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適合搞什么養殖業
1、牛蛙養殖
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南湖生態園牛蛙養殖基地里,一只一斤多重的牛蛙,停留在竹竿上,正直視著遠方。
這種牛蛙由湖北農廣天地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引進于美國的一種優良牛蛙品種。經過精心的培育,牛蛙不斷的繁殖,農廣天地牛蛙養殖已經發展成為7000多畝的商品蛙養殖規模。
由于農廣天地美國牛蛙具有生長快、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等優點,成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佳肴。其皮還可制革,牛蛙皮薄、柔軟、堅韌,是制造上等錢包的材料。更是生產皮帶、領帶、皮鞋、樂器、外科手術線的優良原料。蛙內臟可以藥用,蛙油可制作高級潤滑油。牛蛙渾身都是寶。
特別在當今保護野生動物,維持生態平衡的號召下,為牛蛙銷路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農廣天地牛蛙養殖更成為國內養殖業最具發展前景的項目。
空白市場需求高:有旺盛的國內市場。在國內美國牛蛙已步入我國大中城市和城鎮的消費市場,需求量每年以25%的速度遞增。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商品牛蛙銷售一直看好,價格始終呈現堅挺的態勢,銷價每斤20-30元。特別是春節前后,牛蛙銷勢更旺,價格上揚,貨源緊缺。
技術門檻低:人工農廣天地牛蛙養殖條件要求低,養殖周期短,美國牛蛙具備生長快,產量高,易管理,既可家庭養殖,也可規模養殖。沒有經營限制,易于管理,城鄉男女均可從事養殖。
經營風險低:上門指導,上門建場,產品簽訂回收合同,可以放心養殖。
技術難度低:成熟的美國牛蛙養殖技術,簡單易學,人人能學會。養殖勞動強度低,技術成熟,易學易懂,不受文化成度高低限制,是一樁能長期從事的特種養殖致富項目,一次投資,常年受益。
資金投入低:不需要大量工人、設備投資,搭建養殖池即可開始飼養,最低投資僅千元即可起步。
2、淡水小龍蝦
淡水龍蝦是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的營養滋補食品,它日益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目前市場上價高俏銷。淡水龍蝦除營養豐富外,還具有四個特征:一是體大肥美。一般個體重100-200克,最大個體可達300克左右;二是生長快,產量高,當年放養當年即可收獲,每畝水面可產鮮蝦400公斤左右;三是適應性強。在水溫3-35℃之間均能生存;四是食性雜。既吃動物性餌料,也吃人工配合餌料和腐殖質。人工飼養淡水龍蝦前景廣闊。
3、養蛇
熊昌海帶動鄰里鄉親致富的事跡,在秭歸縣內廣為流傳。年初的經濟工作會上,他被表彰為全縣第三批“十佳”創業之星。登上領獎臺,熊昌海萬分激動。他表示,一定成功走出養殖與深加工結合的路子,把這個特種養殖產業做大做強。
“今年計劃養蛇1萬條,實現銷售收入100萬元。”熊昌海說。對于省級貧困村、全村僅707人的廟河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喜訊。可以預期,它將極大地推動青蛙、鵪鶉、仔雞等養殖業的發展。
但熊昌海的夢想,遠不止此。他拎起一個塑料袋,里面裝的全是輕薄如紙的蛇蛻。“這蛇蛻也是藥廠高價收購的產品。”蛇膽、蛇油都是貴重的生物產品。
4、網箱養殖“長吻鯢”
提起“長吻鯢”這種生活在淡水的名貴經濟魚種,很多人只知道它肉質肥嫩鮮美、高蛋白低脂肪,卻不知道它也是水產養殖戶的“致富”法寶。中山橫欄鎮的水產養殖戶李樂迎,就用網箱在西江邊養殖“長吻鯢”,月入達2萬元。李樂迎介紹說,他在西江邊利用長、寬、深分別為6米、4米和3米規格的網箱養殖長吻鯢,1箱放養規格為1―2公斤/條的成品魚1500公斤,養殖約需3個月時間。養殖成熟后,“長吻鯢”可賣至56―64元/公斤,扣除成本每公斤利潤約為40元,1箱就可盈利6萬元,每月可收入2萬元。
5、養殖大鯢
“娃娃魚對環境要求高,但養起來不費力。只要掌握了關鍵技術,肯定賺大錢。”13日,竹溪縣匯灣鄉秦坪村村民李友志,一邊給仿生態池里的大鯢投食,一邊與前來參觀的游客聊著,很是得意。
李友志曾在江浙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一些創業資本。2009年底,他了解到養殖娃娃魚可致富的信息,立馬決定回鄉試試。他買來大鯢養殖技術方面的書籍,購回電腦上網查閱資料,又跑到鄰縣、鄰鄉考察取經。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春天,李友志請來泥瓦匠、鄰縣大鯢養殖“專家”,開始為娃娃魚建“生態家園”。
“養殖娃娃魚頭一兩年是不斷投入期。”李友志介紹,“截至前年底,已投入20余萬元。喂養大鯢700余尾,最大的一尾有10多斤。”去年,他出售商品大鯢純收入達10萬余元。
創業初成的李友志,不忘帶動鄉鄰共同致富。在去年村級兩委換屆時,他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今年,他計劃組建秦坪大鯢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竹溪地處大巴山,境內山高林密,氣候溫潤,且自然水豐富。縣里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優質水源,積極探索和引導農民養殖大鯢脫貧致富。該縣于1998年成立大鯢研究所,2004年人工繁殖孵化大鯢成功。
百花齊放春滿園。像李友志這樣的大鯢養殖專業戶已超100戶,累計年產值達 2000余萬元。
6、養殖蟲子雞
蟲子雞可不一般,不僅雞肉營養鮮美,就連喂雞的黃粉蟲也渾身是寶。創辦養殖戶、合作社,帶動農戶,實行飼料、雞苗、疫苗統一配置。還可養殖山地雞、萬源黑雞等,營養價值高受顧客歡迎,銷路才不會差。據了解,一只萬源黑雞的純利潤在10元左右,如果養上2萬只,一年的收入就是20萬元,甚是可觀。農村發展養殖業要找準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種養殖技術,確保產業的效益,才能達到增收的效果。
7、綠殼蛋雞
綠殼蛋雞的特征為“五黑一綠”,即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內臟,極具滋補價值,更為奇特的是所產蛋為綠色,蛋白濃厚、蛋黃呈桔紅色,含有大量的孵磷脂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為世界罕見珍禽,目前綠殼蛋市場售價每枚在1元-1。8元左右,商品雞40-60元/只,現國內存欄極少,正是搶先發展的好時機。
8、竹鼠養殖戶均獲利4萬元
柳城縣大力發展竹鼠養殖項目,現已初具規模,全縣1800戶農戶飼養種竹鼠4萬只,年出售商品竹鼠48萬只,年產值8256萬元,年利潤7056萬元,平均每個養殖戶獲利近4萬元。
竹鼠食性潔凈,是一種營養價值高,屬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食品,市場供不應求。竹鼠養殖飼料成本低、投資少、回報率高。每飼養一只母竹鼠,平均年產幼仔12只,飼養四個月后出欄,每只商品竹鼠平均體重2公斤左右,每公斤市場售價80多元,而每只商品竹鼠的飼料、人工、藥物等成本僅為25元左右,平均每飼養一只母竹鼠可獲利潤1800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該縣馬山鄉是養殖竹鼠最為集中的鄉鎮,成立了兩個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種鼠發放及商品竹鼠統一回收、統一銷售,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經營模式,帶動農民發展竹鼠養殖。該鄉共養殖種竹鼠2萬只,年出售商品竹鼠24萬只,年產值4128萬元,年利潤約為3528萬元,產值及利潤占了全縣的“半壁江山”。
9、發酵床養豬每頭增收節支50元
發酵床養豬技術具有節省用水,提高豬群抗病能力、豬肉品質及實現“零排放”等優點,是一種節本增收的養豬新技術。
據了解,豬圈里的生物發酵床是按比例一層層地填充稻殼、木糠、藥粉等混合干料,厚度達到80厘米以上。整個豬床七成是稻殼和木糠等干料填充物,三成是水泥地板,其他的設備跟傳統豬欄一樣。它的好處有三:一是實現零排放。通過給豬投喂配方菌物和在發酵床干料中按比例投放菌物后,發酵床微生物可以把生豬排泄到干料中的屎尿臭味消除,變常規養殖場里的臭氣熏天為無色無味無臭;二是減少人力水電等成本。每天豬圈里不再需要水沖洗,干料產生的熱度可以保持豬圈干燥和溫度需要;三是投入成本低。發酵床下的干料是每出欄一批生豬翻攪一次,一用3年。
貴港市通過實施發酵床養豬技術推廣示范,使仔豬成活率提高2-5個百分點,減少藥費超過八成,節水九成以上,每頭生豬可增收節支約50元。
10、余熱水養魚畝產5萬多斤
在來賓市,電廠產生的余熱水資源,被用來大力發展羅非魚、鯧魚等短平快水產養殖項目。
來賓電廠余熱水養殖場充分利用電廠排放的余熱水,通過流水化、高密度養殖淡水白鯧、羅非魚等暖水性魚類,年產鮮魚150萬斤以上,年產值650多萬元,平均單產每畝5萬多斤,是目前廣西規模最大、單產最高的溫流水養殖場,為保證柳州、來賓兩市的淡水白鯧和羅非魚供應起到了主渠道作用。
二、室內養什么動物賺錢
室內養什么動物小動物最賺錢
養竹鼠好呀竹鼠,又名竹根鼠、竹根豬、竹貍、芒貍、冬芒貍、竹鼬,在動物分類學上屬于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齧齒目、竹鼠科,是一種體形較大的齧齒動物。鼠是我國南方省區分布較廣的珍貴野生動物,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竹鼠肉質細膩精瘦,屬于低脂高蛋白肉類,是具有保健美容功能的高級食品。我國考古學家在漢代馬王堆古墓中出土了許多罐封鼠類干,說明在當時鼠肉已成為帝王階層喜愛的珍肴。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業和迅速發展,作為宮廷佳肴的竹鼠類食品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近年由于人工捕捉過多,野生竹鼠資源急劇枯竭,由此竹鼠養殖業應運而生。與其他養殖業比較,飼養竹鼠有五大優點:1、是不與人爭糧,也不與牛、羊爭料。2、是竹鼠營洞穴生活,可在室內、地下室營造窩室實行工廠化、立體化飼養。3、是容易飼養,1個勞動力可飼養100-150對。4、是不必喂水,尿少糞干,欄舍沒有一般野生動物的腥羶味,比養殖其他畜禽干凈衛生。5、是抗病能力強、繁殖快、效益高,飼養一對竹鼠1年產值500-600元,超過目前農村飼養2頭肉豬的純收入。一個農戶利用半間豬舍改成鼠池,圈養6-10對,一年就可脫貧,下崗職工、城鎮居民利用廚房一角或或陽臺實行立體籠養或圍池圈養4-6對竹鼠,其收入也相當可觀。人工飼養竹鼠,占地少,設備簡單,投入低,回報高,周期短,市場前景廣闊,是一條新興的、風險較小的快速致富門路。2.竹鼠養殖經濟效益分析一、五大優點與其他養殖項目比較,人工飼養竹鼠具有五大優點:1、不與人爭糧,也不與牛、羊爭料。竹鼠與家鼠不同,它以植物根莖和農作物秸桿為主食,吃糧極少,精料用量僅為肉雞的1/4、鴨的1/5、肉狗的1/15、肉豬的1/20,即使完全不用稻谷、玉米等商品糧也能飼養。牛羊吃植物的嫩枝葉,而竹鼠吃植物的老根莖;2、竹鼠營洞穴生活,生長繁殖不需要陽光,既能在邊遠農村的山坡、巖洞營造窩穴飼養,也可在城鎮室內、地下室建造窩池實行工廠化、立體化繁育;3、飼養容易。每天僅投料1-2次,甚至可以3-5天投料1次,夏季1天清掃1次,冬季3-5天才清掃1次。飼養1對竹鼠的工作量只是飼養1頭豬的1/10,1個勞動力可飼養繁殖種鼠100-150對,少量飼養不用專人看管;4、干凈衛生。竹鼠不必喂水,尿少糞干,沒有一般野生動物的腥羶味,比養殖其他畜禽干凈衛生,城鎮也可以發展;5、抗病力強、繁殖快、效益高。飼養1對竹鼠年產值達500-600元,超過目前農村飼養2頭肉豬的純收入。竹鼠窩室建造要求安靜:實踐證明,外部環境過于吵雜對于母鼠的配種及唷種都有一定影響,同時平時喂養也應輕拿輕放;2、陰涼:竹鼠屬于地居動物,人工養殖以后應盡量營造出地穴的環境,陰暗涼爽,氣溫在8到28度對于竹鼠生長養殖是比較有利,32度以上配種就比較困難了;3、干燥:干燥的環境對保持窩室衛生,防止細菌滋生,提高竹鼠的免疫力都是有幫助的,這一點我想不用多說;(在后面的文章,會說到多汁飼料的投喂方法,如何保持窩室干燥)4、降溫避暑:前面我們說到,適合竹鼠生活的環境溫度是8到28度,那么在建鼠舍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這一環節;(后面會有詳細介紹)5、避風保暖:雖說竹鼠的毛皮比較厚,相對于夏天來說它比較能適應冬天,但冬天必須放置一些稻草之類的東西在里面讓它做窩保暖,有條件的可以在池子上面蓋上一層薄膜6.竹鼠窩室的種類與營造方法我國人工養殖竹鼠時間不長,但各地建造的窩室卻多種多樣,在此我們僅介紹兩種廣受推寵的種類的營造方法。這兩種窩室又分別可以用水泥板或磚塊建設(兩種材料的分類就不介紹了,......>>
室內能養殖什么動物賺錢,還能讓人上門收購
觀賞魚、烏龜、小寵物
室內養殖業什么最賺錢
很簡單。無風險,不傷人脈,不傷自己,易達成的事業,可交流
室內養殖什么動物好
在室內養殖動物,首先得根據自身的喜好進行養殖,比如兔子,貓、狗、鳥等動物。
根據室內的環境進行亥選動物。如家里有四害之一——老鼠,建議養只貓,對老鼠進行振攝,這樣即每天能欣賞動物,又能使生活環境得到改善。
其三,如果室內空間允許,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放一個魚缸,進行水產養殖:魚、蝦、蟹、水草類綠化,凈化空間空氣。又能陶冶情操,使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室內養殖什么最賺錢
室內養殖狗最賺錢。
有些朋友喜歡養狗,他自己就會進一些純正的狗,并且得過比賽冠軍的狗狗來養和繁殖繁殖的寶寶就可以賺錢我認識的朋友有個很喜歡蘇牧,養蘇牧也是他的夢想他現在也做得很大,自己開了家犬舍繁殖的寶寶一只都可以賣到上萬,但這也是看他的進的種犬是不是在有血統的如果你覺得這不行的話。
也可以考慮考慮在家自己養點爬行類的比如蜥蜴,蝎子之類的,我覺得這成本不算貴,可以承受而且現在喜歡爬類的人也慢慢開始多了我感覺如果你要養動物賺錢的話,什么動物都可以只是在于你對這動物深不深究的問題了只要有心。
室內養殖什么東西能賺錢
如果有閑置的空房子,養殖土元是個不錯的主意
家庭養殖什么小型動物最適宜最掙錢
看你家的氣候阿什么的,南方就養蝎子阿,電視也有報的,北方養兔子咯,皮毛值錢,望采納
家庭養殖什么小動物掙錢
┆現└彩Ι吶'》◣⊙
室內養些什么小動物掙錢…要簡單的聽話好養的,成本底一些。 10分
養寵物還要掙錢?這個。。。。。。養魚吧,就一般的魚,弄個大一點的魚罰,里面放少少的魚,讓它們有足夠的空間活動
三、特色小鎮調研報告
特色小鎮調研報告2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鎮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特色小鎮調研報告1xxx鄉是xxx市“三山一江”戰略建設的核心鄉鎮,是贛西新興的旅游勝地,是以生態旅游作為經濟支柱產業的“旅居”(旅游接待+生態宜居)特色小鎮。境內景點眾多:有十萬畝高山草甸,江南罕見、風光旖旎的武功山;有奇山云海、險山俊秀的羊獅慕;有綿延二十多公里,風光秀麗的武功湖;有設施一流、功能完善、含硒豐富,全省出水水溫最高的嶸源溫泉;有急流險灘、驚險刺激,號稱“江南第一漂”的武功峽大漂流。特色小鎮建設的重點就是圍繞這些優質旅游資源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實現三產融合發展、共生演進。
一、特色小鎮定位
——溫泉養生休閑小鎮。充分利用xxx優越的自然環境、旅游資源,以及南上北下、連東通西的區位優勢,著力打造中高端養生休閑區、城市生態休閑區等休閑旅游板塊,大力開發休閑度假、健康娛樂、文化創意、鄉村體驗等旅游項目,努力建設“休閑型健康養生旅游目的地”,進一步叫響“中國慢生活基地”、中國福山品牌。在已有基礎上,再做好文家游客接待中心、文家村銅溪自然村舊村改造、羊獅慕索道下站南福門及停車場工程、xxx至文家公路拓寬改造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旅游品味和檔次。
——優質健康養老小鎮。借助良好的生態和怡人的氣候,鼓勵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合作共建具有醫療、康復、護理、保健等功能的養老莊園、養老院等,積極探索“候鳥式養老”和“虛擬養老”等模式,著力推進頤養公寓、頤養商品等要素市場建設,依托溫泉資源,開發一批康復理療、溫泉養生等產品項目。
——綠色有機農業發展小鎮。依托優良的自然生態條件和傳統農業優勢,以綠色、有機、生態為統領,整合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高效農業,重點發展有機水稻、井岡蜜柚、花卉苗木、水產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大農業示范基地、精致設施農業建設與旅游結合,形成農業效益與旅游效益疊加的綜合效益。
二、特色亮點
一是產業有基礎。引進了江西安福上水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大閘蟹和小龍蝦,注冊了xxx毛竹專業合作社,發展了樓下楊梅基地、華泰花卉苗木基地、有機水稻種植1號基地,逐步形成了水產、羊、石蛙、山雞、兔等特色養殖產業規模。重點開發了以農業體驗和農業觀光為主的福江南四星農家樂;向周邊輻射打造以清末文獻坊為主的樓下民俗文化游,引進武功山大峽谷漂流、清江水上竹筏漂流等多元化娛游項目,建立了黨員星級農家樂評定制度,規范建設管理農家樂、農家餐館,實現了旅游產業的鏈條延伸。
二是設施較齊全。以小城鎮建設為落腳點,抓住擴權強鄉試點機遇,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000多萬元完成了安文旅游公路(集鎮段迎賓路)“白改黑”及“三改二”工程,全面建成了xxx迎賓廣場、xxx公園、xxx商業街安居工程、新農貿市場、污水處理示范點等旅游配套設施,完成了12公里惠及全鄉的小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籌資1000多萬元,完成了樓下縣級美麗鄉村精品點建設,推進了旅游通道沿線9個新農村點的新農村廬陵風格改造,建設了一批村莊規劃合理、村內外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的新農村示范點。
三是發展有前景。2013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新戰略。中央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也指出,鼓勵興辦健康服務業。江西省“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山水、溫泉、“森林氧吧”等特色資源和生態優勢,積極發展避暑休閑養生養老、溫泉養生養老、田園觀光養生養老和生態養生養老等新業態。
特色小鎮調研報告2特色小鎮建設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國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長極的重點工作。4月中下旬,市發改委調研組深入蘇仙區飛天山鎮、嘉禾縣塘村鎮、永興縣柏林鎮、汝城縣熱水鎮、桂陽縣流峰鎮、北湖區石蓋塘鎮等地就特色小鎮發展情況開展調研,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郴州市特色小鎮基本情況
我市積極踐行新型城鎮化發展理念,引導和鼓勵一批中心鎮、特色鎮、專業鎮、邊界口子鎮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鎮群為主戰場和主形態,以產鎮融合、城鄉統籌為核心內容,以國家級、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示范為引領的特色小鎮發展新格局。我市初具雛形的特色小鎮主要有:北湖區的'石蓋塘鎮、魯塘鎮、保和鎮,蘇仙區飛天山鎮、良田鎮,資興市黃草鎮、白廊鎮,桂陽縣流峰鎮、舂陵江鎮,宜章縣白石渡鎮、梅田鎮,永興縣柏林鎮、便江鎮、悅來鎮,嘉禾縣塘村鎮、行廊鎮,臨武縣舜峰鎮、汾市鎮,汝城縣熱水鎮、三江口鎮,桂東縣清泉鎮、沙田鎮,安仁縣永樂江鎮、安平鎮等。
1、空間特色鮮明,大十字城鎮群帶動特色小鎮蓬勃發展
空間上,全市100多個鄉鎮以郴州大十字城鎮群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極多點”、“城鎮規模等級有序、空間布局合理、城鄉共建共享”的城鎮格局。大十字城鎮群區域內擁有1個國家級高新區、6個省級園區,城鎮群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集聚能力明顯增強,已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周邊四個縣城及城鎮依托各地歷史、文化、區位、地理、交通、人口、資源、環境、產業等基礎和優勢,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宜居宜業的具有較強人口和產業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鎮正在加速發展。持續推進交通建設及提質活動,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際干線建成通車,G107等國省干線加快改造,市域經濟半小時經濟圈初步形成,鄉鎮及行政村公路實現100%通暢,全面提升了鄉鎮綜合承載能力,為特色小鎮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必要條件。美麗鄉村建設、城鄉綠化攻堅、棚戶區改造和城鄉環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進也直接促進了特色小鎮發展。
2、產業特色鮮明,產鎮融合、因地制宜成為特色小鎮發展的主要特點
特色小鎮均以自然資源、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為條件,因地制宜積極培育休閑旅游、種養、鍛鑄造、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形成了各自的產業特色和產業支撐,如:北湖區石蓋塘鎮(工業小鎮),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級工業小區,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先進制造、新材料等產業發展來勢好,20xx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83.6億元,增長36.8%;蘇仙區飛天山鎮(山水小鎮),背靠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和六寨溝公園,集旅游、休閑、娛樂、餐飲、采摘和購物為一體的高端休閑旅游產業來勢較好;資興市黃草鎮(風情小鎮),位于東江湖國家5A級景區內,享有“江南水中鎮,東江湖中花”美譽,依托東江湖生態優勢以及東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龍鳳仙、金牛島等旅游資源,生態休閑旅游、健康養生產業發展較好;桂陽縣流峰鎮(電商小鎮),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鎮電商從業人員約一萬多人,廣泛分布在廣東、長沙、郴州、桂陽等地;宜章縣白石渡鎮(新型工業化小鎮),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鎮,培育了精細化工、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個優勢產業,擁有白石渡氟化學循環工業園和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園;永興縣柏林鎮(銀都小鎮),被譽為“中國銀都之都”,白銀年產量約占全國總量近四分之一,20xx年稀貴金屬再生資源利用產業產值達160億元,占全鎮GDP的88%,同時以金銀貴重金屬提純加工為依托,往上游延長產業供應鏈,往下游拉伸產業交易鏈,橫向推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建設木陂仙等景點,打造旅游風情街;嘉禾縣塘村鎮(鍛造小鎮),被譽為“中國鍛造之鄉”,全鎮鍛鑄造企業達到86家,20xx年總產值將近5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就有23家,扳手產量占全世界的70%;臨武縣舜峰鎮(香芋小鎮),香芋產業初具規模,種植面積達20萬畝,年產近120萬斤,其中貝溪村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縣熱水鎮(溫泉小鎮),坐擁“華南第一泉”和“中國第一氡泉”,20xx年旅游接待人數突破65萬人次,20xx年春節假期突破4萬人次,僅門票收入每年達3000萬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將近2億元,同時積極培育特色種植業,取得了較好成效;桂東縣清泉鎮(茶葉小鎮),素有“茶葉名鎮,金桔之鄉”美譽,現有茶葉基地418畝,實施“基地+工廠+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年產干茶600多噸,產值達1.2億元;安仁縣安平鎮(商貿小鎮),目前擁有全省鄉鎮硬件條件最好的農貿市場,輻射周邊數個鄉鎮的十幾萬人口,建設了集吃、住、行、游、購、娛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步行街和公共設施齊全的農民集中居住區,“安平模式”已成為全省小城鎮建設的亮點。
3、創新特色鮮明,綜合試點改革和簡政放權不斷優化特色小鎮的發展環境
資興市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郴州市作為市級城市,資興市、桂東縣作為縣級城市,沙田鎮、流峰鎮、熱水鎮、梅田鎮等作為鎮級城鎮,分別入選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嘉禾縣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示范區建設獲得階段性成效。北湖區華塘鎮等36個鎮獲批國省中心鎮,資興市黃草鎮等22個鎮成為省級旅游歷史文化特色鎮,汝城縣大坪鎮等3個鎮成為省級邊界口子鎮。國家在批復試點示范時,普遍要求各地編制實施方案,大膽推進改革創新,并在項目申報、資金下達、政策配套等方面給予支持,為特色小鎮加快發展注入了活動和動力。鄉鎮機構改革尤其是撤鄉并鎮的扎實推進,加速了人口、產業、行政等資源的聚集,為打造特色小鎮乃至特色名鎮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各縣市區積極推進簡政放權,擴權強鎮試點改革,進一步向鄉鎮下放事權、財權、人事權和項目審批、綜合執法等多種權限,全面提升鄉鎮對鎮域經濟發展的決策和統籌協調能力,有利于進一步培育和壯大一批鎮域特色產業。
二、存在的問題
我市特色小鎮雖然取得了較大進展與成效,但還存在一些不足與困難,主要表現為認識滯后、產業不強、配套不優、要素緊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視。
1、認識滯后,統籌推進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
從調研情況看,各級各地對特色小鎮建設的認識都有待進一步加深。各縣(市、區)普遍未將特色小鎮建設提升到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手來抓,政策支持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市縣兩級都尚未出臺特色小鎮建設的綱領文件,沒有對特色小鎮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在規劃引領、項目建設和資金保障上傾斜還不夠。部分有基礎的鎮也缺乏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實施規劃,未能將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鎮建設上。廣大群眾對特色小鎮的理解、支持還不夠,自發組織、自覺參與的熱情尚未激發,一旦有損其利益時,往往產生抵觸情緒。
2、產業不強,支撐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增強。
我市特色小鎮建設從總體上看已經初具雛形,形成了“一核帶動、多點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但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在業內特別是全省、全國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特色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培育發展仍然任重道遠,產鎮互促共生、融合發展的生動局面遠未形成。有的特色產業總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發展、原始化積累等特點;有些特色產業價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場風險能力不強,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和輻射帶動效應;龍頭企業較少,規模偏小,產業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優,建設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我市特色小鎮一般都只具備基本的服務功能,服務設施簡陋,配套建設短缺,整體功能還不完備。小鎮環境不美,鎮區規劃建設滯后,街道狹窄,建筑雜亂,綠化稀少。環境衛生治理、車輛亂停亂擺等問題較為突出,道路硬化、供電通訊、排水管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也有待進一步完善。如塘村鎮僅鍛鑄造產業發展一家獨大,其他旅游、商貿、物流等產業嚴重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鎮容鎮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態環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護力度,其他如柏林鎮、石蓋塘鎮等小鎮也有類似問題。
4、要素緊缺,資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特色小鎮建設最大的制約就是資金、土地和人才。建設資金不足,目前多數小鎮為基礎設施建設都負債累累,塘村鎮負債1620萬元,熱水鎮負債超過1億元。土地要素制約緊,小鎮建設發展需要占用部分農田,土地調規涉及面較大,調規難以到位,制約新鎮區建設工作的推進。專業性、技術性人才嚴重缺乏,如以旅游產業為主導的汝城縣熱水鎮、蘇仙區飛天山鎮面臨邊“建”邊“管”的狀況,缺乏專業人才的指導與管理。生產要素集聚和經濟輻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對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響與弱化了對大客商、大資金、大項目、高精尖技術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浙江特色小鎮先進經驗及做法
浙江省從20xx年開始著力引導和培育特色小鎮。浙江已分兩批共公布了79個特色小鎮省級創建對象和51個省級培育對象。特色小鎮建設已經成為浙江省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大戰略,總結起來主要有4個方面的先進經驗:
1、新在“非鎮非區”的內涵概念。空間上,特色小鎮有著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功能、社區特征融合疊加的發展載體,是同業企業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企業社區。理念上,特色小鎮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單元、生活區和工業園區,不是簡單的以業興城,也非以城興業,而是在充分借鑒國外特色小鎮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在生產、生活、生態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獨立區域。
2、新在“一鎮一業”的產業定位。
一是定位“一鎮一業”。浙政發[20xx]8號文件明確要求,所有特色小鎮的創建、培育和發展必須聚焦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時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萬億省級產業和茶葉、絲綢、黃酒等歷史經典產業來建設,不搞同質競爭。
二是培育“單打冠軍”。每個特色小鎮瞄準上述產業中的最有基礎、最有優勢、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來建設,每個歷史經典產業原則上只規劃建設一個特色小鎮,突出培育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單打冠軍”。如西湖云棲小鎮主攻云生態產業,余杭夢想小鎮主攻“互聯網+風險投資”,上城區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紹興諸暨襪藝小鎮、柯橋黃酒小鎮等都形成了特色優勢產業。
三是實現集群發展。每個小鎮都要圍繞主攻產業,緊扣產業發展趨勢,瞄準高端產業發展方向,不斷向兩端延長產業鏈條,形成集群發展和規模效益,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如諸暨大唐襪藝小鎮,通過完善產業配套和上下游產業鏈條,企業生產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新在“產鎮融合”的功能聚集。
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緊密融合。
所有小鎮都聚集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鎮與工業園區、景區、生活區區別的典型特征。更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緊扣產業定位融合發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區功能,要從主攻產業中衍生,從產業內涵中發掘。如大唐襪藝小鎮側重挖掘從襪子誕生、發展乃至轉型升級全過程4000多年的歷史文化淵源,甚至小鎮規劃和建筑設計上也突出襪藝主題,實現傳統與現實、歷史與時尚、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襪子藝術性和品位為主的旅游景點,并完善配套社區功能。
二是突出新興產業孕育孵化。
特色小鎮同時也是培育新產業為一體的新空間。如面積不超過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目前已匯聚來自全球的600多家企業,其中金融投資類企業400多家,管理資金規模超過2000億元,20xx年稅收超過4億元。
三是突出經典產業改造提升。
對于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注重其文化底蘊挖掘提升和影響力的放大,提高產業話語權和產品附加值。如紹興黃酒小鎮,正在規劃建設黃酒歷史文化博物館、觀光型黃酒手工作坊、特色風情民宿區以及黃酒風情體驗小街等項目,全方位提高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
(四)新在“精致美麗”的建設形態。
一是骨架小。
特色小鎮的建設形態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攤大餅式”粗放式發展。小鎮的物理空間要集中連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圍和建設用地范圍,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原則上不能超出規劃面積的50%。如以中藥材歷史經典產業為主導的“磐安江南藥鎮”建設用地面積393公頃,其中主要建設區用地面積132公頃。
二是顏值高。
所有特色小鎮建設都堅持生態優先,堅守生態良好底線,要“一鎮一風格”,多維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態特色。所有特色小鎮建設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個特色小鎮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資源,打造3A級景區,其中旅游產業特色小鎮站位更高,要打造5A級景區。如龍泉青瓷小鎮,不僅是4A級旅游景區,而且早已成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據產業規劃,其主導產業并非旅游,而是劃歸到了歷史經典產業中。
三是氣質特。
特色小鎮徹底摒棄“百鎮一面”,每個小鎮根據地形地貌,結合主攻產業發展特點,做好整體規劃和形象設計,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確定小鎮風格,原則上不新建高樓大廈,努力展現出集自然風光、錯落有致的空間結構、多元功能融合、多彩歷史人文之美為一體的獨特小鎮風情。
四、我市特色小鎮發展思路和建議
特色小鎮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業態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平臺。我市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總體要求是:堅持“產業主導、全面發展”總戰略和“興產業、強實體、提品質、增實效”總要求,把特色小鎮作為“十三五”時期全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在遵循產鎮融合理念的基礎上,找準發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優勢和潛力,堅持以產業為城鎮發展的基礎,讓城鎮成為產業發展的載體,形成“一鎮一業”特色,培育一批產業突出、環境優美、產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鎮,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產鎮融合示范名鎮,形成產業投資和融合發展集聚地,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地方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1、抓住機遇,開展特色小鎮建設試點
2月份,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門的新聞發布會重點推薦浙江和貴州特色小鎮建設,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特色小鎮建設將成為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加速農業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創新創業的重要抓手,相關政策正在醞釀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將在年內開展“產鎮融合”試點示范。我市應搶抓機遇,趁勢而上,抓緊啟動實施特色小鎮培育計劃,盡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鎮配套政策。按照省發改委要求,市發改委經過認真研究已將蘇仙區飛天山鎮、嘉禾縣塘村鎮、永興縣柏林鎮、汝城縣熱水鎮、桂陽縣流峰鎮等5個建制鎮作為我市申報第一批全省產鎮融合示范鎮名單報送至省發改委,下一步將主動匯報,加強銜接,盡量多爭取幾個特色小鎮擠入省級示范點,為爭取國家級示范試點打下堅實基礎。建議先在每個縣市區范圍選擇1個鎮開展特色小鎮建設試點,并完善特色鎮產業培育、規劃設計、鎮容鎮貌等方面的綜合考核機制,市里每年進行評比,對符合條件的優秀特色鎮獎勵50—100萬元。通過以點帶面、抓點擴面,突出對全市特色小鎮建設的示范和引領。出臺試點鎮扶持政策,市級層面設立特色小鎮開發建設專項扶持資金,試點鎮所在縣(市、區)財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資金,鼓勵特色小鎮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先導”市場運營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資格局。試點鎮所在縣(市、區)要明確并落實各項稅費減免、用地保障、人才引進等政策,著力破解特色小鎮建設要素制約問題。各級各部門積極引導具有特殊技能的農民工、大學生甚至海外留學生聚集在特色小鎮創業創新,加速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濃厚氛圍,努力為特色小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準確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學規劃
規劃是引導產業發展的龍頭,是指導城鎮發展的科學依據。建議市級層面立足于“產業主導,全面發展”總戰略,強化特色小鎮頂層設計,科學編制特色小鎮布局規劃。各特色小鎮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產業、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本著“重本色、創特色”的原則,因地制宜,高標準、高起點編制發展規劃,用規劃指導特色小鎮建設。規劃編制要把握好發展特色產業、挖掘本地文化、服務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構設項目和載體,將產業融入鎮區。特色小鎮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突出特色,做強做實做大支柱產業
各特色小鎮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產業基礎,面向市場需求,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并加以整合,從而確立特色鮮明的產業定位,堅持立足于“一鎮一業,一鎮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國和全省有影響力的特色小鎮。以產業為基礎,重點打造五大類特色小鎮,即飛天山鎮、熱水鎮、黃草鎮等旅游風情特色鎮,石蓋塘鎮、魯塘鎮、五里牌鎮、柏林鎮、塘村鎮等工業特色鎮,良田鎮、流峰鎮、白石渡鎮、安平鎮等商貿物流(含電子商務)特色鎮,舜峰鎮、清泉鎮、永樂江鎮等農產品及加工特色鎮,大坪鎮、三江口鎮、南強鎮等邊界口子特色鎮。高度重視優質市場主體的引進和培育,靈活運用金融、財稅、投資、土地、環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場主體聯大靠強、轉型升級和提質發展。在打造特色產業來支撐小城鎮建設的著重考慮發展其他配套產業,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群眾生活。
4、加大投入,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特色小鎮的建設,不但要服務于我市興產業的大局,更要為百姓的生活謀利益。要大力加強城鎮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網建設、商業設施、醫療衛生、文化娛樂設施、公共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小鎮與城市的交通、教育、醫療等方面,形成體系、資源共享,切實改善小鎮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升特色小鎮建設的價值內涵,努力打造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特色小鎮。建議市政府盡快出臺一套關于加強特色小鎮建設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盡量做到有規可循,有章可依,切實加強對特色小鎮的管理,不斷提升特色小鎮的形象,提升城鎮的生活品位。
5、加大宣傳,引導群眾自覺參與
切實加大對特色小鎮建設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人人參與建設的良好氛圍,逐步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小鎮居民提高認識,自覺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使小鎮真正成為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內外一致、人與自然協調的亮麗風景線。鼓勵新聞媒體開設專題宣傳節目對我市特色小鎮的建設進行系列宣傳,邀請國內外主要媒體前來考察、采訪和報道,組織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活動,不斷提高特色小鎮知名度和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