的新聞,只一味地埋頭書海,因此可從網上查詢與教育相關的新聞以此來調整復習重點,適應高考新舉措。
人民使用了實用的網絡后,更依賴于網絡,其好處表現在快,準,反應速度。提高了效率,以其網絡周邊的影響,快速成為主導位置,網絡應用甚至于公司、單位等成了一個工作效率反映能力,連動著其直接的經濟。
假如,如果兩個公司A、B,同于競爭C公司的業務合作,A公司用互聯網來聯系,B公司用于傳統書信,A公司在網絡上比現的快捷,效率高,那等至B公司的書信到C公司的時候,合同早就給A公司簽了。
絡,一個虛擬的空間,讓人任意遨游。近期,網絡不知招誰惹誰了,媒體口誅筆伐,社會也打壓封殺。網絡真的如外界所宣揚的一無是處嗎?真的是毒害青少年的“電子海洛因”嗎?網絡具有方便,快捷,靈活等許多優點,它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維方式。人們利用網絡,幾秒鐘之內,便可以收到迢迢外里的來信,便可獲得世界各地各種詳盡的資料。許多大學還利用網絡開辦了遠程教育,為中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學習天地。可是,網絡傳播暴力,色情,反動等不良信息,中學生沉溺其中肯定會對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必須承認,這是事實,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現在社會每天都有綁架,殺人,搶劫等犯罪,難到我們可以因此而否定整個社會嗎?再說,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在電視,影碟也砸了呢?中學生上網的人數很多,只有小部分同學受到了不良影響,這說明重要的還是取決于自己本身的素質和意志啊!據中國CNNIC調查,截止上半年中國共有網民1670萬,其中16至25歲的占60%。這說明,網絡正受到包括中學生在內的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青睞。如何對占網民人數六成的青少年上網進行正確的引導,使之趨利避害,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課題。封殺是不行的,關鍵在于引導。明朝后期統治者采取了閉關自守的政策,發布了“寸板不許下海”的嚴令,使中國與外界斷絕了聯系,以致中國在19世紀中后期出現被動挨打的局面。這證明信息閉塞只能導致落后。我們只有與世界接軌,才能“師夷長技以自強”。而因特網正是提供了一座讓我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梁。若有橋不走偏行水道,才是愚蠢至極!讓我們高興的是,上海、北京等地已在中小學生當中普及網絡教育,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在高速發展的我們是不是也要呼吁“網絡從娃娃抓起”呢?種種事實都說明,中學生上網是大勢所趨,利遠大于弊。網絡是新生事物,猶如剛出生的嬰兒。對于嬰兒,我們是要細心扶持,還是要把他扼殺在搖籃里呢?
網絡的弊
成癮"癥狀":身體心理俱受害
調查報告指出:電子游戲可以訓練人的手腦配合能力,起到開發大腦、提升智力的作用;可以激發鉆研、創造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未成年人由于社會認知不足和自我防護意識缺乏,沉湎于游戲會引發違法犯罪,帶來游戲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傷害。網絡游戲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具有文化內涵的計算機軟件,內容情節和背景信息必然反映制造國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具有制造國的文化特征。未成年人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必然在世界觀、價值觀和行為上受到影響。
一、網絡成癮帶來心理和軀體疾病
報告指出,網絡成癮不僅影響人的心理,還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引起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病,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郁等,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由于玩游戲時全神貫注,身體始終處于一種姿態,眼睛長時間注視顯示屏,會導致視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適應能力降低,脖子酸痛,頭暈眼花等。本次調查顯示:玩電子游戲后感到眼睛痛的占36%;脖子酸痛的占27%;頭暈的占15%。沉迷于網絡游戲,容易使未成年人減少人際間交流,產生自閉傾向,甚至會患上"電腦自閉癥"。
二、使在校生學習成績下降
在校生因迷戀網絡游戲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曠課、逃學的現象日益普遍。調查數據顯示:認為容易上癮,很難控制自己的占65%;玩起來就沒完,自己控制不了的占18.1%;總想玩游戲,不想上學也不愿做作業的占5%;認為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玩游戲會使學習成績受影響的占73.4%。
三、引發社會難題
電子游戲一般以"攻擊、戰斗、競爭"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長期玩飛車、砍殺、爆破、槍戰等游戲,會使他們模糊道德認知,淡化游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因為玩電子游戲而引發的道德失范、行為越軌甚至違法犯罪的問題正逐漸增多。本次調查的數據顯示:認為因玩游戲性情變暴躁的占27%;認為玩游戲與校園暴力相關的達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了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條款,但可操作性不強,還缺乏必要的懲罰性條款,執法力度弱。對法律的普及、宣傳也不夠。
缺少針對網絡成癮癥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專業機構,缺乏及時救助的措施,一旦孩子出現成癮問題,家長干著急,不知怎么辦。
網絡,給信息帶來了強大而有力的傳播途徑,并且大大縮短了信息發布和接收的時間,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類似的遠程教育在許多其他教學中也有應用。像我們現在大四的學習中,因為有部分同學已經出去參加工作,不能回校參加剩余課程的學習。但是無論在校上課還是在外工作,都必須進行畢業考試。老師為了方便缺課的同學,就把筆記放在網上,讓同學們易于自學。
事例:在北京一家網吧內,網游發燒友小偉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小偉說,他一年前開始玩網絡游戲《夢幻西游》。他在游戲中所練的角色,已經是所在區的第一名。小偉說,他練這個號已經花掉了5萬多元,最初是自己上網練號,曾經幾天幾夜不睡覺,餓了就吃方便面。夜以繼日地練號,使他在網絡游戲中的角色排名越來越靠前。
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小偉開始委托代練公司替他練號,代練公司的幾個人24小時不下線,替小偉在網上打游戲。“玩游戲不僅是尋求在網上玩的樂趣,更大的快感是自己在網游世界中得到別人的承認。我委托代練公司幫我練號,每天給他們100元錢,這樣我不用自己上線玩,我的角色也可以升級。”小偉說,目前他是所在區的第一名,游戲中幫派之間的戰爭他必須出場,“有龍頭老大的感覺。”小偉為提升角色的能力,還在網上花錢買裝備,現在他的游戲角色的裝備價值近萬元。
上網的利與弊怎么畫
引用網絡文章:
網絡的利
第一、可以開闊視野。上網可以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上網可以充實頭腦,只要留心就可以學到許多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鼠標一點,大千世界便盡收眼底。
第二、可以對外交流。學生的一個被人經常提及的缺點就是缺乏信心,不敢與外界對話、交流。現在有了互聯網,他們可以徹底克服這個心理障礙,并且在對外交流的過程當中,又開闊了自己的視野。網絡為教育資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僅老師,而且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登錄各類教育網站獲取學習資訊。
第三、可以促進青少年個性化發展。消除心理障礙,可以沒有顧忌地向網友傾訴心事,減輕課業負擔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可以在各個BBS里張貼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和見解,一來可以鍛煉文筆,二來覺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項業余愛好的水平;自己動手做主頁正成為時尚,把自己喜愛的圖片資料傳上去,開一個討論區,發一些貼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電腦軟件的運用同時自己做版主的感覺真的很棒,有利于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第四、可以促進中學生的學業。中學生的本職任務是學習,網絡的遠程教育會給中學生帶來無窮的益處。普通的中學生學習知識只能夠局限于自己的學校和一些課外書籍,傳授知識的老師始終只有幾個,但如果上了網,學生就可以在一個個內容豐富、名師坐堂的網站中任意翱翔,“有問必答”、“題庫”、“專題講座”、“考前輔導”...一個個分類細致合理的欄目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普通的中學生做題只能做些參考書或數量有限的卷子,如果上了網,網上各種試卷和典型題目應有盡有,學生就可以任意選擇。
第五、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動態。中學生們特別是高中生可以利用網絡了解最新的教育動態,因為這幾年的高考還在改革探索之中,每年幾乎都會出臺許多新措施。而平時好些學生不大關心電視和報紙上的新聞,只一味地埋頭書海,因此可從網上查詢與教育相關的新聞以此來調整復習重點,適應高考新舉措。
人民使用了實用的網絡后,更依賴于網絡,其好處表現在快,準,反應速度。提高了效率,以其網絡周邊的影響,快速成為主導位置,網絡應用甚至于公司、單位等成了一個工作效率反映能力,連動著其直接的經濟。
假如,如果兩個公司A、B,同于競爭C公司的業務合作,A公司用互聯網來聯系,B公司用于傳統書信,A公司在網絡上比現的快捷,效率高,那等至B公司的書信到C公司的時候,合同早就給A公司簽了。
絡,一個虛擬的空間,讓人任意遨游。近期,網絡不知招誰惹誰了,媒體口誅筆伐,社會也打壓封殺。網絡真的如外界所宣揚的一無是處嗎?真的是毒害青少年的“電子海洛因”嗎?網絡具有方便,快捷,靈活等許多優點,它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維方式。人們利用網絡,幾秒鐘之內,便可以收到迢迢外里的來信,便可獲得世界各地各種詳盡的資料。許多大學還利用網絡開辦了遠程教育,為中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學習天地。可是,網絡傳播暴力,色情,反動等不良信息,中學生沉溺其中肯定會對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必須承認,這是事實,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現在社會每天都有綁架,殺人,搶劫等犯罪,難到我們可以因此而否定整個社會嗎?再說,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在電視,影碟也砸了呢?中學生上網的人數很多,只有小部分同學受到了不良影響,這說明重要的還是取決于自己本身的素質和意志啊!據中國CNNIC調查,截止上半年中國共有網民1670萬,其中16至25歲的占60%。這說明,網絡正受到包括中學生在內的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青睞。如何對占網民人數六成的青少年上網進行正確的引導,使之趨利避害,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課題。封殺是不行的,關鍵在于引導。明朝后期統治者采取了閉關自守的政策,發布了“寸板不許下海”的嚴令,使中國與外界斷絕了聯系,以致中國在19世紀中后期出現被動挨打的局面。這證明信息閉塞只能導致落后。我們只有與世界接軌,才能“師夷長技以自強”。而因特網正是提供了一座讓我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梁。若有橋不走偏行水道,才是愚蠢至極!讓我們高興的是,上海、北京等地已在中小學生當中普及網絡教育,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在高速發展的我們是不是也要呼吁“網絡從娃娃抓起”呢?種種事實都說明,中學生上網是大勢所趨,利遠大于弊。網絡是新生事物,猶如剛出生的嬰兒。對于嬰兒,我們是要細心扶持,還是要把他扼殺在搖籃里呢?
網絡的弊
成癮"癥狀":身體心理俱受害
調查報告指出:電子游戲可以訓練人的手腦配合能力,起到開發大腦、提升智力的作用;可以激發鉆研、創造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未成年人由于社會認知不足和自我防護意識缺乏,沉湎于游戲會引發違法犯罪,帶來游戲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傷害。網絡游戲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具有文化內涵的計算機軟件,內容情節和背景信息必然反映制造國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具有制造國的文化特征。未成年人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必然在世界觀、價值觀和行為上受到影響。
一、網絡成癮帶來心理和軀體疾病
報告指出,網絡成癮不僅影響人的心理,還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引起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病,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郁等,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由于玩游戲時全神貫注,身體始終處于一種姿態,眼睛長時間注視顯示屏,會導致視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適應能力降低,脖子酸痛,頭暈眼花等。本次調查顯示:玩電子游戲后感到眼睛痛的占36%;脖子酸痛的占27%;頭暈的占15%。沉迷于網絡游戲,容易使未成年人減少人際間交流,產生自閉傾向,甚至會患上"電腦自閉癥"。
二、使在校生學習成績下降
在校生因迷戀網絡游戲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曠課、逃學的現象日益普遍。調查數據顯示:認為容易上癮,很難控制自己的占65%;玩起來就沒完,自己控制不了的占18.1%;總想玩游戲,不想上學也不愿做作業的占5%;認為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玩游戲會使學習成績受影響的占73.4%。
三、引發社會難題
電子游戲一般以"攻擊、戰斗、競爭"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長期玩飛車、砍殺、爆破、槍戰等游戲,會使他們模糊道德認知,淡化游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因為玩電子游戲而引發的道德失范、行為越軌甚至違法犯罪的問題正逐漸增多。本次調查的數據顯示:認為因玩游戲性情變暴躁的占27%;認為玩游戲與校園暴力相關的達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了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條款,但可操作性不強,還缺乏必要的懲罰性條款,執法力度弱。對法律的普及、宣傳也不夠。
缺少針對網絡成癮癥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專業機構,缺乏及時救助的措施,一旦孩子出現成癮問題,家長干著急,不知怎么辦。
網絡,給信息帶來了強大而有力的傳播途徑,并且大大縮短了信息發布和接收的時間,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類似的遠程教育在許多其他教學中也有應用。像我們現在大四的學習中,因為有部分同學已經出去參加工作,不能回校參加剩余課程的學習。但是無論在校上課還是在外工作,都必須進行畢業考試。老師為了方便缺課的同學,就把筆記放在網上,讓同學們易于自學。
事例:在北京一家網吧內,網游發燒友小偉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小偉說,他一年前開始玩網絡游戲《夢幻西游》。他在游戲中所練的角色,已經是所在區的第一名。小偉說,他練這個號已經花掉了5萬多元,最初是自己上網練號,曾經幾天幾夜不睡覺,餓了就吃方便面。夜以繼日地練號,使他在網絡游戲中的角色排名越來越靠前。
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小偉開始委托代練公司替他練號,代練公司的幾個人24小時不下線,替小偉在網上打游戲。“玩游戲不僅是尋求在網上玩的樂趣,更大的快感是自己在網游世界中得到別人的承認。我委托代練公司幫我練號,每天給他們100元錢,這樣我不用自己上線玩,我的角色也可以升級。”小偉說,目前他是所在區的第一名,游戲中幫派之間的戰爭他必須出場,“有龍頭老大的感覺。”小偉為提升角色的能力,還在網上花錢買裝備,現在他的游戲角色的裝備價值近萬元。
OK,關于光與夜之戀18.1和網絡利與弊的內容到此結束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