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大公歷任大公
弗拉基米爾大公的統治歷史在俄羅斯的古代時期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大公們在不同時期的統治情況:
1125年至1159年,蘇茲達爾王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擔任大公。弗-蘇王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在1159年至1174年期間執政。
1174年至1175年,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短暫執掌大公之位。亞羅波爾克·羅斯季斯拉維奇隨后在1175年至1176年期間統治。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在同一年內再次上任,直到1177年,此時弗拉基米爾大公弗謝沃洛德·尤里耶維奇接替他,直至1212年,他的名字甚至出現在了烏克蘭的紙幣上。
從1212年至1216年,尤里·弗謝沃洛多維奇繼任,隨后是康斯坦丁·弗謝沃洛多維奇在1216年至1219年的統治。尤里·弗謝沃洛多維奇在1219年至1239年期間繼續擔任大公,直到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維奇在1238年至1246年上任。
斯維亞托斯拉夫·弗謝沃洛多維奇在1246年至1248年短暫統治,隨后是米哈伊爾·雅羅斯拉維奇·霍羅布里特在1248年。安德烈·雅羅斯拉維奇在1248年至1252年期間擔任大公,之后是著名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他在1252年至1263年統治。
大公的權力更迭持續,直到13世紀末,伊凡一世、謝苗·伊萬諾維奇、伊凡二世和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諾維奇依次上任。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在1363年至1375年間,不僅擔任大公,還留下了大公爵位由莫斯科大公世襲的遺愿,這一規定對俄羅斯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擴展資料
1155年,統治羅斯托夫與蘇茲達爾等地的王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著名的王公長手尤里之子)將自己的政治中心設在弗拉基米爾,使該城第一次成為一個國家的首都--羅斯公國。在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于1169年攻陷基輔之后,弗拉基米爾公國作為羅斯諸公國最強的國家之一的地位得以確立,而弗拉基米爾王公也逐漸取代基輔大公成為各羅斯王公之長的稱號。
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偉大的弗拉基米爾大公
弗拉基米爾大公是中世紀中東歐羅斯封建分裂時期弗拉基米爾公國的統治者稱號。公國成立于9世紀,基輔羅斯是“俄羅斯”這一地理名詞首次出現在歷史中的時期,基輔因此被譽為“俄羅斯城市之母”。俄羅斯人至今仍然有“尊敬圣彼得堡,畏懼莫斯科,熱愛基輔”的說法,可見基輔在俄羅斯人民心中的地位。弗拉基米爾大公接受東正教后,開創了基輔羅斯公國的黃金時代,被東正教尊為“圣弗拉基米爾”,成為俄羅斯人民心中的先祖。弗拉基米爾成為俄國最受歡迎的名字之一,布爾什維克革命領袖列寧,以及現任俄總統普京的名字都包含“弗拉基米爾”,這并非偶然。更重要的是,皈依東正教成為俄羅斯文化歷史的起點,基輔羅斯東正教會使用的古教會斯拉夫語是斯拉夫民族的最早書面語言。俄羅斯文化和歷史的最早記錄都是以古教會斯拉夫語寫成。最早的俄羅斯法典、文學、藝術、建筑等都是在基輔羅斯東正教會的架構下出現的。在東正教會的強烈拜占庭希臘文化影響下,基輔羅斯的文化教育一度超過了當時大多數歐洲國家。基輔羅斯公國后來分裂,成為今天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國的共同祖源。但正是這一共同的民族文化起源,使得它們在帝俄時代回歸同一政治架構,東正教信仰和體系成為維系這一共同架構的重要精神和文化紐帶。
以下是基輔羅斯公國的一些大公:
1.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1159年- 1174年)
2.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1174年- 1175年)
3.亞羅波爾克·羅斯季歲廳斯拉維奇(1175年- 1176年)
4.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1176年- 1177年)
5.弗謝沃洛德·尤里耶維奇(1176年- 1212年)
6.尤里·弗謝沃洛多維奇(1212年- 1216年)
7.康斯坦丁·弗謝沃洛多維奇(1216年- 1219年)
8.尤里·弗謝沃洛多維奇(1219年- 1239年)
9.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維奇(1238年- 1246年)
10.斯維亞托斯拉夫·弗謝沃洛多維奇(1246年- 1248年)
11.米哈伊爾·雅羅斯拉維奇·霍羅布里特(1248年- 1248年)
12.安德烈·雅羅斯拉維奇(1248年- 1252年)
13.亞歷山大·涅夫斯基(1252年- 1263年)
14.雅羅斯拉夫三世·雅羅斯拉維奇(1263年- 1272年)
15.瓦西里·雅羅斯拉維奇(1272年- 1276年)
16.德米特里·亞歷山德羅維奇(1276年- 1281年)
17.安德烈·亞歷山德羅維奇(1281年- 1283年)
18.德米特里·亞歷山德羅維奇(1283年- 1284年)
19.安德烈·亞歷山德羅維奇(1284年- 1286年)
20.德米特里·亞歷山德羅維奇(1286年- 1291年)
21.安德烈·亞歷山德羅維奇(1291年- 1304年)
22.米哈伊爾·雅羅斯拉維奇(1304年- 1317年或1318年)
23.尤里·丹尼洛維奇(1317年- 1322年)
24.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維奇(1322年- 1326年)
25.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1326年- 1327年)
26.伊凡一世(1328年- 1340年)
27.謝苗·伊萬諾維奇(1341年- 1353年)
28.伊凡二世(1353年- 1359年)
29.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諾維奇(1359年- 1363年)
30.德米特里·頓斯科伊(1363年- 1370年)
31.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1370年- 1371年)
32.德米特里·頓斯科伊(1371年- 1375年)
33.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1375年- 1375年)
34.德米特里·頓斯科伊(1375年- 1389年)
35.德米特里·頓斯科伊立遺囑規定大公爵位由莫斯科大公世襲。
弗拉基米爾大公偉大的弗拉基米爾大公
弗拉基米爾大公,這位偉大的統治者,在中世紀的中東歐羅斯封建分裂時期,是弗拉基米爾公國的象征。公元9世紀,他所在的基輔羅斯公國標志著"俄羅斯"這一地名首次在歷史中出現,賦予了基輔"俄羅斯城市之母"的尊崇地位。在俄羅斯人民心中,基輔享有崇高的地位,被尊為"尊敬圣彼得堡,畏懼莫斯科,熱愛基輔"的象征。
弗拉基米爾大公是東正教的忠實信徒,他的統治開啟了基輔羅斯公國的黃金時代,因此被尊為"圣弗拉基米爾",在俄羅斯人民眼中,他如同古代賢君堯、舜般備受敬仰。弗拉基米爾這一名字在俄國變得極為常見,無論是革命領袖列寧,還是現任總理普京,都以此命名,可見其深遠影響。他的皈依東正教不僅標志著俄羅斯文化歷史的起點,還催生了古教會斯拉夫語,這是斯拉夫民族最早的書面語言,對俄羅斯文化和歷史的記錄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在東正教的拜占庭希臘文化影響下,基輔羅斯的文化教育一度領先于歐洲許多國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基輔羅斯公國分裂為今日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但共同的民族文化根源使得他們在帝俄時代重新聚集在政治架構下。東正教信仰和體系成為了維系這個共同身份的精神紐帶。在蒙古帝國時期,弗拉基米爾大公的稱號成為王公們權力爭奪的焦點,莫斯科大公憑借實力將弗拉基米爾并入自己的領地,成為了歷史的重要轉折點。
擴展資料
1155年,統治羅斯托夫與蘇茲達爾等地的王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著名的王公長手尤里之子)將自己的政治中心設在弗拉基米爾,使該城第一次成為一個國家的首都--羅斯公國。在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于1169年攻陷基輔之后,弗拉基米爾公國作為羅斯諸公國最強的國家之一的地位得以確立,而弗拉基米爾王公也逐漸取代基輔大公成為各羅斯王公之長的稱號。
為什么這么多人叫弗拉基米爾
弗拉基米爾(Владимир/Vladimir)是俄羅斯的一個姓,而非名字。
弗拉基米爾應該是俄羅斯比較常見的姓,就像中國人姓趙、錢、孫、李等,也有同姓的。弗拉基米爾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男人都非常喜歡使用的一個名字,如列寧,再如大連最早的達里尼市長薩哈洛夫,他們也都叫弗拉基米爾。
Влади是在俄語中是“統治”的意思,мир在俄語中是“世界”的意思,Владимир按照字面意思翻譯,是“統治世界”之意,當然也有“鎮守和平”的意思。最早使用這個名字的人是基輔羅斯公國的弗拉基米爾大公。
俄羅斯人姓名介紹
俄羅斯人姓名排列通常是名字、父名、姓,但也可以把姓放在最前面,特別是在正式文件中,即上述伊萬和尼娜的姓名可寫成伊萬諾夫·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娃·尼娜·伊萬諾夫娜。名字和父名都可縮寫,只寫第一個字母。
俄羅斯人一般口頭稱姓,或只稱名。為表示客氣和尊敬時稱名字與父名,如對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尊稱伊萬·伊萬諾維奇,對尼娜·伊萬諾夫娜·伊萬諾娃尊稱尼娜·伊萬諾夫娜。
特別表示對長者尊敬,也有只稱父名的,如人們常稱列寧為伊里奇,列寧的全名為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
家人和關系較密切者之間常用愛稱,如伊萬愛稱萬尼亞(Ваня)、瓦紐沙(Ванюша);謝爾蓋(Сергей)愛稱謝廖沙(Селёша)等等。
俄羅斯 弗拉基米爾大公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弗拉基米爾大公歷任大公、俄羅斯 弗拉基米爾大公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