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劉禹錫的《玄都觀桃花》
作品名稱:玄都觀桃花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劉禹錫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賞析:
劉禹錫在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十年后,被朝廷“以恩召還”,回到長安。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寫下了《玄都觀桃花》這首詩,不料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觸怒新貴,再次被貶為連州刺史。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詩人在作品里把玄都觀的千株桃樹比作朝廷中的新貴,因此作品一起筆便暗示了新貴聲勢顯赫,滿朝趨奉的情景;后面兩句則諷刺他們是作者離開朝廷后才爬上高位的政治暴發戶,表示了極大的鄙視?!白夏凹t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作品名曰《玄都觀桃花》,可詩人開篇卻并未寫桃花,而是極力渲染京城大街小巷喧鬧的場面,寫觀花歸來的人,用意何在?“紫陌紅塵拂面來”,京城里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喧鬧不堪,塵土飛揚,這是去玄都觀看花的人鬧得嗎?不是。那又是誰呢?作品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讓讀者去想,想其中暗喻的那些依靠阿諛奉承起家的新權貴們,是那些人把京城搞得烏煙瘴氣,煙塵撲面。再看看“無人不道看花回”。在這里,詩人寫“看花”,沒有去,只寫了回,并且是“無人不道”,這四個字巧妙地再現了人們看花以后歸途中的滿足心情和愉快神態。這流露于外的心情、神態,有看花的真實感受,更應該有攀附權貴的奸佞小人的洋洋自得。“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意為玄都觀里的上千棵桃樹都是我離開京城后才栽種的。這只是表面,不是詩人要表露的本質所在。詩句蘊含的深刻意義在于告訴人們:那些新貴們都是“我”被貶離開京城之后靠阿諛獻媚攀爬上高位來的,根本不值得一觀。借題發揮,諷刺那些政治暴發戶,表達了詩人內心極大的鄙視和無情的諷刺。
劉禹錫玄都觀的三首桃花詩
玄都觀桃花
唐代: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解釋:在京城那塵埃撲面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從玄都觀看花歸來的行人。玄都觀里種了上千株桃樹,滿城的人都去觀賞,而這些桃樹都是我貶官離開長安后栽種的。
再游都玄觀
唐代:劉禹錫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解釋:玄都觀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長滿了青苔,原盛開的桃花已經蕩然無存,只有菜花在開放。
先前那些辛勤種桃的道士如今哪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題詩而被貶出長安的我——劉禹錫又回來了啊!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見憶
唐代:劉禹錫
好雪動高情,心期在玉京。
人披鶴氅出,馬踏象筵行。
照耀樓臺變,淋漓松桂清。
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虛聲。
貞元九年(793年),21歲的劉禹錫考取進士,做監察御史。當時的中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地方上藩鎮割據,朝廷中宦官專權,苛捐雜稅壓榨百姓。永貞元年(805年)正月,順宗皇帝登基,他重用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對社會弊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史稱“永貞革新”。革新的矛頭直指反動勢力的利益,他們糾結起來進行反撲,又一鼓作氣擁立順宗的兒子憲宗即位,不到半年,改革失敗。包括劉禹錫在內的八名朝廷官員被貶到偏遠地區當司馬。劉禹錫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十年后被召還京。膾炙人口的《玄都觀桃花》就是作者回京時所作。詩的原題名為《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白夏凹t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公元815年仲春,長安大街車水馬龍,笑語歡聲,沒有一個不是看花歸來的人。玄都觀這么多盛開的桃樹,全是劉郎離京后所栽。詩人借桃花諷刺朝中那些得寵的新貴人,表現了對他們的輕蔑和自己的不屈精神。
劉禹錫《玄都觀桃花》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玄都觀桃花
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又登宏詞科,十一年(795)登吏部取士科,歷任渭南主簿、監察御史。順宗永貞元年(805),積極參加王叔文領導的革新運動。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憲宗元和十年(815)被召回,旋又出為連州刺史。文宗大和二年(828),作者重新回到長安擔任主客郎中,開成元年(836),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武帝初,加檢校禮部尚書銜。劉禹錫寫詩無體不工,蔚為大家,所作竹枝詞尤其著名?!端膸烊珪肥沼小秳①e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全唐詩》錄其詩十二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外編》補其詩六首又五句。
《玄都觀桃花》原作《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師戲贈看花諸君子》,孟棨《本事詩·事感第二》說:“其詩一出,傳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執政,又誣其有怨憤。他日見時宰,與坐,慰問甚厚。既辭,即曰:‘近者新詩,未免為累,奈何?’不數日,出為連州刺史?!薄靶加^”,長安道觀,在崇業坊。
前兩句寫在前往玄都觀看花的途中所見所聞。首句寫所見,路上灰塵撲面而來,形容路上行人很多?!白夏啊敝妇┏堑缆贰!凹t塵”指灰塵。次句寫所聞,許多人都在熱烈地談著看花的感受。這兩句詩沒有直接描寫玄都觀的桃花,而是利用看花人的熱烈反映,襯托出桃花的繁盛與美麗,構思相當巧妙。
后兩句寫詩人看花后的感慨。三句寫桃樹之多,在我眼前出現了一片花海,真是云蒸霞蔚,末句寫開得這么多這么好的花都是在我離開以后才載種的。言下之意是說滿朝的新貴都是在我被攆走以后才得意的。對當事人來說是不難看出這一點的。
與《慶全庵桃花》相比,這首詩未用典故,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采用比喻的方法,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作者再次被攆出長安,表明這首詩的諷刺效果是很明顯的。同時也表明政治斗爭是多么殘酷。
劉禹錫的兩首桃花詩分別是什么
一、劉禹錫的兩首桃花詩分別是:
1、玄都觀桃花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2、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二、賞析:
這兩首詩沒有正面寫桃花,也沒有形容或描繪它的妖嬈、色香、繁盛、凋零、飄落。
前首詩把桃花開放的地點玄都觀在詩題和詩句中著重點出來,使讀者的腦海里自然升起一個時空動蕩的畫面,涉入歷史動蕩的歷程。詩人把顯赫一時的滿朝新貴比做那紅艷艷、鬧嚷嚷的滿觀桃花,并暗諷他們踩著革新志士的肩膀往上爬。
第二首與前首對照鮮明,桃花凈盡,游人絕跡。當年道士的得意與今朝不知所歸,暗示了官場得失升沉的感慨。這兩首詩都以桃花為核心,抒情感事:借桃花對顯赫一時的新貴進行諷刺、抨擊,又借桃花突出時、空的變化,表現自己堅定的立場和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
讀者通過變與不變的關系,體會到的卻是社會人生的哲理,這種哲理思維,蘊藏在鮮明的可以捉摸的形象中,蘊藏在桃花的前后不同的形象中。
三、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四、作者其他作品:
1、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p>
2、秋詞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4、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p>
5、望洞庭
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文章分享結束,玄都觀桃花攝影和求劉禹錫的《玄都觀桃花》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嗎?歡迎再次光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