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時光反瑪麗蘇敘事和溫婉現實主義[大好時光結局]
東方衛視和安徽衛視播出的《大好時光》接近尾聲。該鬧的已經鬧過,該哭的已經哭過,該走的已經走遠,該來的已經到位。情路坎坷的袁浩即將迎娶他的真命夫人。
這部劇由王麗萍編劇,夏曉昀導演,胡歌、王曉晨、許亞軍、周楚楚、徐百卉、韓東君、魯伊莎主演。目前在東方衛視的收視率已穩站1點以上,安徽衛視也接近1個點,兩臺的平均收視率在今年播出的劇目中均名列前茅。網絡播放量以每天1億多的速度推進,總播放量已破20億。可以說,這又是一部網臺兩線告捷的熱播劇。
傳統海派劇的細膩溫潤仍在,新海派劇的時尚明麗初見端倪,這是《大好時光》的顯著特點。
1“反瑪麗蘇”敘事
都市情感劇發展到常態的生活和極致的情感都有過大量的書寫,大類型下的小類型也是一陣又一陣風。狗血家斗劇不流行了,造人育兒劇翻篇了,奇葩兒子男閨蜜來過了...但不用擔心,生活的豐富性永遠不是文藝的筆墨能寫盡的,人性的多面性總會在新的時空內閃亮。《大好時光》選擇的切入點就是與眾不同的。
熒屏上流行什么?顏值,CP,還有瑪麗蘇。顏值是戲劇表演一直以來的要求,只是看臉風于今為甚。站CP是腐女們的小圈子文化,經過媒體的鼓噪和她們自身的努力,已經成為網絡主流文化。瑪麗蘇是一種敘事模式,女主角身負人類的一切優點,偏偏命途坎坷,幸好有男主角和男配角們追求、拱衛,終能化險為夷,幸福美滿。這種寫法在古裝偶像劇和民國虐心劇中頗為流行,已經取代“杰克蘇”成為當下電視劇敘事中的顯學。
《大好時光》的不同之處在于,它走的是“去瑪麗蘇”路線。劇中袁浩的三個女朋友都無法裝進這個框框,支線上的張雪兒和簡卉同樣不能對號入座。
初戀女友姍姍和袁浩在校園中的那段戀情,本來可以作為瑪麗蘇的起點,可是編劇讓她一畢業就去了美國,一走十年。歸來的姍姍已經是一朵“中西合璧”的奇葩。世界觀和知識結構全盤西化,吃個飯還要規避一次性筷子和塑料湯勺。價值觀卻殘存著上海人的精明務實,逼婚的小花招層出不窮。十年過去,物是人非,姍姍要以強勢的姿態規劃她和袁浩的袁浩骨子里卻不像外表一樣溫順和煦,任人擺布。幾個回合下來,結局只能是分手,理性的。
飛來的女友夏冰冰,和瑪麗蘇更不沾邊,根本就是“白蓮花”的反面,她的心機之深、手腕之多那是無愧于“智多星”稱號的。可是婚戀之路是馬拉松,駕馭男人的最高境界不是用詐術來哄騙他,而是用魅力和付出來感召他。伎倆終有窮時,精神向心力才顛撲不破。夏冰冰的戲法很快就千瘡百孔,這段感情也只能哭鬧而終。
正確答案其實一開始就出現,先對抗再相得是常見的進階之路。茅小春隱忍克己,深明事理,長得也美,按傳統標準來看已經是打著燈籠難找的好女孩兒(袁父就特別喜歡她),袁浩為什么不第一時間把她摁住?按照劇情邏輯來說,袁浩是在破碎的家庭中長大,感情上從來就不是主動型。偏偏茅小春也是如此,兩個人不明不白地就成了“哥們”。
姍姍是“勁勁兒”的高冷,夏冰冰是膚淺的心機,不招人喜歡是正常的。茅小春的女漢子氣質于今很有普適性,可是她也有現實中女漢子們所不欣賞的特點:不爭取。在姍姍面前禮讓,還可以說是風度。在夏冰冰面前也不爭,就有人要抱不平了。觀眾如果把自己代入這個角色,會覺得憋屈,要吃下去多少不甘,才能苦盡甘來?
但電視劇終究不是只有瑪麗蘇一種文體,觀眾的需求也是多樣的。以中國13億人的人口基數,抓住小眾就是勝利。任何大熱之作,歸根結底只是抓住了小眾。《夏洛特煩惱》14億票房,也就不到5000萬觀眾入場觀看。《大好時光》中三款女性和一個上海男人的糾葛,還是抓住了很多觀眾的眼球,引發了不看不休的共鳴,收視率和網播量雙紅便是明證。
2溫婉現實主義
當下的都市情感劇流行溫暖現實主義。劉江的《咱們結婚吧》《咱們相愛吧》系列,李路的《老大的幸福》《坐88路車回家》系列,莫不如此。王麗萍的創作大體也在這一范疇之內,只是由于她的女性視角和個人性格,她的作品呈現的面貌略有不同,可稱為“溫婉現實主義”。
與王麗萍接觸過的人都知道,她的臉上常掛著微笑,不急不躁。寫劇本是艱苦的勞動,她從來不搞大會戰,總是謀定后動,每天寫出一定的字數,勻速抵達終點。經營公司的人都在謀劃上市,她雖然也有了“出品人”的頭銜,但目的是保障作品的完成度,對資本快車淡然以對。
一個人的人生態度總會反映在作品之中。電視劇不能沒有矛盾沖突,《大好時光》中有性格缺陷的比比皆是:姍姍的陽謀,夏冰冰的陰謀,龐阿姨的偏私,等等。戲劇沖突不能僅靠誤會巧合,有“壞人”才有好戲。但王麗萍沒有把她們寫成真正的壞人,在完成了戲劇任務后,又筆鋒一轉,寫她們的苦衷,寫她們的悔恨,以可以被人原諒的姿態離場...
姍姍和袁浩在哈雷摩托上告別的那場戲,她的理性和深情同時迸發,是很有些動人的。夏冰冰臨別聲淚俱下,足以見出虛榮功利的人也會動感情。龐阿姨就不用說了,恨起人來不惜陷害人家,懺悔起來也不吝于當眾道歉,自我審判。寫過這么多戲以后,王麗萍似已看淡世間的紛擾,能原諒所有人性中的偏執和蒙昧,她的筆下沒有徹頭徹尾的混蛋,即使階段性地成為可恨的家伙,最后也總有峰回路轉的機會。
20,30,40,每個臺階上都有不同的風景。朱濤和簡卉的“三進圍城”,道出了“相愛容易相處難”的真相。羅一洋和張雪兒閃婚后開始磨合三觀,道出了“人生沒有快進鍵”的真諦。袁浩的三款女友是提煉之后的典型人物,每個人物身上都帶著當代女性的性格符碼。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她們,文藝作品不僅是迎合、撫慰,鏡像功能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筆端常有人生真相,才叫現實主義。下筆每含慈悲,不肯趕盡殺絕,是為溫婉。溫婉是個人特點,也是電視劇創作環境所要求的一種執中。執中可以遠行,但對藝術家來說,在某些時刻偏激和兇狠一些,抵達人性幽暗的洞穴,發掘不毛之地的風光,會有更大的沖擊力和感染力。
顏值,CP,瑪麗蘇,是青少年亞文化離不開的三大件。在“一切唯90后馬首是瞻”的口號聲中,中國電視劇正在發生全面傾斜。《虎媽貓爸》、《大好時光》的存在證明,傳統現實主義并不過時,聚焦火熱生活仍有出路。一窩蜂是資本愛干的事情,而創作本質上是孤獨的事情。這一點不會改變。
相遇在時光之外
題目來自于滿座衣冠勝雪的小說,《千山看斜陽》番外《相遇在時光之外——當小意遇上小非》。作者把兩部小說里角色穿越到一起,故事蠻不錯。(該作者已完全摒棄了此前的所有優點,朝著zhuangbility一路狂奔再不回頭~~)
小說是生活的消遣,是精神的寄托,是勞累時的安慰。也浪費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消磨了原本要積極追求進步的堅持態度,麻醉著正視難題和克服困難的領悟和決心。
小說于我,蜜糖與砒霜并存。我既得到了安慰的避風港,也磨滅了奮斗的原動力。
這幾天刷了1995版的《傲慢與偏見》,對這部輕快的英倫言情小說有了新的認識。也看了《朝五晚九帥氣和尚戀上我》(女主嘟嘟嘴不好看,劇情好憋,棄了)、《請與廢柴的我戀愛》(女主演技捉急,有點想棄,未完結)、《最高的離婚》、鮮橙的兩部言情《只為那一刻與你相見》和《時光之外》,以及,《基本演繹法》第三季。之前刷過的是《倫敦間諜》、《布萊切利四人組》。
個性和愚蠢之間隔了很遠的距離,但年輕時,我并沒有發覺兩者間的溝壑差別。率真和涵養之間也有著非常大的差距,這一點,我在1995版的《傲慢與偏見》和鮮橙的小說里感受特別深刻。應該說,我的三觀和少年時并沒有太大的改變,不同的是,我以前刻薄的審視著周圍,輕率的給出判斷,以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不留余地的嘲諷著不順眼的對象。而今,我逐漸看到了自己身上丑陋粗鄙缺乏教養以及狹窄自私的部分,這些,并不比我以前嘲諷刻薄過的對象好多少。且因為我一貫的自命清高而更顯得愚蠢不堪。
維特根斯坦寫過——上帝會對我說:“我就拿你所說的話來審判你。當你看到了別人的所作所為,你自己的行為已經使你厭惡得發抖。”
第一次看到這段話時,心里就存了一分警覺和慚愧。年紀越長,這段話給我警醒就越深刻。但我始終沒能克服內心的狹隘和言行舉止的粗鄙。
當簡和麗萃(伊麗莎白)面對著母親和妹妹不斷在眾人面前出丑時,她們以沉默、溫和的笑容淡化著場面的尷尬,以寬容愛護的感情關心著家人,即使在麗迪亞不靠譜的坑害大家幾乎陷入絕望的境地時,她們也只在私下互相傾訴,絕不在人前露出半點抱怨。
麗萃對達西充滿偏見時,仍顧及著紳士的女兒應有的禮貌和規矩,在不想與達西交談時謙卑得體的結束話題;在面對他人的嘲諷和無禮行徑時,能不卑不亢有理有據的給予簡潔大氣的回應;在知道韋翰的卑劣行為以及達西為保全她們家名譽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后,面對韋翰繼續恬不知恥的說辭,她依然能微笑著說出機智含蓄的提醒,在不撕破臉的文雅對談中,克制著自己的情緒,杜絕了韋翰繼續編造話題,也始終顧全家族和妹妹的面子。這一份沉著大氣的智慧,非常人能有。一如鮮橙小說里的女主,自強自愛,有著果決勇敢的行動力,絕不會失禮人前,喜怒形于色。這一份涵養(或也可以說修養、價值觀),不是有錢或者幾年的教養就能培育。
一、關于傲慢與偏見
1995版《傲慢與偏見》在人物塑造上要比小說處理的好。小說從頭到尾就是一出言情小劇場,性格鮮明的男女主角一個矜持著傲慢的高貴,一個依仗著偏見的聰慧。看電視劇時,通過導演的視角,能從演員的眼角眉梢、肢體語言、神情語調里讀出小說里沒有表現出來或者說沒有完整呈現的一些東西。人性復雜,人生跌宕,感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生活才是人生的重頭戲。在生活里,傲慢與偏見就像一對雙胞,彼此纏綿,不可分離,它們出現在每一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不同的影響著人們的觀點和抉擇。
達西的傲慢源于矜持和適度的偏見,符合他的身份地位。麗萃的偏見里藏著些微清高,作為最像父親的女兒,她的言行舉止符合“紳士的女兒”。簡則更讓人喜歡和心疼,她一直那么溫柔、善良、守禮、克制、寬容。
電視劇與書里最大的不同,是麗萃為人處世的態度。小說把麗萃內心的犀利和吐槽表現得一覽無余,過于直接,她對利弊得失的分析頗有其母之風。而電視劇里的麗萃卻是眼波流轉,面帶微笑,哪怕嘴角彌漫著不屑和嘲諷,行為舉止和問答對談卻克制在淑女應有的尺度之內。
電視劇里的麗萃不再顯得刻薄和自私,她和簡十分得體的展現了紳士的女兒應有的教養,對襯著母親班特內夫人喋喋不休、睚眥必報、夸張尖刻且滿是算計的形象,對襯著妹妹麗迪亞粗魯不羈、自私蠻橫、貪聲戀色、愚蠢虛榮的個性,她和簡收斂了在書里的那股子不忿、惱怒,而是通過閃躲的表情,欲言又止的沉默,略顯緊張岔開話題的努力以及兩人私下含蓄的傾訴,一點一點的滲透出她們的難堪與尷尬。而懷著這份難堪與尷尬,她們對母親和妹妹卻自始至終都給予了包容與關愛。演員們不僅恰當的再現了書中的故事情景,還為平面的角色們塑造了更為精致得體、生動飽滿的人物形象。
閱讀小說時,我僅僅把它當作一部英國的著名言情小說,而觀看電視劇時,我才感受到故事人物真正的魅力,感受到貴族階級、紳士階級和平民之間的差距,感受到英國當時的風俗和文化。當年輕人在舞會上旋轉著談笑調侃,夫人們吃著點心聊著八卦眉飛色舞,這多么生動。當主角們以鮮明的語調和鮮活的表情說著與書中相同的臺詞,我收獲了遠超出小說本身的豐富信息。達西先生是如何用他情深款款的眼眸一直注視著麗萃,而麗萃又是如何用微笑、冷笑、燦然一笑、優雅的笑來詮釋著她在不同場景的不同心情和面對不同對象時采取的不同方式。
比起小說,電視劇更值得一遍一遍的反復看。里面有許多觀點和言行都值得借鑒,教養和涵養不會因為年代和地域而有太大的差別。
2、鮮橙的女權觀。
在作者已經出品的小說里,有一半值得一看。初期作品則沒有太大的閱讀價值。作者筆下的女主都是自強自立聰慧堅韌的類型。每次面對的都是錯綜復雜的各類陰謀算計陷阱和欺瞞。一如作者筆下一貫的女主設定,在每個故事里,作者都格外注重一點:屬于高層階級應具備的知識和涵養。女主熱愛生活追求自由,能野外生存懂金融科技,精于時尚品味善于謀判人心,出生高知家庭身懷不世才略,一般而言,搭配的男主極為尊貴,絕對是富可敵國雄才偉略貌比潘安,遇到的男配無一不是才貌雙全癡心一片隱忍體貼。雖然以上設定很俗套很瑪麗蘇,但作者文筆老道,具有很強的故事駕馭能力,總能寫出智商在線,強強相爭,爾虞我詐,黃雀在后的各種反轉和斗智斗勇。只是隨著女主越來越強,男主的設定也越來越劍走偏鋒——比如《掌中之物》里,女主深愛的丈夫更像是一個NPC,只需要具備一片深情和補充劇情線索進度的技能就好了。在任何段落,他的描述都是無條件信任和深愛著女主。而故事真正的男主,則是一個作繭自縛的徹頭徹尾的壞蛋。當壞蛋展開對女主的報復時,各種下作奸詐惡心無底線的橋段,都在女主無以倫比的聰慧和無堅不摧的強韌下一一挺過,虐女主的作者不少見,但能虐得這么干脆利落毫不留情的作者大概也不會太多吧。為了保護深愛的父母和丈夫,女主一路披荊斬棘,甚至刻意勾引咬牙隱忍,在男主終于愛上她之后,層層算計處處謀略,一次一次,反反復復的玩著貓和老鼠或者說獵人&獵人的游戲,在我耐心盡失情緒暴躁之后,故事終于以男主的死亡,結束了這數不清的愛與陰謀的互攻。
我幾乎厭煩了這沒完沒了的陰謀算計,女強男霸。顛覆來顛覆去,深情表白之后就是連環欺詐,刻骨愛戀之下持續著花樣誘捕,看這樣的文,我只有一句感嘆:有病吧?!
《只為那一刻與你相見》是一篇讓人心酸無奈的故事,卻也讓人感到溫柔和動容。鮮橙的筆下,總是充滿了算計和殘忍。無論是文筆拙略的初期故事還是后來文筆流暢的成熟套路。哪怕是如《太子妃升職記》這樣輕快搞笑小說的橋段里,都隱藏著不動聲色的冷漠陰謀和殘酷線索。而在《只為這一刻與你相遇》里,鮮橙終于不忍心讓夏苒苒在受了那么多苦后依舊失去所有,在別人團圓美滿的故事背后孤獨的品嘗著失戀、傷害、背叛與遺忘,在故事最后一章,強行扭轉設定把男主角還給了她,可這故事的脈絡已成,原本的走向十分清晰,這要讓人多揪心,多不忍,多無奈?
我以前也曾想過,要寫一個女配的故事,在別人閃亮的主角光環下,她被迫或者無可奈何的成為故事的配角。但我從沒有想過,這設定在鮮橙筆下會如此殘忍,刀刀見骨,字字見血。人是感情動物。終究是動物。
應該說,鮮橙寫的很克制,她沒有嘲諷帶著主角光環一次次傷害了夏苒苒的“女主角”,作者塑造了一位優雅美麗、端莊大方、外弱內強、備胎眾多的標準“女主角”,也塑造了一個性格堅毅、深情專一、責任感強、敢于擔當的男主角。男配之一也十分符合對“女主角”一往情深的萬年備胎設定,青梅竹馬,此生唯一,在“女主角”受了情傷遠赴他國時,立馬舍棄一切追隨而去,跟女友夏苒苒的分手都是匆忙一個電話事后告知,且強硬的切斷了所有聯系。
不可避免,故事里夏苒苒的女配角屬性要徹底的成為炮灰還需要經歷幾次戲劇沖突,于是,夏苒苒的現任男友=“女主角”的前任男友,為了讓“真愛”的一對情侶能“團圓”,在“女主角”的魅力光環下,曾經辜負和傷害了夏苒苒的前男友“以愛為名”,肆無忌憚不擇手段的一次又一次以齷齪的行為摧毀了原本屬于她的幸福,作者在這短短的幾次交談里,寫了幾段讓人撕心裂肺的話。寥寥數語,驚心動魄。夏苒苒問的好:“你用自己去祭奠她的愛情就為什么還要拿別人來成全你的愛情?你憑什么?”而,自私的人怎么可能跟你講理?在男配的眼里,只有“女主角”的幸福才是唯一真理,任何人面對“女主角”的楚楚可憐和一往情深都必須感動成全,為了心中的女神,任何下作行為和卑鄙手段都是情有可原,不得已而為之。他早已被自己“甘愿犧牲”的行為感動到靈魂扭曲,自認得到了女神授予的永久騎士榮譽勛章,他無望的愛情會因為他成全了“女主角”的“愛情”而獲得永生。
男配之二是復仇騎士,耗費了無數心計終于徹底摧毀了仇人,也,不出意外的愛上了夏苒苒。但整個基于欺騙和陰謀的愛情,能有什么好結果?
整個故事里,最愛夏苒苒的,是她的女朋友穆青。夏苒苒鮮活,理智,率真,也果決坦誠,以及,無助,能勇敢的為愛堅持,也能為家人決絕的屈從現實。
可惜,她只是女配。她只能炮灰。
雖然鮮橙在結尾時把男主角還給了她。但,裂紋之碗,還能盛水嗎?
也是在這部小說里,我再一次看到鮮橙對于教養&涵養的強調。看到夏苒苒在工作場合面對“女主角”時,全然放下私人情緒,積極配合,始終周全有禮,應對得體;也看到在私下場合“女主角”想向她解釋關于和男配的關系時,她終于難以自抑內心的厭惡,說出了一句冷漠的讓對方難堪的話:
“蘇陌,雖然我們工作上的合作還算不錯,可我想你應該能看得出來,我其實并不喜歡你。”她臉上一直帶著禮貌的微笑,說出的話卻是毫不客氣,“如果不是工作上的事情,那么請你離我遠一點,好嗎?”
而男主角則笑著調侃她,既然已經忍著脾氣合作了,就不該再把關系弄僵,損失了以后合作的可能。
啊,原來這就是體面。這樣一句話,就可以讓做人做事都很體面的人難堪。就等于撕破臉皮,得罪了人。
我想,以前我從沒有這么認真的思考什么是教養,什么是涵養。我一向的風格就是膚淺而輕易的對發生在眼前的人和事進行武斷的剖析和嘲諷。做事情要體面,做人要體面,這大概就是一種教養了吧,而如何把事情做得很體面,如何讓自己的為人處世都很體面,大概就是涵養。
我想,教養和涵養應該是不同的標準。我理解的教養,就是面對一件事情該不該做或者做到什么程度的一種分寸,言行的底線。而涵養,則是以高超的情商來完成這種分寸,以得體的言行舉止和寬闊的眼界和心態來完美處理的所遇到的人和事,即達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讓對方難堪,或者即使難堪,也要讓場面不那么難看。
三、得體與涵養
雖然《朝五晚九帥氣和尚戀上我》的劇情和人設很粗糙,但男女主角都表現出了各自的涵養。女主面對男主男配的各種糾纏和強橫舉止以及家人的起哄、添亂言行時,雖然心里抵觸和暴躁,卻仍有理有據的表達觀點,并禮貌的退讓,給予力所能及的體諒,無論受到什么干擾,在工作中都能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男主在追求女主的過程中一直彬彬有禮堅韌不拔(雖然思維和行為都很奇葩),被反復拒絕和怠慢后依舊不急不燥、平和接受,不斷自省,持之以恒。雖然這部劇我棄了,但,男女主的這份做人、做事的態度,讓人印象深刻。
而《最高離婚》里的兩對情侶(四位男女),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缺點和優點,他們面對問題的思考和努力都那么的真實,真實到許多細節和想法,都是我曾經閃過心頭的表達。看到他們在劇情里讓我討厭的部分,讓我欣賞的部分,與我相似的部分,與我不同的部分,像是四面鏡子,照出了我以前沒仔細看過,或者看過卻并未用心觀察和分析的一部分自己。
我做事率性妄為的時候,我說話肆無忌憚的時候,我完全不體諒別人的時候,我猜忌多疑的時候,啊,正如維特根斯坦說的:上帝會對我說:“我就拿你所說的話來審判你。當你看到了別人的所作所為,你自己的行為已經使你厭惡得發抖。”我以前輕率出口的嘲諷和刻薄,都一一反彈到了自己身上。那一把把出自我口的利刃,因為我自己的言行舉止,又一刀刀的重新返回。果然是自己的行為已經使我厭惡得發抖。
在最應該也最適合學習如何提高個人修養及涵養的10多歲~20多歲的年紀里,我任性的生活著,帶著自不量力的小聰明和自以為是的清高。哪怕明知道言行是有界限有底線有分寸的,卻沒有引起重視,沒把這些規矩放在心上。活到30多歲了,才恍然醒來,與這些原本早該掌握的做人處事原則意外相遇。
以前真是活得太粗糙糊涂了。而,積習難返,本質難改。以前我不知道如何拿捏分寸,如何寬闊心胸格局,如何智慧的與人相處,處理事務,今后,大概還是會繼續累犯,碰壁挫折。
只愿,今后,心里能多一點點的思考,反省。少一些輕率和任性,多一份沉穩和冷靜。為人盡量有涵養,做事盡量能得體。
文章分享結束,瑪麗蘇以閃亮之名和大好時光反瑪麗蘇敘事和溫婉現實主義[大好時光結局]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嗎?歡迎再次光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