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英雄電影的完整故事線
按故事發展順序排列的漫威作品(包括電影和美劇,表明第幾季或者第幾集的都是美劇,沒標的是電影)如下:
《美國隊長》→《特工卡特》第一季→《特工卡特》第二季→漫威短片《探員卡特》→《鋼鐵俠》→《鋼鐵俠2》→漫威短片《尋找雷神錘子路上發生的趣事》→《無敵浩克》→漫威短片《神盾顧問》→《雷神》→《復仇者聯盟》→漫威短片《47號物品》→《鋼鐵俠3》→漫威短片《王者萬歲》→《神盾局特工》第一季1-7集→《雷神2:黑暗世界》→《神盾局特工》8-16集→《美國隊長2》→《神盾局特工》17-22集→《夜魔俠》第一季→《銀河護衛隊》→《神盾局特工》第二季1-10集→《杰茜卡·瓊斯》第一季→《神盾局特工》第二季11-19集→《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神盾局特工》第二季20-22集→《蟻人》→《神盾局特工》第三季1-10集→《夜魔俠》第二季→《神盾局特工》第三季11-19集→《美國隊長3》→《神盾局特工》第三季20-22集
《閃閃的紅星》故事梗概
《閃閃的紅星》故事梗概
故事以一九三七年紅軍長征作故事背景。江西柳溪村內,一名天真活潑的小孩潘冬子,本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但成長到十歲后,便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冬子的父親是一名紅軍戰士,在村中對抗奸角土豪胡漢三,卻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紅軍赤衛隊員所救,從此冬子對赤衛隊隊長修竹極度崇拜。柳溪村在赤衛隊的保護下過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好景不常,紅軍要遠赴長征,冬子父親亦要隨行。父子分別在即,潘父贈送一顆紅星帽徽予冬子以作鼓勵。父親離開后,柳溪村只留下少量赤衛隊員駐扎,大漢奸胡漢三在此時雇用了一批冷血殺手返回柳溪村,重新霸占柳溪村,冬子只好與母親隨赤衛隊遠走避開。
赤衛隊在一次策劃反擊中,潘母為救所有人犧牲了。從此冬子在父母均不在身邊的環境下,在失敗及挫折中成長,冬子自強不息,性格逐漸堅強,從一名剛愎自用的小孩,變成一個真正勇敢的熱血少年。
《閃閃的紅星》介紹
《閃閃的紅星》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薄貫軍、高保成、劉江、李雪紅主演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
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該片于1974年10月1日在中國上映。
角色介紹
祝新運飾演潘冬子(后化名郭振山)
潘冬子機智勇敢、大膽果斷、疾惡如仇的性格特色,最終和父親終于見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形象
潘冬子是紅軍的后代,在經歷了革命斗爭的洗禮后終于成長為一個英勇機智的革命戰士。他的天真、純粹和浪漫的革命情懷,雖然顯得稚嫩但充滿了童真。他既是一個時代的英雄,更深刻地折射出人們渴望真善美反對假惡丑的審美要求。潘冬子的形象順應了時代的呼喚,反映了人民的心聲。
影片評價
該劇是一部較優秀的兒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
官方劇照(共3張)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為人物中心安排情節,設置矛盾,體現了主人公在黨和前輩的教育、幫助下,逐漸成熟起來的過程,將他愛憎分明、不畏艱險、機智勇敢、純潔質樸的性格特征刻劃得比較突出。(新浪網評)
名人的成長故事
多給你幾個
1796年的一天,德國歌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很有數學天賦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數學題。
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青年做著做著,感到越來越吃力。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見我每天的題目都做的很順利,這次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現有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有什么幫助。
困難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尋求答案。
終于,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于做出了這道難題!
見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青年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個通宵才做出來。”導師請青年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的面做一個正17邊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個正17邊形。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牛頓也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多年以后,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
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我們往往能夠做得更好!
------------------------------------------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后,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經傳,曾先生后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溫馨提示: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
趙修復,我國當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類學家。
趙修復小時候是個頂頑皮的孩子。他經常和村里的孩子們到野外玩,特別喜歡各種蟲子。
有一次,趙修復和另外一個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顆樹上掛著一個蜂窩。他對哪個孩子說:“大家都說蜂窩不能捅,一捅,蜂就出來蟄人。我們想個什么法兒捅它兩下,怎么樣?”那個孩子來勁了,說:“好哇!你說怎么辦吧!”趙修復歪著腦袋想了想說:“這樣吧!我們回家去拿一頂蚊帳來。不過可別讓大人知道!”哪個孩子便跟著他去了。他倆拿了一頂蚊帳,又回到那顆樹下。
趙修復爬上術,從樹枝上吊下一根繩子,把蚊帳掛上。然后和那孩子縮到蚊帳里,用一根長長的竹竿拼命捅蜂窩。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順著竹竿飛過來,想蟄人,可是蚊帳穩穩當當地把蜂擋在外面,那個孩子跳著叫著:“好哇!好玩!趙修復也開心地笑起來。他捅夠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飛走了再取蚊帳,便坐在蚊帳里看著蜂飛來飛去。蜂發現捅自己的窩的竹竿沒有了,便成群結隊地飛回去重修蜂窩。趙修復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們怎么會和人一樣修房子呢?”從此,他對昆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暗暗下決心:“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這些小動物。”
上學后,他更喜歡昆蟲了,老是一個人趴在地上看螞蟻,或抓個蜻蜓、蝴蝶什么的小蟲子,仔細地觀察、研究。
一天,放學后,趙修復和同學們一起回家。路過廁所時,趙修復讓同學等他一下,說要上廁所。可是一鉆進去半個多小時還不見他出來。同學急了,掩著鼻子到廁所里看看他出了什么事。一走進去,又好氣又好笑。原來趙修復發現了一種會跳的蜘蛛在捕吃蒼蠅,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記了外面的同學在等他。
趙修復年幼時,就是這樣喜歡和昆蟲打交道,長大后,他真的干上了研究昆蟲的工作。
*---------------------------
少年時代的茅盾有廣泛的興趣愛好。他十分愛看“閑書”。一次放學回家,他在放雜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記》。盡管這部書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跡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書一拿到就愛不釋手,揀那些可以看的章節津津有味地讀起來。茅盾的父母對此并不阻止,還找來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記》給他看,抽空給他講《西游記》中的故事,與他談論書中人物的功過是非。父母還諄諄教導他,看小說不能只揀插圖有趣的那幾回看,而要細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語文有長進。茅盾讀高小以后,讀小說的興趣更濃了。《三國演義》、《水滸》、《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古典文學名著,他都抽課余時間,廣泛涉獵。這為他后來研究古典文學和進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許是受舊小說中那些精美插圖的感染吧,少年時代的茅盾很喜歡繪畫和篆刻。他學繪畫不僅認真臨摹《芥子園畫譜》,練好基本功,而且喜歡變化和創新。茅盾的母親找來好幾本不同的畫譜,讓他細細加以揣摩,博采眾長,畫出新意。茅盾學篆刻用的刻字刀,還是他自己用一段傘骨自制的哩。除了看小說、繪畫、篆刻、唱歌,茅盾還進行農事觀察。每年養蠶時節,茅盾特別興奮,放學后就圍著母親問這問那。母親就叫兒子拿蠶具,喂桑葉,引導他細心觀察蠶兒從“收蟻”到“上簇”整個生長過程的變化情況。茅盾后來創作小說《春蠶》中運用的養蠶知識,就是這個時期積累起來的。直到晚年,茅盾還深情地說:“我童年時最有興趣的事,現在回憶起來宛在眼前的,就是養蠶。”
---------------------------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國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英國的一個窮教師家里。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家去世了。年幼的艾米莉和姐姐夏綠蒂,一同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每天,姐姐都要到有錢的人家去當家庭教師,她就在家里做家務。艾米莉非常喜歡文學。爸爸的書,她早就反反復復地看過幾遍了,她多想能有些新書啊!可是家里窮,沒有錢讓她去買書。她只好到處向人家借。為了看到更多的書,她抓緊一切時間:做菜時,一手炒菜,一手端書;到市場上去買東西,也往不了帶上心愛的書,有好幾次她險些撞上了馬車。
有一次,艾米莉洗完衣服,開始做午餐了,她把面包送進烤箱烘烤,自己就在一邊看書。這是一本新借來的小說,書中一個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完全沉浸在悲哀之中,根本忘記了烤箱中的面包。這是,姐姐回來了,一進門,感覺有股什么怪味道,就喊了聲:“艾米莉,什么東西烤糊了?”艾米莉此時正傷心地擦著眼淚,沒有聽到姐姐的叫聲。夏綠蒂到處聞聞,發現烤箱正開著,那味道正是從那兒傳來的。她趕緊跑過去關了電閘,然后端起烤得黑糊糊的面包,遞到艾米莉眼前。艾米莉吃了一驚,抬起頭,紅紅的眼睛望著姐姐:“這是什么?是那可憐的小女孩的午餐嗎?她一直都吃這種黑面包……”夏綠蒂知道,妹妹看書又看呆了,便笑著說:“不,這是我們幾個可憐的小女孩的午餐!”艾米莉這才想起,面包早就該取出來了。
艾米莉就是這樣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一個心思看書,琢磨,就這樣看了許多好書。后來,她開始寫作。經過不懈的努力,她終于寫出了一部文明世界的作品——《呼嘯山莊》。
-------------------------
林巧稚是我國著名的婦產科專家,她治好的病人不計其數,經她親手接生的孩子更是成千上萬。人們非常尊敬她。她剛剛生下來的時候,家里卻因她是女孩子,一點兒也不喜歡她。
巧稚是個聰明的孩子,到了該讀書的年齡時,哥哥和弟弟都背著書包高高興興上學去了,而巧稚因為是女孩,被爸爸留在家中,她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哥哥、弟弟上學。可她非常想讀書,于是,就去求媽媽了。
媽媽心軟,總算答應讓好去試試看。巧稚高興極了,對媽媽說:“我一定好好學!”
上學后,巧稚學習很認真,許多男同學的成績都比不過她。男同學不服氣地說:“一個小丫頭,看她有多能!?”
一次,期末考試快到了,同學們都緊張地復習功課,課間休息時,巧稚和幾個女同學在討論問題。幾個男生朝著她們大聲地叫著:“這次考試可難啦,你們女生準要考‘糊’,能及格就不錯了。”巧稚聽了“呼”地一下站了起來,理直氣壯地說:“女生怎么啦?女生照樣拿第一。咱們比比看!男生拿100分,我就拿110分!”
為了這句話,巧稚加倍刻苦學習。別人看一遍書,她就看三遍書,別人做一道題,她就做10道題,別人9點鐘睡覺,她卻要到深夜11點或12點鐘睡,樣樣都要比別人多花功夫。
不久,考試到了。巧稚每堂考試都認真地答題,仔仔細細地計算。考試完了,成績一公布,林巧稚果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男生不得不佩服地說:“林巧稚真行!”
以后,巧稚自己說的這句話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樣樣都要拿“110分”,樣樣都要比男生強!她靠著頑強的毅力、刻苦的精神,不斷進取,努力奮斗,終于成為我國第一流的婦產科女專家。
-----------------------
蘇步青出生在貧苦的農民的家里,從小就在地里勞動: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時他想,這輩子準沒有讀書的機會了。
恰好,村里一戶有錢人請了家庭教師,教他的公子讀書。蘇步青有空,就在窗外聽聽,隨手寫寫畫畫。想不到這一來,那位公子沒學好,蘇步青卻學到不少知識。他的叔叔見他這么想學習,便拿出錢,說服步青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高小去讀書了。
在高小的第一個學期,他考了個倒數第一名,陳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熱忱地鼓勵他。這使蘇步表大受感動,決心發憤圖強。真下了決心,情況就不一樣了,從第二學期起一直到大學畢業,他每學期都考第一。
蘇步青是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典范。他從小學起,就抓緊讀了好多好書。進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師一看,那寫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傳》的寫法,便懷疑這是不是蘇步青自己寫的。上課時,老師要考考他,隨便點了《左傳》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說說寫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錯地把那篇文章背給老師聽。這使老師和同學們大吃一驚。他讀《左傳》讀得能夠背出來了!這是“零布頭”幫了他的忙啊。蘇步青晚年,事情更多了,可他還是寫出了許多數學著作和其他文章。他自己說,這也是抓“零布頭”抓出來的呀。
-------------------------
外國報紙曾經這樣介紹華羅庚:“他的研究著作范圍之廣,足以使他堪稱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學家之一。”
“他是哪個大學畢業的?”如果你這樣問的話,答案會讓你大吃一驚:他只讀過初中,根本沒上過大學!他的成功,靠的是頑強、刻苦的自學。
華羅庚原來也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數學才能。有一次,數學老師出了一個中國古代有名的算題——有一樣東西,不知是多少。3個3個地數,還余2;5個5個地數,還余3;7個7個的數,還余2。問這樣東西是多少?——題目出來后,同學們議論開了,誰也說不出得數。老師剛要張口,華羅庚舉手說:“我算出來了,是23。”他不但正確地說出了得數,而且算法也很特別。這使老師大為驚詫。
可是,這位聰明的孩子,在讀完中學后,因為家里貧窮,從此失學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雜貨店做生意,賣點香煙、針線之類的東西,替父親挑起了養活全家的擔子。
華羅庚仍然酷愛數學。不能上學,就自己想辦法學。一次,他向一位老師借來了幾本數學書,一看,便著了魔。從此,他一邊做生意、算帳,一邊學數學。有時看書入了神,人家買東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鋪關門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數學王國里盡情漫游。一年到頭,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幾個小時,鉆研那些借來的數學書。有時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數學難題的解法,他準會翻身起床,點亮小油燈,把解法記下來。
正在他卻得了傷寒病,躺在床上半年,總算撿回了一條命,但左腳卻落下了終身殘疾。在貧病交加中,華羅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數學研究上,接連發表了好幾篇重要論文,引起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注意(我們會在熊慶來的故事里,講到這件事)。
1932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一名管理員。他一人要干幾個人的事,仍繼續自學課程,還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寫論文。
---------------------
少年時代的茅盾有廣泛的興趣愛好。他十分愛看“閑書”。一次放學回家,他在放雜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記》。盡管這部書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跡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書一拿到就愛不釋手,揀那些可以看的章節津津有味地讀起來。茅盾的父母對此并不阻止,還找來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記》給他看,抽空給他講《西游記》中的故事,與他談論書中人物的功過是非。父母還諄諄教導他,看小說不能只揀插圖有趣的那幾回看,而要細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語文有長進。茅盾讀高小以后,讀小說的興趣更濃了。《三國演義》、《水滸》、《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古典文學名著,他都抽課余時間,廣泛涉獵。這為他后來研究古典文學和進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許是受舊小說中那些精美插圖的感染吧,少年時代的茅盾很喜歡繪畫和篆刻。他學繪畫不僅認真臨摹《芥子園畫譜》,練好基本功,而且喜歡變化和創新。茅盾的母親找來好幾本不同的畫譜,讓他細細加以揣摩,博采眾長,畫出新意。茅盾學篆刻用的刻字刀,還是他自己用一段傘骨自制的哩。除了看小說、繪畫、篆刻、唱歌,茅盾還進行農事觀察。每年養蠶時節,茅盾特別興奮,放學后就圍著母親問這問那。母親就叫兒子拿蠶具,喂桑葉,引導他細心觀察蠶兒從“收蟻”到“上簇”整個生長過程的變化情況。茅盾后來創作小說《春蠶》中運用的養蠶知識,就是這個時期積累起來的。直到晚年,茅盾還深情地說:“我童年時最有興趣的事,現在回憶起來宛在眼前的,就是養蠶。”
--------------------------------
革命先驅李大釗,在少年求學期間,就養成了專心學習的良好習慣。他做作業時,全神貫注,從不受外界的干擾。他家里有一只花貓,天真活潑,很惹人喜愛,他在空閑時常常逗它玩。可是當李大釗做作業時,任憑小花貓在他身邊“妙——嗚”直叫,甚至有時還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卻連看也不看一眼,仍舊做他的作業。后來時間一長,小貓也習慣了,只要看到他俯下身子看書或做作業時,就躲得遠遠的,從不打擾他。
還有一次,他正在聚精會神地做作業時,突然從窗外飛來兩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著,互相在窗臺上打起架來,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還不時在窗臺上打起滾來。此時,如果李大釗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輕而易舉地把它們逮住。可是李大釗動也不動,就像根本沒看見似的,始終埋頭寫作。他做作業,多么認真呀!
------------------------------
有一次,甘地衣著不整的走在大街上,正好被出來購物的母親給撞見了。母親看不慣甘地那一付不正經的模樣,當場就說了他幾句。哪知道,甘地不認錯也就罷了,竟然還理直氣壯的頂撞母親說:「媽,你也未免太小題大作了吧?偶爾不修邊幅又不礙事,你又何必如此……?」
母親沒等甘地把話說完,就連忙搖頭制止,說:「孩子,不注重細節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能成就大事嗎?再說,連自己的衣著都整理不妥不貼的,將來又如何能仿效你的父親處理眾人的大事呢?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現在就向我低頭認錯,只希望你日后能改過。」
又有一次,當時的英國政府派遣杰魯士督學到學校測驗學生的英文程度。杰魯士一共出了五道題目,其中四題,甘地都答對了,只有「茶壺」這個字不會寫。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來。老師剛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見甘地還有一題沒作答,就頻頻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腳,暗示甘地偷瞄鄰座同學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愿偷看別人的答案,反而很快的就把考卷交了出去。當考試成績發表之后,老師把甘地叫到面前對他說:「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麼關系?這次全班同學都考滿分,只有你一個人考八十分;如果你聽老師的話,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們就可以接受表揚了。」
從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就是這麼的擇善固執,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險精神,反抗英國殖民政府的無理壓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憫人的胸懷,為印度全體人民爭取獨立、自由,并且成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偉大的--圣雄。
-------------------
華盛頓的父親是大莊園主,家中有許多果園,果園里長滿了果樹,但也夾雜著一些雜樹。一天,父親給華盛頓一把斧頭,要他把影響果樹生長的雜樹砍掉,而且他還再三叮囑兒子,不要傷害一棵果樹。
在果園里,華盛頓揮動斧子,不停地砍伐雜樹,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蘋果樹,他又著急,又害怕,生怕被父親知道。
傍晚,父親來到了果園,盡管他已經知道了這件事,但卻裝作不知道的樣子,故意問:“你沒有砍掉果樹吧?”
聽了父親的問話,華盛頓想了一想,認真地對父親說:“我不說謊,爸爸,只怪我粗心,我砍倒了一棵蘋果樹。”
對于華盛頓的誠實,父親感到十分欣慰,他對華盛頓說:“砍掉了蘋果樹,你該受到批評,但是你沒有說謊,我就原諒你了。這是我寧可損失一百棵蘋果樹,也不愿聽你說謊話!”
-------------------------------
高能英雄故事線和漫威英雄電影的完整故事線的問題分享結束啦,以上的文章解決了您的問題嗎?歡迎您下次再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