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的省會是哪個城市(湖北16個市)
湖北的省會是哪個城市?
湖北省省會是武漢市,湖南省長沙市,廣東省廣州市,廣西省南寧市,福建省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
武漢市別名江城,又有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漢陽造是一款槍的名字。
武昌最有名的是黃鶴樓。關于黃鶴樓詩句最有名的是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馀黃鶴樓。
關于江城的詩句是
唐朝劉滄有詩
一望江城思有余,
遙分野徑入樵漁。
青山經雨菊花盡,
白鳥下灘蘆葉疏。
靜聽潮聲寒木杪,
遠看風色暮帆舒。
湖北16個市
湖北一共有17個地級行市。
截止到2021年12月湖北省共有十七個城市、分別是:武漢市、黃石市、襄陽市、十堰市、荊州市、宜昌市、荊門市、鄂州市、孝感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恩施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神農架林區。
1、副省級市:武漢市;
2、地級市:襄陽、宜昌、荊州、孝感、黃石、十堰、黃岡、荊門、鄂州、隨州、咸寧;
3、地級州:恩施;
4、省直管林區:神農架;
5、省轄市:天門、潛江、仙桃;
6、縣級市:大冶、丹江口、宜都、當陽、枝江、老河口、棗陽、宜城、鐘祥、應城、安陸、漢川、石首、洪湖、松滋、麻城、武穴、赤壁、廣水、恩施、利川。
湖北省人口:
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927萬人,城鎮3615.47萬人,鄉村2311.5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1%。全年出生人口67.21萬人,出生率為11.35‰;死亡人口41.93萬人,死亡率為7.0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7‰。
湖北省地圖
藍色虛線為湖北省區域。
湖北省,位于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湖北介于北緯29°05′至33°20′,東經108°21′至116°07′,東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為鄰,北接河南。湖北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為“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
湖北最好的三個城市
湖北未來吃香的3個城市最看好襄陽市。
襄陽市,位于鄂西北漢江和唐白河的交匯處。因為漢江穿城而過,所以也可以叫江城。襄陽市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城市人口206萬,是湖北省人口第二多的城市。2020年,其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4600億元,位居全省第二。
襄陽市在湖北省很多城市都很低調。雖然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經常得到中國第一城的支持,但卻很少被人們提及。正是這種溫柔而不爭的性格,讓襄陽有了獨特的魅力。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安靜、美麗、宜居,只要去過就不想離開。
其實襄陽也是一座充滿煙火氣的城市。這里北街的地位相當于北京的王府井。北鄰漢門,南臨昭明臺。店多,傳統的襄陽菜太多,三天吃不完。襄陽發展迅速,從旅游投資就可以看出來。用了6年時間,才把繁榮的唐朝恢復成耗資13億修建的影視城。可以說是大開眼界。
襄陽是著名的山水城市,自然風光秀麗,環境優美。西部和南部都有山。雖然山不大,但是很美,東部和北部是肥沃平坦的土地。一條清澈的漢江穿過這座城市。清澈的水,美麗的山和廣闊的土地是人類居住的最佳場所。襄陽也成為湖北省人口最集中的五個城市之一。
襄陽自古以來就是商賈云集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襄陽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內陸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現在有邯鄲、劉嬌、浩基、翔宇、樺南、鄭萬、無錫、鶴康8條高鐵,是中國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城市。
襄陽是最適合建廠的城市。襄陽已開設深圳工業園區、于家湖工業園區、國家級襄陽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等。襄陽的GDP僅次于武漢。
襄陽市具有特大城市格局。武漢作為一線城市,由武昌、漢口、漢陽組成。襄陽的城市結構與武漢相似,格局大于武漢。襄陽形成了以周郁莨為中心,襄城區、樊城區、靳東新區、襄州區為外圍的“一心四城”發展格局。這個大格局完全有能力建設和承載一座省會特大城市。
襄陽不僅地形好,而且工業基礎雄厚,有很多城市沒有的大格局。正如一位名人稱贊襄陽一樣,襄陽是一座真正的城市,也是最宜居的城市。
宜昌市和鄂州
宜昌市,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員。著名的長江三峽就在其境內。可以說,宜昌也是我國著名的水電之都。這里獨特的水電優勢,為宜昌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宜昌歷史非常悠久。
是巴楚文化發祥地、文化名人屈原故里、全國著名建材基地、磷化工基地。湖北,武漢之外的又一個工業重鎮,經濟發展潛力巨大。2020年宜昌地區生產總值4260億元,車輛管理全省第三。由于宜昌水電文明,宜昌獨特的地理優勢特別適合建設清潔能源城市。
宜昌也在搶抓機遇,成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城市,為中國能源建設和進一步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宜昌還著力打造70億產業,實現產業轉型發展,在食品、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五大產業取得突破。宜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鄂州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和“百湖之城”。它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毗鄰武漢。所以鄂州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一直有傳言說鄂州可能會和武漢合并。如果是這樣的話,鄂州的發展絕對會是未來湖北省最受歡迎的城市。一旦合并實現,鄂州的未來可想而知。
鄂州的支柱產業包括鋼鐵深加工、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核心材料、新能源等優勢產業。這些產業在區域內都有一定的優勢。由于地理上靠近武漢,近年來也在武漢承接了一些產業轉移,給鄂州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好處。
鄂州的交通體系非常優越,已經成功納入國家交通樞紐城市規劃。武漢和鄂州的城市化趨勢不可阻擋。未來將建設4條軌道交通線路,其中11號線和19號線同時延伸至鄂州,將促進兩座城市的協調發展。湖北是“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省份。
鄂州因地理位置接近,被列為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鄂州正在努力尋找自己在全國交通運輸中的地位,做大做強相關產業,為鄂州的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全國最小的地級市,鄂州的經濟總量雖然不算太好,但未來人均產值會非常可觀,人民生活也會大大提高。奔小康不是每個人的夢想。
湖北省屬于哪個城市
截至2021年,湖北省共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共有26個縣級市、35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12個地級市分別是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荊州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自治州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區是神農架林區。
湖北省,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地處中國中部地區,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于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之間,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占中國總面積的1.94%。
湖北省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總面積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區占20%,屬長江水系。湖北省地處亞熱帶,全省除高山地區屬高山氣候外,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二、草河口鎮的氣候
草河口鎮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6.5℃。最低氣溫零下33℃,最高氣溫為32℃,年平均降雨量926.3mm。土壤凍結深度150cm,無霜期平均為127天。全年主導風向冬季多西北風,春季多南風。境內地形屬于遼東丘陵地帶,北高南低,平均海拔645米。沈丹鐵路線上最高點在草河口境內分水嶺。草河口農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兼種蔬菜和經濟作物。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286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776人,城鎮化率42.76%。另有流動人口225人。總人口中,男性11719人,占51.26%;女性11143人,占48.74%;14歲以下1797人,占7.86%;15-64歲18691人,占81.76%;65歲以上2374人,占10.38%。總人口以滿族為主,達12909人,占56.46%。2011年人口出生率2.44‰,死亡率8.88‰,人口自然增長率-6.44‰。轄區總面積201平方公里。其中陸地199.391平方公里,占99.2%;水域1.609平方公里,占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14人。草河口火車站
站址在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口鎮,郵政編碼117114。建于1907年。離沈陽站148公里,離丹東站129公里,隸屬沈陽鐵路局本溪車務段管轄。
草河口火車站現為四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貨運:辦理整車貨物草河口鎮中心小學
學校建于1932年,位于本溪滿族自治縣南部,坐落在草河口鎮中心。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老校,75年的風雨兼程,75年的日月輪轉,如今的學校是一個占地13400平方米,建筑面積3720平方米,入學覆蓋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教職工94人,學生1298人的溫馨校園。帶著光榮和夢想一路走來的草河口鎮中心學校,先后榮獲了“本溪市示范家長學校、本溪縣文明單位、幼兒廣播操優勝單位、本溪市中小學廣播操先進單位、十五本溪縣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連續多年的本溪市體育先進單位”等稱號,該校更是社會公認的一所“出人才、出經驗、出成果”的開放式窗口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以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充滿人文色彩的管理,正引領草河口中心學校踏上新的征程,邁向新的輝煌。
學校設施:
學校有23間標準教室,配置有投影儀、電腦、彩電、DVD、錄音機等先進的教學設備,設置有10個活動室:多媒體播放室、語音室、圖書室、音樂室、美術室、實驗室、衛生室、活動室、勞動室等一應俱全。學校積極創設科學、高效的教學環境,潛心研究開發教育技術資源,推廣普及現代教育技術。日趨完善的教育教學設備給師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看,那寬敞平坦的操場上,有我們老師、同學活潑矯健的身姿;聽,那明亮整潔的教室里傳來的瑯瑯書聲;還有那高大挺拔的柳樹下的歡歌笑語;以及那些乒乓球臺旁不斷傳來的陣陣喝彩,都在向我們宣告:美麗、溫馨的草河口中心學校成就著孩子們的幸福與快樂!
教育教學:
別開生面、多彩新穎、獨具匠心的校園文化活動,一年一度的“文藝匯演”、“主題演講比賽”、“大隊長競選”擂臺賽、“學生才藝大比拼”、“小小書畫家”大賽等活動,為培養學生能力、充分展示自我、發揮藝術特長提供了健康良好的舞臺。以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體驗,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鮮明特色。
該校在長期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優質的、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學風貌。語文“閱讀教學語言文字訓練教學模式研究”、數學“優化教學過程減負增效的研究”、“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研究”等課題實驗,在“九五”、“十五”期間,一直不斷發展完善,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全面培養學生各種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效果顯著。課題研究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過程。改革使教師轉變了觀念,樹立了全面的質量觀、科學的教學觀、學生觀,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顯著提高。多年來,該校教育教學以學生負擔輕,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而獲得家長的好評和良好的社會聲譽。在課堂上,學生敢于和善于發表不同的意見;在課外,廣泛開展各種活動。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經常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每天的“清晨一刻鐘”,說自己最想說的話,讓所有的孩子都敢面對全班同學流利準確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每天背一條格言,背古詩,背成語、背三字經;廣泛地閱讀,寫好練筆文,當“小記者”,辦報刊、做剪報……已成為許多學生的課外興趣。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促進了各種能力的發展。
特色項目:
乒乓球運動是學校的一個傳統項目,學校在操場四周修建了14副乒乓球臺,全校開展了“快樂乒乓球”教學活動,豐富了學生課間的生活。從教師到學生,只要拿起球拍,個個不甘示弱。顯示了我們草小人傳統扎實的乒乓球群眾基礎。學校的合唱隊、舞蹈隊扎實訓練,出色的表現,得到過各級領導的好評。該校始終把學生整體素質放在首位,每年春季開展的綜合素質運動會,都會成為草河口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目光。“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是草小學生的運動宣言。學生的美術作品、書畫作品多次在報刊雜志上刊出,獲得各級獎勵。學校在多年的探索實踐中,形成了美育輔德育、美育促心育的教育模式。
教師隊伍:
在一支敢于創新、銳意改革、充滿責任、富有協作精神和服務意識的領導班子帶領下,草河口中心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堅定的職業理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塑造了一批批“正己、敬業、愛生、奉獻”的優秀教師,從而真正實現了師生共同成長、和諧發展的理想教育境界。該校教師大專以上學歷的41人,其中本科5人、專科36人;中教高級職稱3人,小教高級職稱61人,省市級骨干教師11人。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并得到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為學校的發展、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多年來,學校信守“創新既是生命”的諾言,不斷端正辦學思想,拓寬辦學思路,全面貫徹實施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投身于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與研究。創新的活動設計、創新的課堂生成、創新的個性思維、創新的評價體系、都以發展學生個性能力為核心、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升中心學校的教育品質為目的,加強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走科研興校之路。“科研型教師”是全體教師渴望自我實現的教育理想境界。學校注重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出“讓科研成為動力,讓學習成為需要”,堅持走科研先導、質量建設的內涵發展之路。教師在各級各類報刊、雜志發表論文多篇,獲各級各類優秀論文八十人次。通過多形式、多內容的培訓學習,使各個層面的教師都有機會得到錘煉,有機會展示才華。30多名任課教師中有市級、縣級學科名師2名,80%以上教師獲得市級以上表彰和榮譽。
教學資源:
學校先后在各辦公室配置了計算機,建立了遠程資源下載中心,建成了集多媒體投影儀、計算機、錄像機、掃描儀、DVD機、電視機于一體的電化教室、電子教室。對四十五周歲以下教師進行全員培訓,會上網搜集相關資料、下載和制作簡單課件。建立了的互聯網,在本溪縣教育網上建立了學校網站。做到10周歲以上學生人人會用電腦上網,閱覽及收發電子郵件。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地獲取大量教學信息已成為現實,也使學校遠程教育資源的利用有了新的飛躍。并被本溪縣定為遠程教育試點校,成功的召開了遠程教育現場會。得到與會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讓全體教師嘗到了遠程教育資源利用的成功喜悅!
愛心教育:
學校開展感恩教育。要學生學會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各班召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隊會活動,讓所有的學生學會回報父母、回報社會。該校四、一班的李桂宏同學身患重癥肌無力,全校師生伸出援助之手、愛心奉獻,一次性慷慨捐助6000余元。讓久病不能上學的孩子重新展現了笑容,同學們句句鼓勵的話語溫暖著李桂宏及其家人,同學們也從這項活動中感受到了奉獻的快樂!
互動交流:
學校加強與兄弟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到省、市級先進學校參觀學習,并先后與本鎮幾所鄉小、本溪市東勝小學進行手拉手活動,每年進行師生互訪。這些交流與互動,開擴了廣大師生的視野,為博采眾長、建成一流的現代化學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積極參與并支持教育主管部門的送教下鄉活動,充分展現了教育的人文關懷。
而今的草河口中心學校,正以她嶄新的姿態、飽滿的熱情,譜寫著教育的新篇章。作為草小人,我們展望明天,堅信草小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放眼我們更加堅信:教育的春天會在草小這片沃土開滿燦爛的鮮花!
草河口鎮第五中學
本溪滿族自治縣第五中學位于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口鎮云盤村,始建于1958年,是本溪滿族自治縣直屬的完全中學。占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兩棟,面積6282平方米,學生公寓2898平方米,學生食堂1622平方米,其它輔助用房1198平方米。操場是瀝青攤鋪的運動場,面積1萬平方米,廁所為旱廁,面積100平方米。學校現有在職教師129人,教師平均年齡43歲。其中本科學歷94人,專科學歷34人,中專學歷1人,有縣級以上骨干教師36人。學校設1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89人,其中住宿生438人,學校固定資產1389萬元。教學資源充足:擁有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各1個,微機室2個,語音室、美術室、音樂室各1個,心里咨詢室1個,班班通設備20個。學校以“德賢”“智圣”“體健”為辦學思想,以“育人先育心,成才先成人”為育人目標。普榮獲本溪滿族自治縣“雙學普九”先進單位,本溪滿族自治縣平安校園先進單位,“四課活動”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五中的校園環境優雅,景色怡人,是莘莘學生求學的理想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