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湛江,離大城市的夢想還有多遠
“要把做大做優經濟‘蛋糕’與加快城市化步伐相結合。城市是滿足人們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需求的理想場所?!S著重大項目的落戶,湛江市未來幾年將迎來工業的大騰飛,必須及早謀劃實現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的最佳路徑,以工業化推動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動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轉型升級?!薄拷形瘯泟⑿∪A“突出推進大城市建設。按照提升規劃、加快建設、強化管理、注重經營的思路,盡快編制海東新區和中央商務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推進湛江大道、官南大道建設和海濱大道改擴建,實施道路升級,城區主干道三年內全部瀝青化。重點抓好省運會主場館、中心人民醫院遷址、湛江機場遷建三大場所建設。”——湛江代市長王中丙“目前湛江市城市化率還不到40%,明顯低于全省的66%和全國的50%,城市化發展潛力還十分巨大?!辈痪们罢匍_的中共湛江市委九屆十四次全體會議上,市委書記劉小華代表市委常委會作了《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讓湛江人民生活得更自信更自豪更幸?!穲蟾妫渲杏脭祿Ρ刃问剑岬搅苏拷鞘谢嗜云偷膯栴}。城市化不僅表現為人口由鄉村向城市轉移,以及城市人口的膨脹,城市區域的擴張,還表現為生產要素向城市的集中過渡。城市化最本質的內涵,是城市自身實現向更高層次變革。城市化引起的這種變革突出表現在產值結構和就業結構向二、三產業偏移,城市人均GDP不斷增長等方面。工業生產的集中性和大規模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產業集聚有利于節約公共投資、形成有效市場、促進分工發展、提高產業的技術效益、信息效益和規模效益,因而工業化能推動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工業化與城市化具有密切關系,城市化和工業化這兩種社會過程是互為因果的,兩者都可以引起對方發生“螺旋式”的上升發展,這是世界城市化發展的一般規律。但根據湛江統計局公布的《2010年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我市2010年第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1.0:41.1:37.9。湛江目前依然還是一個農業大市,雖然工業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基礎,但與全省的平均水平相對還有差距,全市工業化水平僅處于中前期,第三產業也尚未真正壯大起來,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在湛江市區幾乎無處不在的“城中村”,其存在在某種程度上也造成對城市化的“抗拒”。城中村相對于城市的居委會而言,往往成為一個封閉的“城中之村”,從而使村莊的節拍與城市的節拍無法協調。城中村改造必須打破這種封閉性,把村中的農民變為“股民”和“市民”,使城中村盡快融入都市生活中。還受過去長期以來“城鄉二元化”的政策制約和影響。雖然戶籍制度盡管有所松動,但沒有完全放開,仍在控制著農村居民向城市遷入,并造成城鄉居民在就業、教育、住房、醫療、福利、保險等方面的待遇差別,今后尚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機遇湛江已進入城市化“加速期”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魏清泉認為,未來5到10年內,將是湛江城市化發展的高峰期。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魏教授來湛江的次數也不算少了,對湛江也是比較了解。他認為,從整個湛江的發展趨勢來看,因為重大工業項目帶動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就業和消費人口的增加,將帶來湛江城市化發展的高峰。專家分析,加快城市化進程,是湛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將有助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城市是現代經濟活動的基本空間,是建立現代生產和消費關系的基礎,是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的最佳結合點。與自然經濟特色的農村經濟不同,市場經濟是與城市的發展密切聯系的,商品集散地、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必然以城市為基礎建立,經濟的國際化也只能依托城市進行。加快城市化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客觀要求。城市經濟不但為勞動者提供勞動生產率更高的工作崗位,而且為湛江居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消費產品和服務,因此有利于改善人口的就業和消費面貌,為社會文化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和更大的空間,為提高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加速城市化進程,還將有助于擴大內需,增強經濟增長的動力,改變居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模。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居民,有助于消除“消費斷層”,擴大社會總需求。城市化過程將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逐步解決農民出路問題,農民出路解決了,農業才有可能大規模經營和深度開發,農村經濟才有可能有大的發展和質變。“這是責任,也是必然!”深圳市綜合開發院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說,廣東省委省政府給湛江的任務是“奮力爭當粵西地區振興發展龍頭”,要當粵西和環北部灣地區城鎮群中心的話,加快城市化進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世界各國城市化的經驗表明,城市發展遵循成長型曲線,城市化起步階段,城市化進程較為緩慢;當城市化達到30%后,城市化進程將明顯加速;一直到城市化水平達到70%以后,城市化的步伐才會放緩??梢哉f,湛江“城市化列車”已經上路,正逐步加速!湛江城市化率:全省“中游偏下”所謂“城市化率”,是指市鎮人口占總人口(包括農業與非農業)的比率。中心城區、縣(市、區)及建制鎮,凡列入城鎮建設規劃且城區建設已延伸到鄉鎮、居委會及村委會并已實現水、電、路“三通”的,都納入市鎮人口計算,這樣能客觀反映城市化進程。關于廣東各城市之間“城市化率”的數據橫比,廣東省統計局早在2004年就曾經對外公布過專門的統計分析報告,當時廣東部分地級以上市的城市化率的數據如下:深圳市92.46%珠海市85.48%廣州市83.79%佛山市75.06%汕頭市67.00%中山市60.67%東莞市60.04%汕尾市52.58%惠州市51.66%湛江市38.47%茂名市37.45%
二、南昌屬于幾線城市
江西是省份,不屬于城市。
江西省省會是南昌,屬于二線城市。而旁邊的長沙已躋身新一線城市,南昌沒有起到帶頭作用,做大做強省會刻不容緩。
贛州、上饒和九江為三線城市,構成江西的第二梯隊。宜春、景德鎮、撫州、吉安和鷹潭為四線城市,新余和萍鄉為5線城市。
江西大部分城市都只是四五線,規模體量都很小,其中宜春沖一沖有望上升三線。
南昌,現轄三縣(南昌、進賢、安義),六區(東湖、西湖、青云譜、青山湖、新建、紅谷灘),三個國家級開發區(南昌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臨空經濟區,面積71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6萬,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