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關于白芷的詩句(帶芷的詩詞)
1.帶芷的詩詞
1
[先秦]
屈原
扈江離與辟芷兮
《離騷》
蘭芷變而不芳兮
《離騷》
2
[宋]
歐陽修
衰蘭敗芷紅蓮岸
《漁家傲·八月秋高風歷亂》
3
[宋]
無名氏
汀蘭岸芷有情麼
《西江月·花下春光正好》
4
[宋]
晁補之
誰使夢回蘭芷國
《浣溪沙》
5
[宋]
張孝祥
蘼蕪白芷愁煙渚
《菩薩蠻·蘼蕪白芷愁煙渚》
6
[宋]
賀鑄
無限鮮飆吹芷若
《南鄉子·柳岸艤蘭舟》
白芷汀洲潮進退
《烈洲守風》
春風白芷江南岸
《送張師常之官南雄》
7
[宋]
蘇庠
元配騷人蘭與芷
《清平樂·斷崖流水》
8
[現代]
沈祖棻
涉江蘭芷亦飄零
《臨江仙·一棹蒹葭初艤處》
9
[清]
曹雪芹
蘅芷階通蘿薜門
《詠白海棠》
10
[魏晉]
曹丕
蘭芷生兮芙蓉披
《詩》
11
[唐]
李群玉
風回日暮吹芳芷
《黃陵廟》
芷汀南望雁書稀
《惱從兄》
12
[唐]
馮延巳
云隔長洲蘭芷暮
《應天長·石城花落江樓雨》
13
[宋]
范仲淹
斗余香兮蒲蘭芷
《和章岷從事斗茶歌》
14
[宋]
蘇軾
灃陽蘭芷無顏色
《歸朝歡和蘇堅伯固》
欲將芹芷薦君盤
《送蜀僧去塵?此詩為蘇洵作?》
夢逐東風泛蘋芷
《和王晉卿送梅花次韻》
欲將芹芷薦君盤
《送蜀僧去麈》
15
[清]
查慎行
湘蘭沅芷年年綠
《三閭祠》
16
[宋]
李洪
未應蘭芷伴騷人
《和鄭康道探梅十絕句》
17
[唐]
杜牧
岸秋蘭芷綠纖纖
《懷鐘陵舊游四首》
18
[宋]
薛師石
船系蘭芷鲙長鱸
《漁父詞/漁父》
19
[宋]
王諶
蘭芷流來水亦香
《漁父詞/漁父》
蘭芷流來水亦香
《嘉熙戊戌季春一日畫溪吟客王子信為亞愚詩禪》
20
[唐]
王維
演漾綠蒲涵白芷
《寒食城東即事》
2.詩經釆葛原文及注釋蒹葭的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1)蒹葭(jian jia):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2)伊人:那個人。
(3)溯涸:逆流而上。叢:追尋。
(4)溯游:順流而下。
(5)凄凄:茂盛的樣子。
(6)晞(XT);干。
(7)湄:岸邊。
(8)躋(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
(10)采采:茂盛的樣子。
(11)已:止,干。
(12)涘(si):水邊。
(13)右;彎曲,迂回。
(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譯文
蘆葦茂密水邊長,
深秋白露結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崎嶇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追尋,
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險峻難攀登。
順流而下去追尋,
仿佛就在沙洲間。
蘆葦茂密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邊立。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彎曲難走通。
順流而下去追尋,
仿佛就在沙洲邊。
擴展資料:
賞析:
《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一個癡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
“蒹葭”是荻葦、蘆葦的合稱,皆水邊所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3.我愛白芷(藏頭詩)我的老婆叫白芷,我送給他一首藏頭詩我今所得亦已多,
愛酒舍人開小酌。
白鳩之白誰與鄰,
芷汀南望雁書稀。
我心河海白云垂,
愛彼山中石泉水。
白鷺亦白非純真,
芷汀南望雁書稀。
我皇膺運太平年,
愛客滿堂盡豪翰。
白鵠翅垂眼流血,
芷江蘭浦恨無梁。
我聞忽如負芒刺,
愛君雙檉一樹奇。
白日不照吾精誠,
芷江蘭浦恨無梁。
我皇膺運太平年,
愛聽松風且高臥。
白馬花竿前孑孑,
芷汀南望雁書稀。
我心河海白云垂,
愛彼山中石泉水。
白蘋風起水生文,
芷汀南望雁書稀。
4.關于藥的詩句詩經1、《集藥名次韻》洪皓
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
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
2、《藥名》馮夢龍
農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頭無渡船。
就在溪邊眠一覺,蓑衣箬笠護頭邊。
3、《滿庭芳》辛棄疾
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
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
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
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
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
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4、《桂枝兒》馮夢龍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下盟誓。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
詩經中形容禾苗的詩句
1.有關于禾苗的詩句
2.關于禾苗的詩句
有關于禾苗的詩句 1.有關禾苗的詩句
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聶夷中《田家二首》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李紳《憫農》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白居易《觀刈麥》
2.形容禾苗的詩句
1:
原文: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橫溪堂春曉》虞似良·宋
翻譯:將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間變得青蔥。就好似農夫的手,將它染綠。天空中,飄灑著朦朧如煙的細雨。
2:
原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憫農》李紳·唐
翻譯: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3:
原文:種豆耘鋤,種禾溝甽。——《田野狐兔行》元稹·唐
翻譯:種豆需要鋤頭,種禾苗需要溝渠。
4:
原文:東皋與西隴,禾苗盡枯槁。——《南風熱》王冕·元
翻譯:太陽上升的地方和下降的地方,禾苗都枯萎了。
5:
原文:年來蝗旱苦頻仍,嚼嚙禾苗歲不登。——《古風李巖》金庸·當代
翻譯:每年都蝗蟲災害頻頻發生,吃的禾苗每年都不夠。
1:
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
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橫溪堂春曉》虞似良·宋
2:
種豆耘鋤,種禾溝甽。
禾苗豆甲,狐榾兔翦。
割鵠喂鷹,烹麟啖犬。
鷹怕兔毫,犬被狐引。
狐兔相須,鷹犬相盡。
日暗天寒,禾稀豆損。
鷹犬就烹,狐兔俱哂。——《田野狐兔行》元稹·唐
3:
年來蝗旱苦頻仍,嚼嚙禾苗歲不登。
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
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塵飛爨絕煙,數日難求一餐粥。
官府微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浪豺。
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
骷髏遍地積如山,業垂難過饑餓關。
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班。——《古風李巖》金庸·當代
4:
炎風來何狂?
似欲吹山倒。
狼籍樹底云,散漫屋上草。
赤日熾大爐,泥沙熱如炒。
東皋與西隴,禾苗盡枯槁。——《南風熱》王冕·元
3.描寫“禾苗”的詩句有哪些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bai。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唐代李紳《憫農》(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du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紳《憫農》(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zhi餓死。——唐代李紳《憫農》(三)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我愿燕趙姝,化為嫫女姿。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dao。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宋代虞似良《橫溪堂春曉》版
新插茅檐紅槿籬,秋深黃葉已飛飛。灘頭水闊孤舟去,權渡口風寒白鷺啼。——南宋張耒《田家二首》
4.有關禾苗的句子有哪些
1.綠油油的禾苗沐浴在溫暖的陽光里。
2.一場春雨過后,田地里的禾苗長得綠油油的。
3.禾苗因病停滯生長了。
4.地里的禾苗已干枯了。
5.上天啊,你就叫禾苗和百姓一同生長起來吧!天道無親,你是有耳朵的。
6.田地里的禾苗綠油油的。
7、田里的禾苗吐出長長的蟪子、穗子,火辣辣的太陽一曬,個個都很飽滿,很快變得金黃。
8、你是太陽,我是禾苗,你給予我生機,我才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9、母親,您是一股清澈的甘泉,我是一棵綠油油的禾苗,您涌進我的心田,將甜甜的泉汁灌輸給我,滋潤著我。
10、聽著老師這親切的話語,就像聽了柔懷蜜意的歌唱,又像久旱的禾苗適了甘露,心里舒坦極了。
11、由于有風,柳條得以輕揚;由于有雨,禾苗得以滋長;由于有花,天然才顯芳香;由于有你,糊口才顯陽光。法寶:你就是我的太陽!
12、你向遠處望去,能看見一道道稻田。它似乎笑彎了腰,又像一個個文人雅士,都在向大地鞠躬呢!一陣輕風吹過,一棵棵禾苗抬起了頭,在清風中搖搖擺擺著,煞是好看。
13、芳草萋萋,風調雨順,禾苗茁壯,金黃麥浪。
14、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15、想雨的時候,就是心事和憂傷積攢得很沉很重的時候,心情像枯渴的禾苗盼著雨的到來。
5.描寫禾苗的句子有哪些
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2、想雨的時候,就是心事和憂傷積攢得很沉很重的時候,心情像枯渴的禾苗盼著雨的到來。
3、雜草不除禾苗不壯,火患不除效益難上。
4、午后的陽光,太強烈了,連秧田里的水,都給蒸得暗地發出微小的聲音。禾苗葉子曬得起卷子,失掉嫩綠的光澤,又沒有一點風,人走在兩邊都有禾苗的田埂上,簡直悶熱得渾身流汗,氣也不容易透一口,因此誰也不愿出來了。
5、走進八月,你會看到八月的色彩如同陽光照耀著生命的幸福,在田野上滾動,拂動著嫩綠的禾苗,在天地間升騰,映照著潔白的云朵,疊映在忙碌的身影里,撫摩著耕耘的喜悅。
6.有關禾苗的句子
(1)我來到一個地方,眼前是一望無際青翠的秧苗,綠綠的芽兒探出了頭,拼命地往上長。
(2)枯水季節來臨了,田里的秧苗焦渴地等待著水喝,一根根管子插向了水底,轟隆隆,轟隆隆,隨著機器的響聲,一股股清澈的水流向了田野,農民伯伯樂開了花,禾苗們扭著身子貪婪地吮吸著這甘甜的水。
(3)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秧苗抽出了幾條狹小細長的葉子。葉柄輕輕地裹在莖上,漸漸地抽出了幾支稻穗,開出雪白的稻花。這時秧苗由淺綠色變成了深綠色,在這深綠叢中,呈現出點點白花,顯得更加美麗。
(4)我盼著在遼闊的稻田里種下屬于自己的秧苗,和小伙伴們唱著歌插秧苗,伴著笛聲采野花,坐在樹下吃桃子,看!這是多么開心的場面呀!看著自己用汗水種下糧食一天天長大,心里多自豪啊!再到養豬場抱出一只只剛來到人間的小豬,怎能不讓人感到興奮呢!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只小豬仔,每天細心地喂它吃食
(5)雨水落到秧苗的田里,仿佛像鳥兒一樣在水中歡快地跳著舞,并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這種美妙的聲音傳到了天涯海角,所有的花草樹木全都沐浴在美妙的音樂里,正是這種美妙的音樂才使它們快樂的成長。
(6)農民伯伯剛剛把秧苗插進土里,讓它們生根、發芽,快樂地成長。
7.贊美“禾苗”的詩句有哪些
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村喜禾花實,峰看嶺岫重。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古道無人行,秋風動禾黍。
蓬萊老樹蒼云,禾黍高低,孤兔紛紜。半折殘碑。
鐸聲連振起,鐮子刈禾頭。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簡介:
孫平仲:
孔平仲,生于慶歷四年(1044),字毅父,今江西省峽江縣羅田鎮西江村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進士,初授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主簿。熙寧三年(1070)后,歷任密州(今河南密縣)教授、秘書省校書郎、衢州軍事推官、秘書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贛州)騎都尉。元佑二年(1087)戶部侍郎呂公著舉薦升太常博士,后歷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點京西南路刑獄。元佑六年四月充任秘書閣校理、朝奉大夫。紹圣元年(1086),言官參劾他元佑時附和舊黨當權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陽)。又有人彈劾他不推行常倉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廣東韶關)。又因他上書辯解,再貶為惠州(今廣東惠陽)別駕,安置編管于英州(今廣東英德)。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崇寧元年(1102)十一月任戶部郎中,后改任僉部郎中,提舉永興路(今陜西長安)刑獄、帥鹿延(今陜西鹿縣)、環慶(今延安)等路。大觀元年(1107)黨論再起被罷官,后主管兗州景靈宮(今山東曲阜縣舊縣村北),政和元年(1111)病卒,終年六十八歲。《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李紳: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二十七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后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仆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尉,謚號"文肅"。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8.描寫禾苗的句子有哪些
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2、想雨的時候,就是心事和憂傷積攢得很沉很重的時候,心情像枯渴的禾苗盼著雨的到來。3、雜草不除禾苗不壯,火患不除效益難上。
4、午后的陽光,太強烈了,連秧田里的水,都給蒸得暗地發出微小的聲音。禾苗葉子曬得起卷子,失掉嫩綠的光澤,又沒有一點風,人走在兩邊都有禾苗的田埂上,簡直悶熱得渾身流汗,氣也不容易透一口,因此誰也不愿出來了。
5、走進八月,你會看到八月的色彩如同陽光照耀著生命的幸福,在田野上滾動,拂動著嫩綠的禾苗,在天地間升騰,映照著潔白的云朵,疊映在忙碌的身影里,撫摩著耕耘的喜悅。
關于禾苗的詩句 1.形容禾苗的詩句
1:
原文: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橫溪堂春曉》虞似良·宋
翻譯:將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間變得青蔥。就好似農夫的手,將它染綠。天空中,飄灑著朦朧如煙的細雨。
2:
原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憫農》李紳·唐
翻譯: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3:
原文:種豆耘鋤,種禾溝甽。——《田野狐兔行》元稹·唐
翻譯:種豆需要鋤頭,種禾苗需要溝渠。
4:
原文:東皋與西隴,禾苗盡枯槁。——《南風熱》王冕·元
翻譯:太陽上升的地方和下降的地方,禾苗都枯萎了。
5:
原文:年來蝗旱苦頻仍,嚼嚙禾苗歲不登。——《古風李巖》金庸·當代
翻譯:每年都蝗蟲災害頻頻發生,吃的禾苗每年都不夠。
1:
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
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橫溪堂春曉》虞似良·宋
2:
種豆耘鋤,種禾溝甽。
禾苗豆甲,狐榾兔翦。
割鵠喂鷹,烹麟啖犬。
鷹怕兔毫,犬被狐引。
狐兔相須,鷹犬相盡。
日暗天寒,禾稀豆損。
鷹犬就烹,狐兔俱哂。——《田野狐兔行》元稹·唐
3:
年來蝗旱苦頻仍,嚼嚙禾苗歲不登。
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
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塵飛爨絕煙,數日難求一餐粥。
官府微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浪豺。
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
骷髏遍地積如山,業垂難過饑餓關。
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班。——《古風李巖》金庸·當代
4:
炎風來何狂?
似欲吹山倒。
狼籍樹底云,散漫屋上草。
赤日熾大爐,泥沙熱如炒。
東皋與西隴,禾苗盡枯槁。——《南風熱》王冕·元
2.描寫“禾苗”的詩句有哪些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唐代李紳《憫農》(一)
2.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紳《憫農》(二)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唐代李紳《憫農》(三)
4.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我愿燕趙姝,化為嫫女姿。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宋代虞似良《橫溪堂春曉》
5.新插茅檐紅槿籬,秋深黃葉已飛飛。灘頭水闊孤舟去,渡口風寒白鷺啼。——南宋張耒《田家二首》
3.有關禾苗的詩句
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聶夷中《田家二首》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李紳《憫農》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白居易《觀刈麥》
4.描寫“禾苗”的詩句有哪些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bai。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唐代李紳《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du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李紳《憫農》(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zhi餓死。——唐代李紳《憫農》(三)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
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我愿燕趙姝,化為嫫女姿。
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dao。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
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宋代虞似良《橫溪堂春曉》版新插茅檐紅槿籬,秋深黃葉已飛飛。灘頭水闊孤舟去,權渡口風寒白鷺啼。
——南宋張耒《田家二首》。
5.形容禾苗的詩句有哪些
1:原文: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
——《橫溪堂春曉》虞似良·宋翻譯:將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間變得青蔥。
就好似農夫的手,將它染綠。天空中,飄灑著朦朧如煙的細雨。
2:原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憫農》李紳·唐翻譯: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3:原文:種豆耘鋤,種禾溝甽。——《田野狐兔行》元稹·唐翻譯:種豆需要鋤頭,種禾苗需要溝渠。
4:原文:東皋與西隴,禾苗盡枯槁。——《南風熱》王冕·元翻譯:太陽上升的地方和下降的地方,禾苗都枯萎了。
5:原文:年來蝗旱苦頻仍,嚼嚙禾苗歲不登。——《古風李巖》金庸·當代翻譯:每年都蝗蟲災害頻頻發生,吃的禾苗每年都不夠。
1: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
——《橫溪堂春曉》虞似良·宋 2:種豆耘鋤,種禾溝甽。禾苗豆甲,狐榾兔翦。
割鵠喂鷹,烹麟啖犬。鷹怕兔毫,犬被狐引。
狐兔相須,鷹犬相盡。日暗天寒,禾稀豆損。
鷹犬就烹,狐兔俱哂。——《田野狐兔行》元稹·唐 3:年來蝗旱苦頻仍,嚼嚙禾苗歲不登。
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塵飛爨絕煙,數日難求一餐粥。官府微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浪豺。
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骷髏遍地積如山,業垂難過饑餓關。
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班。——《古風李巖》金庸·當代 4:炎風來何狂?似欲吹山倒。
狼籍樹底云,散漫屋上草。赤日熾大爐,泥沙熱如炒。
東皋與西隴,禾苗盡枯槁。——《南風熱》王冕·元。
6.描寫禾苗的句子有哪些
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2、想雨的時候,就是心事和憂傷積攢得很沉很重的時候,心情像枯渴的禾苗盼著雨的到來。3、雜草不除禾苗不壯,火患不除效益難上。
4、午后的陽光,太強烈了,連秧田里的水,都給蒸得暗地發出微小的聲音。禾苗葉子曬得起卷子,失掉嫩綠的光澤,又沒有一點風,人走在兩邊都有禾苗的田埂上,簡直悶熱得渾身流汗,氣也不容易透一口,因此誰也不愿出來了。
5、走進八月,你會看到八月的色彩如同陽光照耀著生命的幸福,在田野上滾動,拂動著嫩綠的禾苗,在天地間升騰,映照著潔白的云朵,疊映在忙碌的身影里,撫摩著耕耘的喜悅。
7.有關禾苗的句子有哪些
1.綠油油的禾苗沐浴在溫暖的陽光里。
2.一場春雨過后,田地里的禾苗長得綠油油的。
3.禾苗因病停滯生長了。
4.地里的禾苗已干枯了。
5.上天啊,你就叫禾苗和百姓一同生長起來吧!天道無親,你是有耳朵的。
6.田地里的禾苗綠油油的。
7、田里的禾苗吐出長長的蟪子、穗子,火辣辣的太陽一曬,個個都很飽滿,很快變得金黃。
8、你是太陽,我是禾苗,你給予我生機,我才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9、母親,您是一股清澈的甘泉,我是一棵綠油油的禾苗,您涌進我的心田,將甜甜的泉汁灌輸給我,滋潤著我。
10、聽著老師這親切的話語,就像聽了柔懷蜜意的歌唱,又像久旱的禾苗適了甘露,心里舒坦極了。
11、由于有風,柳條得以輕揚;由于有雨,禾苗得以滋長;由于有花,天然才顯芳香;由于有你,糊口才顯陽光。法寶:你就是我的太陽!
12、你向遠處望去,能看見一道道稻田。它似乎笑彎了腰,又像一個個文人雅士,都在向大地鞠躬呢!一陣輕風吹過,一棵棵禾苗抬起了頭,在清風中搖搖擺擺著,煞是好看。
13、芳草萋萋,風調雨順,禾苗茁壯,金黃麥浪。
14、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15、想雨的時候,就是心事和憂傷積攢得很沉很重的時候,心情像枯渴的禾苗盼著雨的到來。
8.贊美“禾苗”的詩句有哪些
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村喜禾花實,峰看嶺岫重。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古道無人行,秋風動禾黍。
蓬萊老樹蒼云,禾黍高低,孤兔紛紜。半折殘碑。
鐸聲連振起,鐮子刈禾頭。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簡介:
孫平仲:
孔平仲,生于慶歷四年(1044),字毅父,今江西省峽江縣羅田鎮西江村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進士,初授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主簿。熙寧三年(1070)后,歷任密州(今河南密縣)教授、秘書省校書郎、衢州軍事推官、秘書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贛州)騎都尉。元佑二年(1087)戶部侍郎呂公著舉薦升太常博士,后歷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點京西南路刑獄。元佑六年四月充任秘書閣校理、朝奉大夫。紹圣元年(1086),言官參劾他元佑時附和舊黨當權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陽)。又有人彈劾他不推行常倉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廣東韶關)。又因他上書辯解,再貶為惠州(今廣東惠陽)別駕,安置編管于英州(今廣東英德)。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崇寧元年(1102)十一月任戶部郎中,后改任僉部郎中,提舉永興路(今陜西長安)刑獄、帥鹿延(今陜西鹿縣)、環慶(今延安)等路。大觀元年(1107)黨論再起被罷官,后主管兗州景靈宮(今山東曲阜縣舊縣村北),政和元年(1111)病卒,終年六十八歲。《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李紳: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二十七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后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仆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尉,謚號"文肅"。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9.【描寫禾苗生長茂盛的語句】
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意思:將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間變得青蔥.就好似農夫的手,將它染綠.天空中,飄灑著朦朧如煙的細雨.和煦的春風,吹綠了無邊無際的稻田.白鷺飛來,望著那無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腳的地編輯本段詩句詳解橫溪堂春曉:橫溪堂春天的早晨.橫溪堂,作者居住之處,舊址在今浙江省天臺山附近.春曉,春天的早晨.青秧:綠色的秧苗.趁手:順手、就手.趁,隨即.輕煙:淡淡的煙霧.漠漠:煙霧迷漫的廣大無邊的樣子.雨冥冥(m0ng):天氣陰沉沉的,將要下雨.冥冥:形容天氣昏暗.染盡:這里形容春風把田里的稻苗全部吹綠,好像用綠色染過似的.三千頃:形容稻田面積廣闊.頃,地積單位,一頃等于一百畝.白鷺:水鳥名,羽毛潔白,腿長,能入水捕食魚蝦.方.趁手青:插秧下田,隨手就青.漠漠:漫無邊際.冥冥:陰暗的樣子.染:這里指東風把秧苗吹成青色.東風:春風.整首詩沒有一個字用到“綠”,可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片生意盎然的綠,一幅人和自然和睦交融的春之畫卷.。
詩經關于中藥的詩句
1.《詩經》中有關"中藥”的句子有哪些
1.《詩經·王風·采葛》全文為:“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該詩用夸張的比喻,生動地表達了對情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野中采集葛、蕭、艾三種植物,而這三種植物都是中藥。
2.《詩經》中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它來自《衛風·木瓜》。在詩中,木瓜是用來作為一種愛情的信物,傳遞美好的情感的。
木瓜還是一種中藥。木瓜屬薔薇科,味甘、酸,性溫,具有舒筋活絡、和胃化濕等功效。
3.《國風·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一段,恐怕也是《詩經》中普及率相當高的名句。詩人用春天桃花的艷麗嬌美來形容少女的美好年華,詩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園風光,使人產生無比美好的遐想。
所以桃花自古以來都是人們趨之若鶩的觀賞植物,有關桃花的詩文可以說汗牛充棟。可是桃的花以及花開后結的果實卻是藥。
4.《國風·王風》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離棄婦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這樣寫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
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整篇意思不難理解,只是其中那個“蓷”字有點艱澀。這個字讀“推(tui)”,就是一種中藥——益母草的古稱。
益母草可謂是“婦科圣藥”,是一種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上部分入藥,味辛、苦,性涼,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之功效。5.《國風·鄭風》中的《東門之墠》,第一段是:“東門之墠,茹藘在阪。
其室則邇,其人甚遠。”這又是一首情詩,大意是:“東門有片廣場,茹藘在山坡上生長。
她家離我近在咫尺,而人卻像在遠方。”其實最關鍵的是那“茹藘”,其發音“如驢(rulü)”,那是一種叫“茜草”的植物。
它屬于茜草科,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狀莖和其節上的須根均為紅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種活血袪瘀的中藥。其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活血、祛瘀、通經等功效。
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痹痛、跌撲腫痛等病癥。
2.《詩經》中有關"中藥”的句子有哪些1.《詩經·王風·采葛》全文為:“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
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該詩用夸張的比喻,生動地表達了對情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
野中采集葛、蕭、艾三種植物,而這三種植物都是中藥。
2.《詩經》中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
好也。”
它來自《衛風·木瓜》。在詩中,木瓜是用來作為一種愛情的信物,傳遞美好的情感的。
木瓜還是一種中藥。木瓜屬薔薇科,味甘、酸,性溫,具有舒筋活絡、和胃化濕等
功效。
3.《國風·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一段,恐怕也是《詩經》中普及率相當高的名句。詩人用春天桃花的艷麗嬌美來形容少女
的美好年華,詩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園風光,使人產生無比美好的
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來都是人們趨之若鶩的觀賞植物,有關桃花的詩文可以說汗牛充棟。
可是桃的花以及花開后結的果實卻是藥。
4.《國風·王風》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離棄婦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這樣
寫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整篇意思不難理解,只是其中那個“蓷”字有點艱澀。這個字讀“推(tui)”,就是一種中
藥——益母草的古稱。益母草可謂是“婦科圣藥”,是一種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
上部分入藥,味辛、苦,性涼,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之功效。
5.《國風·鄭風》中的《東門之墠》,第一段是:“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
甚遠。”這又是一首情詩,大意是:“東門有片廣場,茹藘在山坡上生長。她家離我近在
咫尺,而人卻像在遠方。”
其實最關鍵的是那“茹藘”,其發音“如驢(rulü)”,那是一種叫“茜草”的植物。它屬
于茜草科,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狀莖和其節上的須根均為紅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
種活血袪瘀的中藥。其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活血、祛瘀、通經等功效。常用于
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痹痛、跌撲腫痛等病癥。
3.關于藥的詩句詩經1、《集藥名次韻》洪皓
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
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
2、《藥名》馮夢龍
農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頭無渡船。
就在溪邊眠一覺,蓑衣箬笠護頭邊。
3、《滿庭芳》辛棄疾
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
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
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
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
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
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4、《桂枝兒》馮夢龍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下盟誓。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
4.《詩經》中出現的中藥名共有多少種具體我還沒考證,只能給一個網上的答案:
創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的《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 7200余行,內容多反映王室諸侯慶典、祭祀、宴請、婚嫁、民間農事、人民生活的痛苦及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全書提到的動植物338種,其中植物178種,動物160種,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芳草、野菜及野生草木。曾有說,《詩經》中有藥用植物100種、80種或50種,把它作為藥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旁證。但細看詩文,只有其名,未言藥用。現從岳麓書社2000年出版的蔣見元、程俊英注譯《詩經》中,擇舉數例加以說明。
例一卷耳,今為祛風除濕藥蒼耳,主用其果,名蒼耳子,亦有用全草者。《周南·卷耳》詩文為:“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可譯為:采了又采蒼耳菜,就是不滿小淺筐。心中想著心上人,把筐放在大路旁。卷耳是供婦女們采集的野菜。藥用首載于東漢《神農本草經·中品》,謂主風寒頭痛,風濕痹痛。孫思邈收入《千金要方·食治》篇,謂有小毒,說明唐時仍可做野菜。
例二木瓜,今為除濕療痹藥。《衛風·木瓜》詩文為:“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可譯為:你送我一個木瓜,我回報一塊玉佩。不僅是為了回報,是表示永遠相好。可玩可食的青黃色木瓜,是情人間的贈物。藥用首載于魏晉間《名醫別錄》,名木瓜實,謂主濕痹邪氣,霍亂吐下,轉筋不止。
例三芍藥,今為養血平肝藥。《鄭風·溱洧》中有芍藥。詩文為:“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譯文為:溱水流、洧水淌,三月冰融水流暢。一對青年男和女,手拿蘭草驅不祥。女孩說:“咱們去看看?”男孩道:“我已去過了一趟。”“陪我再去又何妨!洧水外,河岸旁,真是好玩又寬廣。”男男女女在河邊,互相逗笑好歡暢,送支芍藥莫相忘。芍藥是戀人分手時的贈物,好似今日象征愛情的紅玫瑰。藥用首見于《五十二病方》,后收入《神農本草經·中品》,謂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等。
例四蓷,今為活血調經藥益母草,種子亦入藥名茺蔚子。《王風·中谷有蓷》詩云:“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離,暵其嘆矣。暵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可譯為:山谷長著益母草,天旱不雨草枯焦。有位女子被遺棄,又悲又憤氣難消。又悲又憤氣難消,后悔嫁人沒選好。枯焦的益母草,用來比喻主人公內心的痛苦、體態的憔悴。藥用首載于《神農本草經·上品》,名茺蔚子,謂主明目益精,久服輕身。莖,主風疹瘙癢,可作浴湯。以益母草名入藥,首見宋代《本草圖經》。
以上四例,當時均非藥用植物。詩中的所有植物,都只是提出了名,未言有何藥用。《詩經》中的個別植物,含有人們已知的某種藥用價值,可以視為藥用植物。
如芣苢,一般釋為車前草,為今之利尿退腫藥。《周南·芣苢》篇,今人認為是一群婦女,在采集車前子時隨口唱的短歌:“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譯為:采了又采車前草,快點把它拾起來。采了又采車前草,快點把籽抹下來。采車前草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它的種子車前子。車前子形體極小,既不能食也不能玩,認為可治不孕和難產。那時丈夫們常在外從軍或服徭役,婦女在家生活艱難,不孕和難產是困擾婦女的兩大難題。
芣苢還有人釋為薏苡。今人趙曉明詳細考證,芣苢不是車前,而是有六千年栽培史的糧食作物薏苡。甲骨文中有薏苡,并記載用它來釀酒。古人也認為,薏苡“食之宜人”、“令人宜子”,有助生育。
《衛風·伯兮》中的諼草,即今之萱草、金針菜,認為能舒暢情志,令人忘憂。《鄭風·溱洧》中的蕳,是一種芳香的蘭草,用之沐浴或佩帶,可芳香辟邪,帶來安康吉祥。《王風·采葛》中的艾、多首詩涉及的蒿之類,采來曬干扎把,點燃作灸用止痛,或生煙熏蚊,或燒灰淋水取汁浣衣,都是當時的藥用植物。但像這樣的藥用植物,可能不超過20種。到后來,它們中的多數植物,才逐漸作為藥用。
《詩經》涉及的藥用植物,為什么會這樣少?一是《詩經》時代,醫學理論尚在孕育之中,用藥治病也處于探索的初期,用藥本來就少;二是《詩經》本身是詩歌集,不會刻意去記載些藥用植物。
5.關于天然藥物的古詩句四季歌
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找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馮夢龍的《桂枝兒》: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愿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
中藥名聯
煩暑最宜淡竹葉
傷寒尤妙小柴胡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云母天仙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辛棄疾滿庭芳
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北宋洪皓集藥名次韻
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
6.求一些中藥詩懷舊事
喝馬藍關路,王孫欲斷腸。
風揚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志遠情難棄,心高意已傷。
春長山月寂,莫若早回鄉。
詩中嵌馬蘭、王孫、羊桃、郁李、志遠、薏芑、常山、茴香八味中藥
古出塞
天雄志遠憶當年,赤箭長刀鎮遠巔。
劍戟如柴胡虜懼,兵聲似水銀光延。
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當歸寫淚箋。
此夜防風多野火,王孫意氣守關邊。
詩中嵌天雄、志遠、赤箭、柴胡、水銀、云母、當歸、防風、王孫九味中藥
燕歸梁·藥名遙侶
白紙無情對影單,半夏鵲聲歡。
思君當歸理金簪。忍獨活,夢西番。
王孫寶刃,天雄汗血,防風夜披氈。
赤箭射缺玉門關。鐵衣冷,思東川。
詞中嵌白芷、半夏、當歸、獨活、王孫、天雄、防風、赤箭、鐵衣九味中藥
7.詩經中藥材簡介及其文化意義“春日遲遲,采蘩祁祁”(《詩經·小雅·出車》),其中的“蘩”即是中藥白蒿,功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神農本草經》認為“主五藏邪氣,風寒濕痹,補中益氣,長毛發令黑。療心懸少食常饑”。
又如“四月秀葽”(《國風·豳風·七月》),“葽”即是中藥遠志,遠志有安神、祛痰、消腫之功用。
又如“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詩經·召南·草蟲》)、“中谷有蓷”(《詩經·國風·王風·中谷有蓷》)。“薇”即野豌豆,功能補腎調經,祛痰止咳;“蓷”即中藥益母草,功能活血調經、利水消腫。
8.贊美古代名中醫的詩句80靜夜思 [宋]·辛棄疾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
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相映,從容起、弄水銀塘。
連翹首,掠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
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
當歸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黃。南宋詩人辛棄疾以云母、珍珠、防風、沉香、郁金、黃柏、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輕粉、粉黛、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藥名搭配在一起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把一個深閨中的婦女,在戰亂年代的夜闌更深之時,獨守空房,思念遠離家鄉,征戰在沙場的丈夫那種悲切凄涼的心情,抒發得淋漓致盡,情真意切,催人淚下。北宋進士洪皓在高宗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
在此期間,他堅貞不屈,以詩明志,留下了眾多的愛國詩篇。《集藥名次韻》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
詩云: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十分巧妙地將五位中藥“獨活、續斷、知母、相思子、白頭”嵌入詩中,表達了自己深沉執著的愛國懷鄉思母之情,感人肺腑。
中藥名入家書,情真意切母親高堂:來信郎讀(狼毒),今書白紙(芷)。知母酸辛,獨活空房;夜臥荊芥,日飲豆根。
聞之血竭,似劍穿胸(川芎)!兒穿山甲,披滿天星;苦戰生地,綿馬貫眾。思母續斷,難為苦參!云母自重,輕粉厚衣;冬當防風,夏避蜈蚣;春食山藥,秋嘗桂肉。
常山崎嶇,行防滑石,萬事細心(辛),不急性子。夏盡蟬蛻,示兒當歸。
天高地黃,兒當回鄉(茴香)!叩母千年健安!不孝兒敬上(每句含一藥名,共含29味中藥名)中藥入詩,朗朗上口“藥名詩”起于何時,眾說紛紜。清趙翼說:“藥名入詩,三百篇中多有之”。
幾千年來,一些文人學士與中草藥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借用藥名中的字義或諧音,來表達某種特定的含意,讓枯燥的草藥名給人以閑情逸致與美的享受。
“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
采之將何用?持以易糇糧。凌晨荷鋤去,薄暮不盈筐。
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
愿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詠藥詩《采地黃者》。
白居易的詩涉及詠藥者多達百首,《采地黃者》是其中之一。作者通過采地黃這一具體過程,把采挖者那種艱辛和痛苦的生活情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宋徽宗時戶部員外郎孔平仲,字義甫,進士出身,史載其“長史學,工文詞,著續世說,繹解稗詩”。在《宋詩記事》中載其寫的兩首《藥名體》詩: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鉤簾陰卷柏,障壁坐防風。客土依云實,流泉架木通。
行當歸云矣,已逼白頭翁。其二云:此地龍舒國,池黃獸血余。
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魚。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麥疏。
題詩非杜若,箋膩粉難書。詩中共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風、云實、木通、當歸、白頭翁、地龍、血余、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種藥名。
詩人巧妙地運用這些藥名,從微觀到宏觀,勾畫了一幅山村野夫居住茅屋、眼望飛云、耳聽泉聲、安樂自得的閑逸神情。在這“龍舒國”里,松杉參天、野橘遍地、石乳溶洞、麻麥阡陌,好象世外桃源一樣,別賦新意,頗有感染力。
藥名詩寫得最多的,大概當數北宋的陳亞,宋代揚州的陳亞,是著名的文士,又是一位作嵌藥名詩的能手,他的嵌藥名詩很多,“風雨前湖近,軒窗半夏涼”(嵌入前胡、半夏二種藥)就是較好的詩中名句。他的詠牛詩“地名京界足親知,托借尋常無歇時。
但看車前牛頸上,十家皮沒五家皮。”中就嵌入了荊芥(諧音)、無蝎(諧音)、車前、五加皮(諧音)四味藥。
全詩又緊扣詠牛主題,可謂匠心獨運。1、四季春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問澤蘭。
夏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秋秋菊開花遍地黃,一日雨露一回香;牧童去取國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待到雪消陽起時,門外戶懸白頭翁。2、懷舊事喝馬藍關路,王孫欲斷腸。
風揚桃蕊嫩,露郁李花香。志遠情難棄,心高意已傷。
春長山月寂,莫若早回鄉。詩中嵌馬蘭、王孫、羊桃、郁李、志遠、薏芑、常山、茴香八味中藥3、古出塞天雄志遠憶當年,赤箭長刀鎮遠巔。
劍戟如柴胡虜懼,兵聲似水銀光延。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當歸寫淚箋。
此夜防風多野火,王孫意氣守關邊。詩中嵌天雄、志遠、赤箭、柴胡、水銀、云母、當歸、防風、王孫九味中藥4、燕歸梁·藥名遙侶白紙無情對影單,半夏鵲聲歡。
思君當歸理金簪。忍獨活,夢西番。
王孫寶刃,天雄汗血,防風夜披氈。赤箭射缺玉門關。
鐵衣冷,思東川。詞中嵌白芷、半夏、當歸、獨活、王孫、天雄、防風、赤箭、鐵衣九味中藥楹聯巧用藥,巧思妙解自古以來一些文人墨客和醫家給人們留下許多“藥名對聯”的故事,讀來別有一番情趣,令人拍手叫絕。
現特輯部分,以饗讀者。有一中藥店貼聯:“慈姑穿山采紅花,走遍生地熟地,蘇子過江尋紫草,翻。
甜甜關于詩經的你和詩經關于白芷的詩句(帶芷的詩詞)的問題分享結束啦,以上的文章解決了您的問題嗎?歡迎您下次再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