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帝國再到蘇維埃,公國、帝國和王國到底有什么區別
1.統治者地位的區別:
-公國:由公爵統治。
-王國:由國王統治。
-帝國:由皇帝統治。
2.國土面積大小的區別:
-王國:面積一般在1萬到100萬平方公里之間,人口約在100萬到1000萬之間。
-帝國:面積通常在百萬平方公里以上,5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可稱為“大帝國”。
-公國:面積通常在1萬平方公里以下。盧森堡大公國、摩納哥公國、安道爾公國等。
3.政治關系的區別:
-王國:指以國王為元首的國家,也指有某種特色的領域。當代王國多為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如英國、丹麥、荷蘭、瑞典、挪威等。
-帝國:狹義上指由君主(皇帝)統治的強大國家,廣義上指國力強大的國家,不限于君主制國家。現代國際政治中,指在一個較大地理區域內、涵蓋較多人口,建立有鮮明特征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體系,并在國家之間推廣、維護這種體系的國家。
-公國:指王國下的封建制自治國家,元首被稱作大公。如果王國下的自治國家有多個等級,如中國周代的諸侯國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則公國是最高的諸侯國。如果沒有分級別,如歐洲情況,也稱之為公國。
擴展資料:
-摩納哥公國:現行憲法于1962年12月17日頒布生效,2002年4月2日修改。憲法規定摩納哥為君主立憲制國家,親王為國家元首,王位由親王的合法直系子嗣繼承,按照年齡順序排列,男性優先。在沒有合法子嗣的情況下,親王的兄妹及直系子女亦可繼承王位。繼承的法定年齡為18歲。
-安道爾公國:9世紀時查理曼帝國為防范摩爾人騷擾而在西班牙邊境地帶建立的小緩沖國。1278年,法、西締結和約,對安道爾分別享有行政統治權和宗教統治權,雙方均有權任命自己的代表和接受象征性貢金。此后數百年里,西、法兩國爭奪安道爾的沖突頻頻發生。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后,安中斷同法國的關系。1806年拿破侖頒布法令,承認安道爾的生存權,兩國關系得以恢復。此后安政局一直較穩定。1982年1月4日實行體制改革,行政權從議會改由政府行使。1993年3月14日,安道爾全民公決通過了新憲法,成為一個主權國家并被評為世界上國民預期壽命最長的國家。
-列支敦士登公國:位于歐洲中部內陸,被瑞士與奧地利兩國夾在中間,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家之一。這個至今仍維持君主立憲制的山區小國雖然土地狹小且人口稀少,不設海關與國防,沒有自己國家的貨幣,但擁有異常高的國民所得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達50,000美元以上,以阿爾卑斯山美麗風光、避稅天堂與高生活水平而著稱的富裕小國。
二、烏克蘭的歷史是屬于俄羅斯帝國嗎
是的。歷史上有一段時間,烏克蘭是屬于俄羅斯帝國的。
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領袖赫梅利尼茨基與俄羅斯沙皇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商請沙俄來統治東烏克蘭,自此東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與俄羅斯帝國正式合并,開始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結盟史。18世紀,俄羅斯又相繼把烏克蘭和黑海北岸大片地區并入自己的版圖。
到1795年,除加利西亞(1772—1918年屬于奧地利)以外,烏克蘭其余地區均在俄羅斯帝國統治之下。在一戰和俄國革命的混亂時期,烏克蘭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暫獨立。在烏克蘭內戰后,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22年成為了蘇聯創始加盟共和國之一,是次于俄羅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
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加入聯盟,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根據波蘭和蘇聯簽訂的《里加條約》,西烏克蘭成為波蘭領土,1939年11月,二戰爆發,波蘭被分割占領,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并。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火首先燒到烏克蘭,蘇聯在烏克蘭地區遭受了嚴重失敗。基輔戰役,蘇聯大約損失了約70萬士兵,德國如愿占領了烏克蘭全境。
1944年11月,蘇軍重返烏克蘭。二戰期間,烏克蘭地區成為戰爭的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更是不可計數。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蘇聯歷史和現實積累的各種矛盾開始表面化,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傾向迅速抬頭,全國政局開始急劇動蕩,烏克蘭開始了其獨立步伐。
1989年9月,烏克蘭人民爭取改革運動(簡稱“魯赫”)成立,成員迅速擴大到百萬人。1990年7月16日,烏議會通過《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宣言,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12月8日,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領導人在明斯克簽署別洛韋日協定,宣布蘇聯不再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烏克蘭的獨立最終完成了。蘇聯解體后,烏克蘭結束了337年的和俄羅斯的結盟歷史,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獨立之后,俄羅斯和烏克蘭就曾因黑海艦隊“分家當”的問題產生很大矛盾。對于軍事實力比俄羅斯弱太多的烏克蘭,自然是不希望俄羅斯在烏克蘭有駐軍。但作為俄羅斯來說,失去黑海艦隊就等于失去了對黑海地區的控制權,這是俄羅斯所不能容忍的。1996年烏克蘭通過新憲法,確定烏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共和制,總統選舉后任期5年,最高議會有450個席位。
烏克蘭(烏克蘭語:УКРАЇНА)位于歐洲東部,東接俄羅斯、南瀕黑海,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是歐洲聯盟與獨聯體特別是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叉點。在9世紀時,烏克蘭歷史上的基輔羅斯,作為東斯拉夫人的國家曾一度十分強盛,直至12世紀分裂。自14世紀中葉起,烏克蘭被欽察汗國、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先后統治。在大北方戰爭(1700-1721年)后,烏克蘭被其他勢力瓜分。19世紀時,烏克蘭大部歸屬于俄羅斯帝國,其余部分為奧匈帝國領土。
在一戰和俄國革命的混亂時期,烏克蘭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暫獨立。在烏克蘭內戰后,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22年成為了蘇聯創始加盟共和國之一,是次于俄羅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
1991年蘇聯解體后烏克蘭重獲獨立。烏克蘭作為世界上重要的市場之一,是世界上第三大糧食出口國,也是資本主義國家。有著“歐洲糧倉”的美譽烏克蘭工農業較為發達,其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20%。重工業在工業中占據主要地位。
三、烏克蘭曾是哪個帝國的領土
在歷史上有一段時間,烏克蘭是屬于俄羅斯帝國的。
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領袖赫梅利尼茨基與俄羅斯沙皇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商請沙俄來統治東烏克蘭,自此東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與俄羅斯帝國正式合并,開始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結盟史。
18世紀,俄羅斯又相繼把烏克蘭和黑海北岸大片地區并入自己的版圖。到1795年,除加利西亞(1772—1918年屬于奧地利)以外,烏克蘭其余地區均在俄羅斯帝國統治之下。
在一戰和俄國革命的混亂時期,烏克蘭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暫獨立。在烏克蘭內戰后,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22年成為了蘇聯創始加盟共和國之一,是次于俄羅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加入聯盟,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根據波蘭和蘇聯簽訂的《里加條約》,西烏克蘭成為波蘭領土,1939年11月,二戰爆發,波蘭被分割占領,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并。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火首先燒到烏克蘭,蘇聯在烏克蘭地區遭受了嚴重失敗。基輔戰役,蘇聯大約損失了約70萬士兵,德國如愿占領了烏克蘭全境。
1944年11月,蘇軍重返烏克蘭。二戰期間,烏克蘭地區成為戰爭的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更是不可計數。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蘇聯歷史和現實積累的各種矛盾開始表面化,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傾向迅速抬頭,全國政局開始急劇動蕩,烏克蘭開始了其獨立步伐。
1989年9月,烏克蘭人民爭取改革運動(簡稱“魯赫”)成立,成員迅速擴大到百萬人。1990年7月16日,烏議會通過《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宣言,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12月8日,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領導人在明斯克簽署別洛韋日協定,宣布蘇聯不再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烏克蘭的獨立最終完成了。蘇聯解體后,烏克蘭結束了337年的和俄羅斯的結盟歷史,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獨立之后,俄羅斯和烏克蘭就曾因黑海艦隊“分家當”的問題產生很大矛盾。對于軍事實力比俄羅斯弱太多的烏克蘭,自然是不希望俄羅斯在烏克蘭有駐軍。但作為俄羅斯來說,失去黑海艦隊就等于失去了對黑海地區的控制權,這是俄羅斯所不能容忍的。
1996年烏克蘭通過新憲法,確定烏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共和制,總統選舉后任期5年,最高議會有450個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