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生平事跡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年4月22日生于俄國圣彼德堡Saint Petersburg一個富裕而顯赫的貴族家庭。納博科夫的父親,弗拉基米爾-德米特里耶維奇-納博科夫Vladimir Dmitrievich Nabokov是一名自由派律師、政治家和記者。與他的母親埃琳娜·伊凡諾芙娜Elena Ivanovna née Rukavishnikova共育有五個子女。納博科夫的堂兄弟還包括了作曲家尼古拉·納博科夫Nicolas Nabokov
納博科夫是家中的長子,他的童年在圣彼得堡度過。納博科夫的家庭里使用三種語言:俄羅斯語、英語、法語,所以納波科夫在孩提時就能講三種語言。但是讓他愛國的父親懊惱的是,納博科夫在學會俄語之前,就能閱讀和拼寫英語了。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fā),納博科夫一家乘船離開俄國,前往克里米亞Crimea。他的父親成為了克里米亞的司法部長。在朋友家中暫住了18個月后,克里米亞的白軍起義失敗。于是納博科夫一家離開克里米亞前往歐洲西部開始背井離鄉(xiāng)的生活。 1919年從俄國移民之后,納博科夫一家在英國定居。在英國,納博科夫成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一名學生,主修動物學,還學習了斯拉夫語和羅曼語。
1922年,納博科夫遷往柏林與家人同住,以私人教授英語、法語、網(wǎng)球、拳擊等維生。1923年,納博科夫接受劍橋法文與俄文學位,并在柏林用Vladimir Sirin寫作,獲得了一些詩人與作家應(yīng)有的名譽。
1922年,納博科夫的父親在德國柏林被俄羅斯君主制主義份子刺殺,原因是他盡力掩護了他們真正的目標Pavel Milyukov,一位擁護憲法的在野黨領(lǐng)袖。這一關(guān)于錯誤認知而導致誤殺的情節(jié),反反復(fù)復(fù)出現(xiàn)于作者的尤其是當角色因為誤解而被暴力殺害時。例如,在《微暗的火》中,約翰-席德被錯認為是Zembla之王而被刺殺。
1923年,納博科夫母親與妹妹Elena移居布拉格,以V.D.Nabokov孀婦身份接受政府撫恤金。而納博科夫繼續(xù)留在柏林。在1922年時,斯維特拉娜西Svetlana Siewert曾與納博科夫訂婚,但在1923年初卻又撕毀婚約。因為她的父母認為納博科夫不能照料好她。1923年5月8日,納博科夫于柏林一個慈善化裝舞會上,邂逅了猶太律師之女薇拉Vera Slonim,兩人在1925年于柏林成婚。1934年他們的兒子德米特里Dmitri出世。1936年,因為越來越重的反猶氛圍,維拉丟掉了她的工作。1937年,納博科夫與薇拉移居巴黎,以避日漸蔓延的納粹禍亂。1940年5月,納博科夫一家為了躲避了納粹軍,乘珊普倫Champlain號渡輪前往美國。
在歐洲生活的這些年里,納博科夫出版小說《王、后、杰克》、《圣誕故事》、《防守》、《眼睛》、《榮譽》、《黑暗中的笑聲》、《天賦》、《斬首之邀》,并發(fā)表和出版了一些翻譯作品、詩集、詩劇和劇本。劇本《事件》與《華爾茲的發(fā)明》在巴黎以俄語上演。 1941年抵達美國后,納博科夫一家居住在曼哈頓島。而納博科夫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10月,他遇到了埃德蒙·威爾遜Edmund Wilson。很快,納博科夫與威爾遜成為密友,威爾遜還為他推薦了編輯的工作。之后,納博科夫轉(zhuǎn)到紐約博物館工作。1942年,任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研究員,每周三于威斯利學院教授俄文。1941-1942年期間,納博科夫一家遷于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鎮(zhèn)Wellesley, Massachusetts暫住。1942年9月,他們搬到劍橋,并在那里定居,直到1948年6月。通過美國巡回演講,1944-45年納博科夫曾作為俄語教授回到過韋爾斯利。1945年,納博科夫與薇拉成為美國公民。1948年,任康奈爾大學俄國與歐洲文學教授。他在康奈爾的學生金斯伯格成為了后來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期間,他出版了《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實生活》、《尼古拉-果戈里》、《俄國三詩人》、《庶出的標志》、《故事九則》、《確證》等書。
納博科夫在每年夏天在附近山脈進行的“收集蝴蝶之旅”時寫出了《洛麗塔》。他的妻子維拉充當了“他的秘書、打字員、編輯、校對、翻譯、書目編制人、經(jīng)紀人、業(yè)務(wù)經(jīng)理、法律顧問、助理和司機”當納博科夫試圖燒毀未完成的草稿時,是維拉攔住了他。納博科夫稱維拉是他一生所見過的最好的女人。
1952年,納博科夫任哈佛大學斯拉夫語文客座教授。1953年6月,納博科夫和他的家人去了俄勒岡州亞什蘭鎮(zhèn)Ashland, Oregon,并在米德街Meade Street租了一套房子。期間他完成了洛麗塔,開始寫作小說普寧。1953年10月1日,他和他的家人返回紐約伊薩卡島Ithaca, New York。后來他在那里教授年輕的作家托馬斯·品欽Thomas Pynchon
1955年,《洛麗塔》遭四家美國出版社拒絕后,由巴黎之Olympia Press出版。1958年,《洛麗塔》在美國出版。這期間,他還出版了《菲雅爾塔的春天》、《普寧》、《納博科夫十三篇》,并與獨子Dmitri合譯出版萊蒙托夫小說《當代英雄》?!堵妍愃帆@得的巨大反響,使納博科夫有足夠的金錢回到歐洲,獻身于寫作事業(yè)。
1961年10月1日,他和維拉搬到瑞士蒙特勒Montreux的蒙特勒皇宮酒店直至他生命完結(jié)。
1977年,納博科夫在洛桑患嚴重支氣管充血,同年7月2日,納博科夫在家人的陪伴下病逝。他的遺體火化后埋葬在克拉倫斯的公墓。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
80多年前的一個冬天,美國南加州沃爾遜小鎮(zhèn)上來了一群逃難的流亡者。鎮(zhèn)長杰克遜大叔給一批又一批的流亡者送去粥食。
當杰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的面前時,這個年輕人問:先生,吃您這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杰克遜大叔想,給一個流亡者一頓果腹的飲食,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會這么做。于是他說:不,我沒有什么活兒需要您來做。
那個流亡者的目光頓時黯下去了,他碩大的喉結(jié)劇烈地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便不能隨便吃您的東西,我不能沒有經(jīng)過勞動,便平白得到這些東西!杰克遜大叔想了想又說:我想起來了,我家確實有一些活兒需要您幫忙。等您吃過飯后,我就給您派活兒。
不,我現(xiàn)在就做活兒,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那個青年站起來說。杰克遜大叔十分贊賞地望著這個青年人,但他知道這個年輕人已經(jīng)兩天沒吃東西了,又走了這么遠的路,可是不給他做些活兒,他是不會吃下這些東西的。
杰克遜大叔思忖片刻說:小伙子,你愿意為我捶捶背嗎?說著,就蹲在那個青年人跟前。青年人只好也蹲下來,十分認真而細致地給杰克遜大叔輕輕地捶背。
捶了幾分鐘,杰克遜大叔十分愜意地站起來說:小伙子,你捶得棒極了,剛才我的腰還直犯困,可它舒服極了。杰克遜大叔說完,將食物遞給那個青年人。青年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杰克遜大叔微笑著注視著那個青年說:小伙子,我的莊園現(xiàn)在太需要人手了,如果你愿意留下來的話,那我可就太高興了。
那個青年人就留下來,并很快成了杰克遜大叔莊園里的一把好手。過了兩年,杰克遜大叔還把自己的女兒瑪格珍妮許配給了他,杰克遜大叔告訴女兒說:別看他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20多年后,那個青年果然擁有了一筆讓所有美國人都羨慕的財富。這個青年人就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
擴展資料:
哈默的生平
1、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國紐約曼哈頓區(qū)。
2、16歲的哈默在讀高中時就開始了他一生中第一筆巨額生意,他用從哥哥那借來的錢買了輛舊敞篷車,在圣誕節(jié)期間為某公司運送糖果,在兩個星期內(nèi)他便還清借款,除擁有了那輛車還有剩余的錢。
3、1921年,在當實習醫(yī)生之前,哈默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剛剛經(jīng)歷一戰(zhàn)重創(chuàng)、處于饑荒之中的俄國。他花10萬美元購買了一座一戰(zhàn)遺留下來的野戰(zhàn)醫(yī)院并配備了價值7萬美元的物資器材,帶著這些禮物哈默來到了莫斯科,在那里會見了列寧并得到這位領(lǐng)袖的支持。
4、在這位商界奇才的胸膛里燃燒的是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哈默的一生從未停止超越。他在晚年使自己畢生的事業(yè)達到了鼎盛,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成為主宰世界石油業(yè)的“石油七姐妹”之一1990年他在洛杉磯創(chuàng)建了阿曼德·哈默藝術(shù)博物館,以收存他的大量珍藏。
5、1990年12月10日,哈默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洛杉磯去世。
關(guān)于列寧故事有哪些
1.列寧的故事有哪些。
小學《語文》課本上一共學過6篇關(guān)于列寧的課文:《認真學習》、《誠實的孩子》、《蜜蜂引路》、《列寧怎樣作文》、《列寧和衛(wèi)兵》和《列寧參加義務(wù)勞動》。
1978年版全日制十年制學校課本小學《語文》第七冊第4課是《綠色的辦公室》,我沒學過。二年級時的基礎(chǔ)訓練里還有一篇文章,講到列寧在獄中把面包捏成墨水瓶,曾經(jīng)作為后來課本里的正式課文,題目是《四個墨水瓶》。
近年來的小學《語文》課本上有《登山》和《三只灰雀》,是列寧的故事。
認真學習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yè),他認真做。
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第2冊)
誠實的孩子
列寧八歲的時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媽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見到列寧都很高興,拉著他一道去玩。他們在房間里捉迷藏。列寧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來,打碎了。孩子們正玩得起勁,誰也沒有注意,還是互相追趕著。姑媽聽見聲音,跑進來一看,花瓶碎了,就問:“是誰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說:“不是我!”列寧也低聲說:“不是我?!惫脣屝χf:“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有笑。
回到家里,列寧躺在床上不說話。媽媽問他為什么不愉快,列寧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叫他寫信給姑媽,承認自己說了謊。
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是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第3冊)
蜜蜂引路
一九二二年,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當?shù)赜幸粋€養(yǎng)蜂的人,列寧常常請他來談天。
有一回,列寧想找那個人談?wù)勗鯓羽B(yǎng)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寧知道離得不太遠,就親自去找。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列寧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yǎng)蜂的人。
養(yǎng)蜂的人看見列寧,驚訝地說:“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lǐng)到這兒來的?”列寧笑著說:“我有向?qū)В悄拿鄯浒盐翌I(lǐng)到這兒來的?!保ǖ?冊)
列寧怎樣作文
列寧在中學里學習,功課很好,各科成績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獎。他十七歲中學畢業(yè)的時候,還得了金質(zhì)獎?wù)隆?/p>
老師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規(guī)定兩個星期交卷。許多同學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寫出來。列寧不是老師指定了作文題,他當天就動手。他先擬好作文提綱,接著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紙豎著對折一下,分成兩欄,在左邊一欄里打草稿,并且根據(jù)提綱的次序在草稿上標出號碼。在右邊一欄里,寫上許多引文,或者補充許多新的內(nèi)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據(jù)右邊一欄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寫在另外的紙上。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謄在作文本上。
列寧打草稿用鉛筆。他把鉛筆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筆劃很細,又清楚又整齊。
那個中學的校長就是列寧的語文老師。他常常稱贊列寧的作文成績好。他對列寧的母親說,列寧作文肯用心思,考慮得很周密;寫的文章內(nèi)容豐富,很明確,很簡潔。(第5冊)
列寧和衛(wèi)兵
十月革命剛剛勝利,一天早晨,朝陽透過薄霧,把金色的光輝灑在高大的斯莫爾尼宮上。
人民委員會就設(shè)在斯莫爾尼宮,在門前站崗的是新戰(zhàn)士洛班諾夫。班長叮囑他說:“洛班諾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崗。到這里來的人很多,你的任務(wù)是檢查他們的通行證。列寧同志今天要來這里開會,你千萬不能讓壞人混進來!”
“是,班長同志?!甭灏嘀Z夫行了個軍禮,“我以革命的名義保證,一定為列寧同志站好崗!”
太陽越升越高,到斯莫爾尼宮來開會和辦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農(nóng)民,還有學生。洛班諾夫認真地檢查了他們的通行證。
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來了。他一邊走,一邊在考慮什么問題。
“同志,您的通行證?”洛班諾夫攔住了他。
“噢,通行證,我就拿。”列寧急忙把手伸進衣兜里拿通行證。
一位來開會的同志看到洛班諾夫攔住了列寧查通行證,就生氣地嚷起來:“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寧!”
“對不起?!甭灏嘀Z夫嚴肅地說,“我沒見過列寧。沒有通行證,誰也不能進去!”
列寧把通行證交給洛班諾夫。洛班諾夫接過來一看,,果然是列寧同志。他非常不安,舉手行禮說:“列寧同志,請原諒,我耽誤了您的時間?!?/p>
列寧握住這位年輕戰(zhàn)士的手,高興地說:“你做得很對,小伙子!你對工作很負責任,謝謝!”
他又回過頭來對旁邊那位同志說:“你不該責備他。我們就需要這樣認真負責的好戰(zhàn)士。革命紀律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保ǖ?冊)
列寧參加義務(wù)勞動
一九一九年可真是個艱苦的年頭??!
那時候,誰要是坐過火車,他準看見鐵路沿線有些地方,堆滿了被炮火轟壞的火車頭,這兒一大堆,那兒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有些還翻了個身,車輪子朝了天。
鐵路上轟壞的火車頭,河流上破壞的橋梁,城市里燒塌的房屋:所有這一切都得重新建設(shè)。
就在一個偉大的運動展開了:義務(wù)勞動。蘇維埃人民為了建設(shè)祖國,打擊敵人,在下班以后,或者在放假的日子,大伙兒集合起來,做不拿報酬的工作。
這個運動是喀山鐵路工人帶的頭。每逢星期六,他們就到鐵路沿線,清理火車頭和車廂,揀出完好的零件,卸下車上裝著的煤和木頭。他們干這工作,全是自覺自愿的。他們給國家清理出一大批財物來,可是誰也不拿一點什么報酬。
別的鐵路和許多工廠的工人紛紛起來響應(yīng),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大伙兒就來參加義務(wù)勞動。這個運動很快地推向了全國。因為喀山鐵路工人的義務(wù)勞動是每逢星期六干的,所以蘇維埃人民集體參加義務(wù)勞動的日子就叫“星期六義務(wù)勞動日”。
列寧贊揚這種主人翁的工作精神,他稱頌這種義務(wù)勞動是“偉大的創(chuàng)舉”,是真正共產(chǎn)主義的勞動態(tài)度。
一九二〇年五月一日,***宣布這一天作為全國的“星期六義務(wù)勞動日”。
上午十點鐘,克里姆林宮一連放了三聲大炮,工人、戰(zhàn)士、職員、克里姆林軍事學校的學生都到廣場上來了。大家排好隊,正要出發(fā)。
列寧也邁著大步來了。他走到指揮官跟前,行了個軍禮,說:“指揮官同志,請允許我加入你們的隊伍,參加義務(wù)勞動。“
指揮官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說:”請吧,列寧同志,請您站在隊伍的前頭吧!”
列寧整了整衣角,挺起胸膛,像士兵服從指揮官的命令一樣,走到指定的地方。
指揮的人喊口令:“向右——轉(zhuǎn)!開步——走!”
他們的任務(wù)是整理克里姆林廣場,搬運木頭,打掃垃圾。
先搬木頭。一根木頭兩個人扛,太大的就四個人扛。列寧跟一個軍人做“搭檔”。那個軍人老是給列寧細的一頭扛,自己扛粗大沉重的一頭。列寧發(fā)覺了,扛的時候他就先動手。那個軍人說:“我才二十八歲,您已經(jīng)五十啦!”
列寧把粗大沉重的一頭扛上自己的肩膀,微微地笑了笑說:“既然我年紀比你大,你就別跟我爭啦?!保ㄟ@一段里的“你”課文中印的是“您”,韓老師讓我們改為“你”。原文應(yīng)當是“您”。)
比較小的木頭全都搬走了,要搬非常粗大的橡樹木頭了。一根橡樹木頭得六個人用杠子抬。這一次跟列寧做“搭檔”的,三個是軍事學校的學生,兩個是工人。
一個工人看了看列寧,對他說:“弗拉基米爾·伊里奇,這個工作我們五個人干吧!您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呢?!?/p>
“這就是最重要的工作?!绷袑幷f著,就和大家一起抬起木頭,很快地向前走了。
休息的時間到了,列寧和大家坐在木頭上休息。許多人圍攏來坐在列寧的周圍。列寧關(guān)切地問他們生活得怎樣,干什么工作,學習什么。列寧還談到義務(wù)勞動,他說,我們要大力推行這種共產(chǎn)主義的勞動,使它成為一種風氣。
大家說說笑笑,非??旎?。
晴朗的天,暖暖的太陽照著廣場,大家因為跟列寧在一塊兒干活,情緒特別高,到處是笑聲和歌聲,沉浸在幸福和歡樂之中。
列寧參加義務(wù)勞動的消息,很快傳遍了莫斯科。參加勞動的人們,聽說列寧跟他們在一起勞動,都干得更加有勁。這一天,歌聲,笑聲,歡呼聲響徹了每個勞動工地,大伙兒都興奮地高呼:“烏拉!烏拉!”
從此,星期六義務(wù)勞動在全國轟轟烈烈地普及了,因為列寧給蘇維埃人民樹立了榜樣。(第9冊)
2.列寧有什么故事
認真學習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yè),他認真做。
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誠實的孩子
列寧八歲的時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媽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見到列寧都很高興,拉著他一道去玩。他們在房間里捉迷藏。列寧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來,打碎了。孩子們正玩得起勁,誰也沒有注意,還是互相追趕著。姑媽聽見聲音,跑進來一看,花瓶碎了,就問:“是誰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說:“不是我!”列寧也低聲說:“不是我?!惫脣屝χf:“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來,只有列寧沒有笑。
回到家里,列寧躺在床上不說話。媽媽問他為什么不愉快,列寧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叫他寫信給姑媽,承認自己說了謊。
過了幾天,郵遞員送來姑媽是回信。姑媽在信上說:“你做錯了事能自己認錯,是個誠實的孩子。”
蜜蜂引路
一九二二年,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當?shù)赜幸粋€養(yǎng)蜂的人,列寧常常請他來談天。
有一回,列寧想找那個人談?wù)勗鯓羽B(yǎng)蜂??墒峭E扇フ宜娜说侥箍迫チ?,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寧知道離得不太遠,就親自去找。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列寧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yǎng)蜂的人。
養(yǎng)蜂的人看見列寧,驚訝地說:“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lǐng)到這兒來的?”列寧笑著說:“我有向?qū)В悄拿鄯浒盐翌I(lǐng)到這兒來的。”
列寧怎樣作文
列寧在中學里學習,功課很好,各科成績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獎。他十七歲中學畢業(yè)的時候,還得了金質(zhì)獎?wù)隆?/p>
老師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規(guī)定兩個星期交卷。許多同學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寫出來。列寧不是老師指定了作文題,他當天就動手。他先擬好作文提綱,接著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紙豎著對折一下,分成兩欄,在左邊一欄里打草稿,并且根據(jù)提綱的次序在草稿上標出號碼。在右邊一欄里,寫上許多引文,或者補充許多新的內(nèi)容??斓浇痪淼娜掌诹?,他就根據(jù)右邊一欄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寫在另外的紙上。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謄在作文本上。
列寧打草稿用鉛筆。他把鉛筆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筆劃很細,又清楚又整齊。
那個中學的校長就是列寧的語文老師。他常常稱贊列寧的作文成績好。他對列寧的母親說,列寧作文肯用心思,考慮得很周密;寫的文章內(nèi)容豐富,很明確,很簡潔。(第5冊)
列寧和衛(wèi)兵
十月革命剛剛勝利,一天早晨,朝陽透過薄霧,把金色的光輝灑在高大的斯莫爾尼宮上。
人民委員會就設(shè)在斯莫爾尼宮,在門前站崗的是新戰(zhàn)士洛班諾夫。班長叮囑他說:“洛班諾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崗。到這里來的人很多,你的任務(wù)是檢查他們的通行證。列寧同志今天要來這里開會,你千萬不能讓壞人混進來!”
“是,班長同志?!甭灏嘀Z夫行了個軍禮,“我以革命的名義保證,一定為列寧同志站好崗!”
太陽越升越高,到斯莫爾尼宮來開會和辦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農(nóng)民,還有學生。洛班諾夫認真地檢查了他們的通行證。
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來了。他一邊走,一邊在考慮什么問題。
“同志,您的通行證?”洛班諾夫攔住了他。
“噢,通行證,我就拿?!绷袑幖泵Π咽稚爝M衣兜里拿通行證。
一位來開會的同志看到洛班諾夫攔住了列寧查通行證,就生氣地嚷起來:“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寧!”
“對不起?!甭灏嘀Z夫嚴肅地說,“我沒見過列寧。沒有通行證,誰也不能進去!”
列寧把通行證交給洛班諾夫。洛班諾夫接過來一看,,果然是列寧同志。他非常不安,舉手行禮說:“列寧同志,請原諒,我耽誤了您的時間?!?/p>
列寧握住這位年輕戰(zhàn)士的手,高興地說:“你做得很對,小伙子!你對工作很負責任,謝謝!”
他又回過頭來對旁邊那位同志說:“你不該責備他。我們就需要這樣認真負責的好戰(zhàn)士。革命紀律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p>
文章到此結(jié)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關(guān)于弗拉基米爾的故事和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生平事跡的問題解決了您的問題,那么我們由衷的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