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考級七級曲目:左手練習曲、山娃和兒童舞的曲譜
對中國鋼琴教育現狀的擔憂(原創)
(如果您不想毀了孩子的前途,請耐心看完(本人空間定期補充,請關注)
讓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藝術教育,這本是一件好事,家長的攀比心理催生了少兒藝術培訓市場,各種培訓機構遍地開花,其中不乏濫竽充數誤人子弟者。有說是上海音樂學院畢業的,有說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拒查,情況純為欺騙。個別教師可能到過這些學校短期培訓,于是就稱自己是某某學校畢業的。對業余授課教師隊伍進行規范管理,教育家長選什么樣的教師,這都是迫在眉睫要解決的事。
好老師的標準是什么? 1、一定要看鋼琴老師的實際演奏能力(自己都彈不好的人怎樣教別人?)怎樣叫做彈得好呢?說的俗一些技術(即彈得快,彈不快的人方法上肯定有問題,家長最常犯的錯誤是沒見老師真正彈過大曲子,許多鋼琴老師只能做一些簡單的 599,740的示范,要知道這太算不了什麼了,小孩的曲子都是很簡單的。一個合格的鋼琴老師必須能夠很好的彈奏譬如:李斯特的狂想曲,肖邦敘事曲、協奏曲,貝多芬奏鳴曲(黎明、悲愴等)、巴赫三部創意曲以上、等等,在技術上不應有很大負擔。由于家長對鋼琴的無知,導致見老師能彈《獻給愛麗絲》《夢中的婚禮》《土耳其進行曲》就覺得水平很棒,其實這些全都是業余6級左右的曲子,根本不能體現教師水平,說句俗話,不怕沒好貨,就怕貨比貨。多拿你的老師跟郎朗、李云迪等鋼琴家比,水平越接近越好。還要廣泛接觸如海頓、克萊門蒂、舒曼、拉赫馬尼諾夫、德彪西、拉威爾、等古典浪漫現代時期的作曲家的作品。2、當然只有技術沒有音樂算不得一個好的演奏著,要用一流的樂感和對作品的準確分析演奏出作曲家靈魂。3、好的老師還要有非常棒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教學。4、對古今中外的音樂文化史有基本的了解,對各個作曲家的風格要爛熟于心。5、最好是大學專職鋼琴教師(不要相信那些社會辦學者)6、不要認為音樂學院畢業的一定彈教俱好,好多人在考音樂學院之前還是很努力的,考上后以為萬事無憂,四年時間很少練琴,這種人的教學能力你相信嗎?只有大學期間甚至工作之后還堅持練琴、拜師、鉆研的老師才可以信任。
學生彈得好不等于老師教得好:許多老師常用的伎倆是:我的學生在某某大賽中得了金獎,所以你應該相信我教的好。乍聽起來是很有道理,其實不然,第一:他所展示的學生獲獎照片真的是他的學生嗎(有的老師是借用別人的學生)第二:就算是他的學生,又跟他上過幾節課呢?許多鋼琴老師(尤其是機構)到處挑選那種“天才”兒童免費為他們上課,定期介紹到音樂學院教授那里去上課,私底下跟家長商量說是對外稱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學生。每次遇到重大場合讓學生出來表演以展示該機構的教學成果。娛樂界這種現象比比皆是,一個名人出名了,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一夜之間冒出來許多自稱是這位名人的老師的人,小則曾經教過她,大則是他的恩師。當然其中有一些是曾經指點過他,但也就是幾節課的時間,難道是這幾節課造就了他的成功嗎?只能說這位老師比較幸運,像中彩票似的遇到了未來的潛力股,這種現象多出現在某些年長的教師身上,很簡單,教的年頭多了,按百分比自然會遇上那么幾個有才的,尤其在8、9十年代整個省里搞藝術的教師就沒幾個,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學生,就算學生不出名,學生的學生也總有那么一兩個好的。然后就說是自己的徒孫,中國人是很相信權威和年齡的,藝術界按資排輩兒現象嚴重。家長們也不明以為越老越權威,實際上大多數在8、9十年代開始教學的老教師用的一直是老教法,幾十年來并無改進,反而是忙于賺錢、養家、評職稱、等等荒廢了技藝,這一點很容易得到例證,目前就職于大學、高中、藝術學校等各單位的老教師,無論聲樂、鋼琴、都比不上剛畢業的大學生,但他們在那個位子上就有學生相信,找他們上小課,這樣一來最倒霉的還是學生》
這些年來各類媒體和專家學者都在探討一個同樣的問題,所謂音樂考級的功利性之危害以及考級該何去何從。我認為,我們不要回避音樂考級的功利性。我們都是生活在世上的普通人,學習音樂和學習其他門類的知識和技能究其目的性是一樣的,或是作為職業,或是作為愛好,或是作為消遣。而家長們的初衷也是這樣:有的是為孩子日后的升學做準備;有的是,希望孩子多學一門技能,所謂“藝多不壓身”;有的是,希望孩子將來以此為業;還有的,就是因為孩子有這方面的興趣,以后是否作為職業,也無所謂。可是一旦考級和升學、就業掛上鉤,就難以逃脫“功利”二字。筆者只想告訴家長們,如何確立學琴的目標;如何甄別好的鋼琴老師;如何學琴,如何做到不半途而費,真正學下去。
我認為,解決這些基本問題,對于琴童的家長們是最迫切的。否則,不僅浪費了很多金錢,大量的精力,而且虛度了孩子們的寶貴童年。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們,付出了那么多,為什么有的人看不到一點效果呢?學琴畢竟要有一個回報,才算“不虛此學”。既然花了如此大的代價,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是否可以找到正確的學琴之路,真正掌握一門技能,終身受用。其實,只要這些家長多了解一些有關的知識,就可以避免這樣尷尬的局面。
近日讀了一篇文章,題目為“劉詩昆痛批中國鋼琴教育現狀”,文章中提到了現在的“鋼琴熱”在社會中一些不好的現象,鋼琴老師不夠專業,沒有資格,在劉詩昆看來,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合格的?“十年以上專業訓練,這是最基本的。”劉詩昆的回答帶著不容置疑。可現實遠非如此。如果深入各種琳瑯滿目的鋼琴培訓班,除了正統鋼琴系畢業的學生,你會發現師資隊伍多是這樣的分布:既有原來學民族樂器如二胡、琵琶的,也有學聲樂、甚至音樂理論的。某些老師,上課從不示范,拿個譜子就讓學生練,上完課劃個鉤又讓帶回家練,“只求應付了事,可能自己都不會彈。”讓劉詩昆無奈的是,“鋼琴老師”越來越多地被人們賦予一些象征性——良好的社會地位、豐厚的經濟收入、輕松的自由職業狀態。自然地,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非專業者,沖著這股吸引力而來。琴童數量快速增長,師資卻遠遠跟不上,專業老師經過十年學習,“好容易出來一個,又只能一對一教幾個學生。這種情況下,誰也避免不了濫竽充數者。”
機構和鋼琴老師太會包裝自己:名人們普遍沒有社會責任感,用自己的名聲在全國各地辦中心,實際師資情況根本不去監督,只要該加盟機構每年交加盟費管他招的老師是何水平,這個經濟賬很清楚:招好的老師,人家要的課時費高,相對機構賺的就少了,不如招些水平差的、沒工作的,利用機構的關系跟全國各個名人合個影,包裝一下,就說是某某鋼琴家定期為中心老師進行指導,該老師的教學水平得到大師的稱贊,這是個商業化的社會,所有的事情只要有錢就能運作,與名人拍廣告太類似了,只要給錢,大腕們才不管他代言的這個東西是真是假呢,只要笑臉相迎,金元加甜蜜蜜,伸手不打笑臉人,大師們往往不會駁人家面子,合個影,寫個寄語,提個詞,某某大師參觀某個琴行給予該機構極高的評價等等很順利成章的就出現在官方報道上(現在發表文章只要給錢,報社哪管你的真實性,沒有人跟錢過不去)大連大多數機構我都去過,深為大連鋼琴界驕傲,竟然多半都是我國幾位鋼琴教育泰斗的學生,其親密合影猶如家人般和諧,令我深深“羨慕”,鋼琴教育大師只有幾十位,而鋼琴教師確有幾十萬之眾,如果這些人都長期跟大師們學習(大師們怕要被累死了)實際情況是只上過一節課,甚至一節沒上過,去拜訪的目的就是合個影,不要去機構學鋼琴,比如你選的老師是100一節,你把錢交給機構,他們基本是五五分的,老師只能得到50元。而真正到老師家里學這100全是老師的,這代表什么?該老師家里學生太少,閑暇時只能去機構受人剝削。為何學生會少?就是水平不行嘛。所以去機構干的就是這個情況。可憐家長的錢被兩撥人瓜分。幾乎所有機構都會請一位當地鋼琴界權威做他們的教學顧問,該顧問的教學水平往往還不錯,請他的目的一:他也教課,課時費貴得很,因為人家在家里帶學生都是當地最高價比如200,在該機構一般都是300(機構要賺一部分)目的二:慌稱該專家長期培訓該中心教師,帶領他們搞科研,實際上能混到這個檔次的人根本沒時間做這些工作,即便教研最多一個月一次,對中心教師水平的提高作用甚微,不要以為長得老的就一定是權威,本人對當地各辦學團體了如指掌,也熟知當地所謂專家的教學水平,用我們音樂學院的理念來看,方法太成問題了。沒有音樂學院的省份。鋼琴教育水平很難與國際接軌,僅有的少數音樂學院科班出身的難以支撐整個教育市場,天賦好的學生大都被機構忽悠去,有實力的老師只能收一般的,學生素質差老師水平再高也出不了成績,惡性循環下去,機構越做越強,越強越有吸引力。。。。。。
各團體與培訓機構狼狽為奸:目前以辦比賽為,生的單位越來越多,許多比賽金銀獎比例高達30%,真是可笑至極。金銀獎選手無非一個證書,一個獎牌總成本不足8元。而選手的報名費高達200---300,各培訓機構樂意與他們合作,哪個機構送的人多給的金銀獎比例就高,有人可能會說,我參加的比賽都是國際比賽分賽區,咋會不正規?殊不知只要給了承辦費,給多大比例的金獎還不是承辦方說了算,然后把這些選手獲獎的照片放在他們中心,無疑會蒙騙大多外行的家長,許多家長看孩子拿了個金獎,以為很了不起,殊不知真正去考音樂學院附中才知道水平差得遠,當然培養的孩子能考的上附中也不見得他教的一定好(考音樂學院也看關系的)沒靠關系的才是真正好(這個很難監督,沒有人承認自己找了人)。幾乎所有上規模的培訓機構的老板都是40歲左右的那一撥人,這些人當年大都是音樂教育專業出身(因為當年考音樂學院相當難),接受的鋼琴教育及其粗淺,加上這些年忙于機構的日常事務,大都荒廢練琴,先天不足加后天缺鈣,使得他們越來越遠離鋼琴藝術,漸成為“商人”但這群人社會經驗豐富,是新中國第一批出道的機構創始人,社會關系廣泛,跟當地青少年宮、音協、歌舞劇院、等所謂政府機構關系曖昧,想要個“某某人民政府授予優秀社會辦學機構”等等榮譽。簡直易如反掌。于是乎他們的中心往往耀眼奪目,各種榮譽滿墻都是。極具迷惑性,家長看了腿都邁不動了,往往匆忙交了幾個月的學費。他們靠自己的名望往往很拽,課時費動輒跟大學教授一樣:(150-----200)家長普遍有著不正常的心理,一是以為越貴越好,二是以為教師越老越好,三是以為該中心越華麗、規模越大越好。提到少年宮、歌舞劇院,你不要以為他是政府辦的,可以信任,實際上目前都是被私人承包了,用啥樣的老師完全老板說了算。
各種藝術學校誤人子弟:先說最好的藝術學校比如省藝校、市藝校。不要以為他們是公辦學校就正規的很,其實1、學校里烏煙瘴氣,早戀、網游、賭博風氣嚴重。簡直像黑社會。2、這種學校的老師大都是靠關系進去弄到編制的,多為紈绔子弟,在音樂學院上學時本是游手好閑之輩。無真才實學。沒有關系而有真才實學的老師往往對這等美差望洋興嘆,私立藝校更是不能考慮,辦公室貼了滿墻的歷年考入音樂學院的學生名單,都是在做假,校長知道沒人會去查的,也不違法。不知為何那么多的人相信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楊峻談中國鋼琴教育現狀:一個優秀的鋼琴老師他是要有多年的經驗的積累和對這個事業的忠誠,我覺得他才是一個合格的鋼琴老師。現在學琴的孩子那么多,我也相信有一大批不合格的老師在那里教學,甚至有些誤人子弟的教學都有,有的連五線譜上要求的知識要點都不清楚就開始教學了,讓人痛心啊。居然還可以大批的教學,我覺得這個現象是嚴重的。不要以為我今天買了架鋼琴,然后隨便找個老師來學習,再然后希望孩子有很大的成就,那些沒有接受錯誤指導的孩子要比那些接受錯誤指導的孩子要好教學得多。我們應該愛護兒童特別是這些鋼琴學童,讓他們有一個健康正確的學習環境。
不要學電子琴:鋼琴對手型、指法等有其特定的要求。到時候改的時候非常費勁
篇幅、時間、精力限制,各種問題不能詳盡解析,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引起有良知的同仁的注意,揭露中國鋼琴教育之弊病,弘揚正氣,為了家長、更為了可憐的琴童,他們跟某些老師學許多年,一心想考音樂學院,在不斷的考級通過、比賽拿金獎的幻境中度過了珍貴的少年時光,原以為一切都會順理成章,卻在參加音樂學院鋼琴系的考試中一敗涂地,十幾年的努力,一家人的希望、心血、汗水、金錢所有的一切付諸東流,我相信多數家長不是抱著花錢讓孩子學著玩的態度的,都是學學看,如果孩子天賦很好,進步比別的孩子快,再做是否走專業道路的抉擇,但選錯了老師,孩子長時間水平停滯不前,你會誤以為孩子沒天賦,多么可悲,我再次提醒家長注意:“不要看廣告,要看療效”
鋼琴曲孤月華章作者是誰
孤月華章
流派:輕音樂
表演者:鮮遠
歷時半年多的時間完成
"孤月華章"描繪的是一個幻想的世界(可以理解成異境,夢境,幻境).若把這個標題換成"幻想曲第二部"也是完全可以的,只不過孤月二字能暗示聽眾這是以夜為背景的,聯想到陽光之類的就不太好了:)同時這兩個字也能給作品奠定一個基調,即這是一個人的世界,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的隨想."孤月華章"雖是幻想出來的世界,但其中2,3,5都是以現實生活中的點滴為基礎的,而"孤月華章"的世界就像是現實生活的一個投影,只不過投影過來的東西是進行了"處理"的.下面來分章介紹一下.
1.序.
這像是自己先給自己講了一個故事,其實也就是決定了作品的風格.后面作品在風格上都會圍繞它轉.現在要回憶起來當初是怎么寫下"序"的還真不容易,畢竟過了半年多了,只是記得當時打算寫個套曲,由于時間緊迫就只寫了個前奏曲(序).還和別人開玩笑,說不知道這曲子要"斷章"多久.之所以說"序"決定風格,大家可以看它一出來的和聲進行.這個和聲進行在后面所有章節都能找到.這也是5個樂章最隱秘的聯系了~
2.花如雨.
這一章的曲譜上傳時間是6.13,其實早在三四月份就寫得差不多了,只是一直沒有時間制譜而已,不過也是件好事,花如雨是修改得最久的一章,也是我最滿意的一章.一天看見那些熟悉的桃花隨風飄落.美好的事物在我眼前逝去,讓我聯想到高中生活即將結束,很多東西也會隨著離別而消逝.不由得感傷起來,于是以這份感傷寫下了花如雨.順便說說這張的演奏問題.很多朋友問57小節那段快速的引子變奏如何彈好.其實那段看起來很難,彈著其實不折磨人.比起之前的作品,這首在可彈性上下了更多的功夫.ove上的音效是由慢加快,如果真人演奏也如此的話就有點困難了,建議每一小節先由慢到快,過了最高音再減慢.然后下一小節也如此,這樣既有起伏感,彈奏起來也輕松了不少.
3.月行者.
第三章也是高考前寫的,可以說是以奮斗為主題的作品,之前說過,現實的東西"投影"到孤月華章時會"處理"一下.所以就有了月行者這個形象:月下旅行的孤影.月行者作為整部作品第三首曲子,給了它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和前兩張都有著聯系,整體情緒和"序"是一樣的,并且在中段離調的時候(39-42小節)更是"序"主題的變奏,而一出來的引子則是繼續著"花如雨"的感覺,也是為了表現一種畫面感:夜花飛,俠遠行.以上是承上,那啟下是怎么來呢?不少朋友已經留意到了月行者的66-73小節的那個高聲部旋律6325-6327,這個主題貫穿了第四章和第五章.那么先說第四章吧.
4.星夜碧波
星夜碧波和前兩章不同,這是一首純幻想型的作品,其介紹這里就復制一下譜子下面的話把.
星夜,
舟行碧波,
似夢非夢,
憂思隨風而飄,
無拘無束,
掙脫了時間與空間的束縛.
凄凄長夜,
心為景醉.
提一下"掙脫了時間與空間的束縛"這一句,其實就是在那段快速跑動體現的.而掙脫后的感覺則是在后面的108-122小節.而這一段則是第三章6325.6327那一段的變奏,形式變了一下而已.而一出來的左手部分632532.也是6325這個小主題的變奏.
5.幻之盡.
以6325為核心主題來發展的,"盡"可以理解為幻境的邊境,幻想的結束,也有朋友拿盡與"幻想曲"的永恒做比,也是一種不錯的理解.這一章融合了前面的所有章節,有個小失誤,就是譜子忘記標注小節數目了,這里就不方便討論哪些地方是哪一章的變奏,就說一點吧,末尾處是兩個主題的合奏,左手高聲部是"序"結尾時的主題,右手又是632532.
"幻想的盡頭就是要面對新的現實,必然充滿著留戀與不舍"
幻之盡正是如此.
鄭源幸福戀人樂譜及歌詞
《幸福戀人》樂譜
《幸福戀人》歌詞男:輕輕的我唱首歌,送給最心愛的你
讓你聆聽這個世界的美麗
慢慢地用心聽,冰雪融化的聲音
艱辛的路程還有我陪著你
女:親愛的我謝謝你,陪我共度夜的黑
拂去我心中深深的傷和痛
我會去用心聽,慢慢感受你的心
有你的愛在身邊如影隨行
男:有首歌這樣唱,相愛的人不受傷
女:有句話這樣講,相守的'人不能忘
男:一輩子一段情,一份甜蜜蜜的時光
合:幸福寫在臉上
男:有首歌這樣唱,我會愛你到天荒
女:有句話這樣講我會做你的新娘
男:一輩子一段情一份甜蜜蜜的時光
合:讓我牽著你一起唱
男:親愛的我謝謝你,陪我共度夜的黑
拂去我心中深深的傷和痛
女:我會去用心聽,慢慢感受你的心
有你的愛在身邊如影隨行
男:有首歌這樣唱,相愛的人不受傷
女:有句話這樣講,相守的人不能忘
男:一輩子一段情,一份甜蜜蜜的時光
合:幸福寫在臉上
男:有首歌這樣唱,我會愛你到天荒
女:有句話這樣講,我會做你的新娘
男:一輩子一段情,一份甜蜜蜜的時光
合:讓我牽著你一起唱
男:有首歌這樣唱,相愛的人不受傷
女:有句話這樣講,相守的人不能忘
男:一輩子一段情,一份甜蜜蜜的時光
合:幸福寫在臉上
男:有首歌這樣唱,我會愛你到天荒
女:有句話這樣講,我會做你的新娘
男:一輩子一段情,一份甜蜜蜜的時光
合:讓我牽著你一起唱
我們要做一對幸福的戀人
《幸福戀人》創作背景嚴寒的深冬,一種舒適的聲音能給飽受寒冷的你帶來了濃情暖意,他就是我們的鄭源。賴殷盛作詞、作曲給打造情歌,是鄭源以最真誠、最暖意的情歌帶給所有喜歡他的人們最好的新年禮物。
《幸福戀人》歌曲鑒賞零落的幾下鋼琴聲,漸漸的引領著你步入鄭源的情感階梯,在傷感情歌的演繹上,鄭源有很突出的表現,傷情傷悲但不過火,
曾經有人懷疑過鄭源感情的征途是不是很坎坷,為什么演繹傷感情歌會那么讓人感動,但鄭源都一笑置之,也許是他在情感方面有天生的敏銳觸覺。其實鄭源演唱浪漫溫馨情歌也是很動人動情,《幸福戀人》——鄭源與沈丹丹的首次親密合作,也一次意料之外的搭配。歌曲起始響起的輕松旋律,加之沈丹丹清脆亮麗的和聲,給聽者一種春天的體驗,舒適、溫暖,鄭源溫柔、體貼的表現更能讓聽者在這個寒冬季節里感到心暖。同時歌詞里甜蜜蜜的表達,是幸福與浪漫的體現;一句句的戀愛物語,讓情侶們在這個情人節里更溫馨、更浪漫。
關于本次光與夜之戀所有鋼琴曲譜和鋼琴考級七級曲目:左手練習曲、山娃和兒童舞的曲譜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