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什么意思
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山上有樹木啊樹木有丫枝,心中喜歡著你啊你卻不知道。
這一句話的出處是:先秦·佚名《越人歌》
這一句話完整的原文是這樣的: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這篇文章翻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
今晚是怎樣的晚上啊我駕著小舟在河上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夠與王子同船泛舟。
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棄我,責罵我。
心緒紛亂不止啊,因為能夠結識王子。
山上有樹木啊樹木有丫枝,心中喜歡著你啊你卻不知道。
這里有一些我覺得比較重要的詞匯,單獨解釋給大家看看:
搴(qiān):拔。搴舟,猶言蕩舟。洲:當從《北堂書鈔》卷一O六所引作“舟”。
被(pi):同“披”,覆蓋。
訾(zǐ):說壞話。
詬(gòu)恥:恥辱。
幾(jī):同“機”。
王子:此處指公子黑肱(?-前529年),字子皙,春秋時期楚國的王子,父親楚共王。
悅:喜歡。
只看文章可能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我們得結合文章當時的創作背景來解讀就比較好理解:
據劉向《說苑·善說》記載:春秋時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鐘鼓齊鳴。搖船者是位越人,趁樂聲剛停,便抱雙槳用越語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聽不懂,叫人翻譯成楚語。就是上面的歌謠。歌中唱出了越人對子皙的那種深沉真摯的愛戀之情,歌詞聲義雙關,委婉動聽。是中國最早的譯詩,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結晶和見證。它對楚辭創作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選自《先秦詩文精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版)
故事講的是楚國襄成君冊封受爵那天,身著華服佇立河邊。楚大夫莊辛經過,見了他心中歡喜,于是上前行禮,想要握他的手。襄成君忿其越禮之舉,不予理睬。于是莊辛洗了手,給襄成君講述了楚國鄂君的故事:
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坐船出游,有愛慕他的越人船夫抱著船槳對他唱歌。歌聲悠揚纏綿,委婉動聽,打動了鄂君,當即讓人翻譯成楚語,這便有了《越人歌》之詞。鄂君明白歌意后,非但沒有生氣,還走過去擁抱船夫,給他蓋上繡花被,愿與之同床共寢。
莊辛進而問襄成君:鄂君身份高貴仍可以與越人船夫交歡盡意,我為何不可以握你的手呢?襄成君當場答應了他的請求,將手遞給了他。
既然說到這了,我們就順帶一起來欣賞評析一下這篇文章:
起首兩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洲”,當從《北堂書鈔》卷一O六引作“舟”。“搴洲中流”即在河中蕩舟之意。這是記事,記敘了這天晚上蕩舟河中,又有幸能與王子同舟這樣一件事。在這里,詩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今日”本來已經是很明確的時間概念,還要重復追問“今夕何夕”、“今日何日”,這表明詩人內心的激動無比,意緒已不復平靜有序而變得紊亂無序,難以控抑。這種句式及其變化以后常為詩人所取用,著名的如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的末兩句“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進入詩的中間兩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顯地由相對平易轉為比較艱澀了。這是詩人在非常感情化的敘事完畢之后轉入了理性地對自己的心情進行描述。“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是說我十分慚愧承蒙王子您的錯愛,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緒蕩漾。
最后兩句是詩人在非常情感化的敘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后的情感抒發,此時的詩人已經將激動紊亂的意緒梳平,因此這種情感抒發十分藝術化,用字平易而意蘊深長,余韻裊裊。“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個比興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興起下面一句的“心說君”、“君不知”,又以“枝”諧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樹樹上有枝,順理成章;但在人間社會,自己對別人的感情深淺歸根到底卻只有自己知道,許多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對別人的感情難以完全表達,因此越人唱出了這樣的歌詞。而借“枝”與“知”的諧音雙關關系做文章的比興手法,也是《詩經》所慣用的。如《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觽;雖則佩觽,能不我知”,《小雅·小弁》“譬彼壞木,疾用無枝;心之憂矣,寧莫之知”,即是。這種諧音雙關對后代的詩歌如南朝樂府民歌《子夜歌》等恐怕不無影響。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二句,與《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茝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二句相仿佛(然“山”句為“A有B兮B有C”句式,“沅”句為“A有B兮C有D”句式,亦有不同),也可見出此楚譯《越人歌》深受楚聲的影響。雖然今人所讀到的《越人歌》是翻譯作品,但仍可這樣說:《越人歌》的藝術成就表明,兩千多年前,古越族的文學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我們經常會看到“作者:佚名”,佚名是誰呢?
佚名亦稱無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間、不知由誰創作的文學、音樂作品會以佚名為作者名稱。
《光與夜之戀》星光展館不同主題對應標簽介紹
光與夜之戀星光展館不同主題對應標簽是什么?《光與夜之戀》游戲中星光展館很多玩家不知道怎么玩,那么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光與夜之戀星光展館不同主題對應標簽,有需要的小伙伴不要錯過了。
《光與夜之戀》星光展館不同主題對應標簽介紹
星光展館不同主題對應不同風格的服飾直接在對應標簽下選擇更快一些
晨曦少女對應:清純,中性,古風,簡潔
山有木兮對應:復古,優雅,清純,古風
璀璨星光對應:復古,華麗,神秘,xinggan
時尚先鋒對應:復古,優雅,中性,簡潔
淑女品格對應:復古,優雅,清純,華麗
歷史上有哪些“斷袖之癖”的名人
古代一些人為什么會有喜歡男子呢,都有什么故事讓他們變成這個樣子,為何在現代的同性不得世人贊同呢?你知道歷史上偶哪些這樣的“斷袖之癖”的名人?
漢朝的哀帝和成帝都有斷袖之癖,當然哀帝的故事那是說了又說,沒有什么新意。成帝和張放的故事也許比他們還精彩,成帝是一個不喜歡處理繁瑣的國事的人。
他的第一個愛人便是張放,為了表示對張放的寵愛,還把自己皇后的親侄女送給張放,當做定情信物。不喜女子,卻寵愛男子,讓許皇后的家人和其他外戚非常的不滿,以此為借口夸大攻擊張放禍害成帝。最后張放被皇太后流放到偏遠的地方,隔開他們二人,當然地域的隔閡無法打破他們的愛情,兩人依舊有來往。
東晉桓玄寵愛的丁期,傳說這個丁期是個美貌的男子,每次群臣議論朝政的時候,丁期都會坐在他的后面,吃飯的時候,吃完盆中食物,便直接把盆子遞給他,即使是很多客人在場也照樣如此。當桓玄兵敗的時候,丁期用自己的身體為他擋刀。
一個人不管是男女之間,還是同性之間,只要能為了對方著想,那便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愛情。如果只是為了一時的樂趣,丁期不可能會為了桓玄擋刀,用自己的生命護住愛人。
陳文帝是陳朝建立者陳霸先的侄兒,是南北朝時期南陳的君王。他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君王,被他的叔父稱為能夠振興家族的人,而事實證明,他的為政舉措楚楚以老百姓的利益著想。文帝有一個寵愛的臣子名叫韓子高,這個人是他在當臨川王時遇到的一個美男子,算是一見鐘情。從此以后不管去到哪里,文帝都會把他帶在身邊,就連他的妻子都沒有那么好的待遇。
當然因為文帝是算是一個明君,對于他和韓子高的愛情故事被后世之人寫在小說之中,就如同這些作者親眼看到的一樣。明朝有一本書《男王后》,便是以他二人為主角著作的。
斷袖之癖從古便有,不用覺得新奇,如果覺得很奇怪,那只能說知道得太少了。
關于山有木兮光與夜之戀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