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玄機的詩詞有哪些
詩詞標題:隔漢江寄子安(江南江北愁望)
年代:唐
作者:魚玄機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憶空吟。鴛鴦暖臥沙浦,鸂鶒閑飛橘林。煙里歌聲隱隱,渡頭月色沈沈。含情咫尺千里,況聽家家遠砧。
秋怨(自嘆多情是足愁)
唐魚玄機
自嘆多情是足愁,況當風月滿庭秋。
洞房偏與更聲近,夜夜燈前欲白頭。
春情寄子安(山路奇支斜石磴危)
唐魚玄機
山路攲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冰銷遠澗憐清韻,雪遠寒峰想玉姿。
莫聽凡歌春病酒,休招閑客夜貪棋。如松匪石盟長在,比翼連襟會肯遲。
雖恨獨行冬盡日,終期相見月圓時。別君何物堪持贈,淚落晴光一首詩。
寓言(紅桃處處春色)
唐魚玄機
紅桃處處春色,碧柳家家月明。樓上新妝待夜,
閨中獨坐含情。芙蓉月下魚戲,螮蝀天邊雀聲。
人世悲歡一夢,如何得作雙成。
魚玄機
賦得江邊柳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夏日山居
移得仙居此地來,花叢自遍不曾栽。庭前亞樹張衣桁,坐上新泉泛酒杯。
軒檻暗傳深竹徑,綺羅長擁亂書堆。閑乘畫舫吟明月,信任輕風吹卻回。
江頭愁望寄子安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折楊柳
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愿得西山無樹木,免教人作淚懸懸。
贈鄰女(一作寄李億員外)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寄國香
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書使,窗下斷腸人。
山卷珠簾看,愁隨芳草新。別來清宴上,幾度落梁塵。
寄題煉師
霞彩剪為衣,添香出繡幃。芙蓉花葉□,山水帔□稀。
駐履聞鶯語,開籠放鶴飛。高堂春睡覺,暮雨正霏霏。
寄劉尚書
八座鎮雄軍,歌謠滿路新。汾川三月雨,晉水百花春。
囹圄長空鎖,干戈久覆塵。儒僧觀子夜,羈客醉紅茵。
筆硯行隨手,詩書坐繞身。小材多顧盼,得作食魚人。
浣紗廟
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神女已相和。一雙笑靨才回面,
十萬精兵盡倒戈。范蠡功成身隱遁,伍胥諫死國消磨。
只今諸暨長江畔,空有青山號苧蘿。
賣殘牡丹
臨風興嘆落花頻,芳意潛消又一春。應為價高人不問,
卻緣香甚蝶難親。紅英只稱生宮里,翠葉那堪染路塵。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孫方恨買無因。
酬李學士寄簟
珍簟新鋪翡翠樓,泓澄玉水記方流。
唯應云扇情相似,同向銀床恨早秋。
情書(一作書情寄李子安)
飲冰食檗志無功,晉水壺關在夢中。秦鏡欲分愁墮鵲,
舜琴將弄怨飛鴻。井邊桐葉鳴秋雨,窗下銀燈暗曉風。
書信茫茫何處問,持竿盡日碧江空。
閨怨
蘼蕪盈手泣斜暉,聞道鄰家夫婿歸。別日南鴻才北去,
今朝北雁又南飛。春來秋去相思在,秋去春來信息稀。
扃閉朱門人不到,砧聲何事透羅幃。
打球作
堅圓凈滑一星流,月杖爭敲未擬休。無滯礙時從撥弄,
有遮欄處任鉤留。不辭宛轉長隨手,卻恐相將不到頭。
畢竟入門應始了,愿君爭取最前籌。
暮春有感寄友人
鶯語驚殘夢,輕妝改淚容。竹陰初月薄,江靜晚煙濃。
濕觜銜泥燕,香須采蕊蜂。獨憐無限思,吟罷亞枝松。
冬夜寄溫飛卿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滿庭木葉愁風起,
透幌紗窗惜月沈。疏散未閑終遂愿,盛衰空見本來心。
幽棲莫定梧桐處,暮雀啾啾空繞林。
酬李郢夏日釣魚回見示
住處雖同巷,經年不一過。清詞勸舊女,香桂折新柯。
道性欺冰雪,禪心笑綺羅。跡登霄漢上,無路接煙波。
次韻西鄰新居兼乞酒
一首詩來百度吟,新情字字又聲金。西看已有登垣意,
遠望能無化石心。河漢期賒空極目,瀟湘夢斷罷調琴。
況逢寒節添鄉思,叔夜佳醪莫獨斟。
和友人次韻
何事能銷旅館愁,紅箋開處見銀鉤。蓬山雨灑千峰小,
嶰谷風吹萬葉秋。字字朝看輕碧玉,篇篇夜誦在衾裯。
欲將香匣收藏卻,且惜時吟在手頭。
和新及第悼亡詩二首
仙籍人間不久留,片時已過十經秋。鴛鴦帳下香猶暖,
鸚鵡籠中語未休。朝露綴花如臉恨,晚風欹柳似眉愁。
彩云一去無消息,潘岳多情欲白頭。
一枝月桂和煙秀,萬樹江桃帶雨紅。
且醉尊前休悵望,古來悲樂與今同。
游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
云峰滿目放春晴,歷歷銀鉤指下生。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愁思
落葉紛紛暮雨和,朱絲獨撫自清歌。放情休恨無心友,
養性空拋苦海波。長者車音門外有,道家書卷枕前多。
布衣終作云霄客,綠水青山時一過。
秋怨
自嘆多情是足愁,況當風月滿庭秋。
洞房偏與更聲近,夜夜燈前欲白頭。
江行
大江橫抱武昌斜,鸚鵡洲前戶萬家。
畫舸春眠朝未足,夢為蝴蝶也尋花。
煙花已入鸕鶿港,畫舸猶沿鸚鵡洲。
醉臥醒吟都不覺,今朝驚在漢江頭。
聞李端公垂釣回寄贈
無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處弄船歸。
自慚不及鴛鴦侶,猶得雙雙近釣磯。
題任處士創資福寺
幽人創奇境,游客駐行程。粉壁空留字,蓮宮未有名。
鑿池泉自出,開徑草重生。百尺金輪閣,當川豁眼明。
題隱霧亭
春花秋月入詩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空卷珠簾不曾下,長移一榻對山眠。
期友人阻雨不至
雁魚空有信,雞黍恨無期。閉戶方籠月,褰簾已散絲。
近泉鳴砌畔,遠浪漲江湄。鄉思悲秋客,愁吟五字詩。
訪趙煉師不遇
何處同仙侶,青衣獨在家。暖爐留煮藥,鄰院為煎茶。
畫壁燈光暗,幡竿日影斜。殷勤重回首,墻外數枝花。
遣懷
閑散身無事,風光獨自游。斷云江上月,解纜海中舟。
琴弄蕭梁寺,詩吟庾亮樓。叢篁堪作伴,片石好為儔。
燕雀徒為貴,金銀志不求。滿杯春酒綠,對月夜窗幽。
繞砌澄清沼,抽簪映細流。臥床書冊遍,半醉起梳頭。
過鄂州
柳拂蘭橈花滿枝,石城城下暮帆遲。折牌峰上三閭墓,
遠火山頭五馬旗。白雪調高題舊寺,陽春歌在換新詞。
莫愁魂逐清江去,空使行人萬首詩。
夏日山居
移得仙居此地來,花叢自遍不曾栽。庭前亞樹張衣桁,
坐上新泉泛酒杯。軒檻暗傳深竹徑,綺羅長擁亂書堆。
閑乘畫舫吟明月,信任輕風吹卻回。
暮春即事
深巷窮門少侶儔,阮郎唯有夢中留。香飄羅綺誰家席,
風送歌聲何處樓。街近鼓鼙喧曉睡,庭閑鵲語亂春愁。
安能追逐人間事,萬里身同不系舟。
代人悼亡
曾睹夭桃想玉姿,帶風楊柳認蛾眉。珠歸龍窟知誰見,
鏡在鸞臺話向誰。從此夢悲煙雨夜,不堪吟苦寂寥時。
西山日落東山月,恨想無因有了期。
和人
茫茫九陌無知己,暮去朝來典繡衣。寶匣鏡昏蟬鬢亂,
博山爐暖麝煙微。多情公子春留句,少思文君晝掩扉。
莫惜羊車頻列載,柳絲梅綻正芳菲。
隔漢江寄子安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憶空吟。鴛鴦暖臥沙浦,
鸂鶒閑飛橘林。煙里歌聲隱隱,渡頭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況聽家家遠砧。
寓言
紅桃處處春色,碧柳家家月明。樓上新妝待夜,
閨中獨坐含情。芙蓉月下魚戲,螮蝀天邊雀聲。
人世悲歡一夢,如何得作雙成。
寄子安
醉別千卮不浣愁,離腸百結解無由。蕙蘭銷歇歸春圃,
楊柳東西絆客舟。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須學水長流。
有花時節知難遇,未肯厭厭醉玉樓。
送別
秦樓幾夜愜心期,不料仙郎有別離。
睡覺莫言云去處,殘燈一盞野蛾飛。
迎李近仁員外
今日喜時聞喜鵲,昨宵燈下拜燈花。
焚香出戶迎潘岳,不羨牽牛織女家。
送別
水柔逐器知難定,云出無心肯再歸。
惆悵春風楚江暮,鴛鴦一只失群飛。
左名場自澤州至京,使人傳語
閑居作賦幾年愁,王屋山前是舊游。詩詠東西千嶂亂,
馬隨南北一泉流。曾陪雨夜同歡席,別后花時獨上樓。
忽喜扣門傳語至,為憐鄰巷小房幽。相如琴罷朱弦斷,
雙燕巢分白露秋。莫倦蓬門時一訪,每春忙在曲江頭。
喧喧朱紫雜人寰,獨自清吟日色間。何事玉郎搜藻思,
忽將瓊韻扣柴關。白花發詠慚稱謝,僻巷深居謬學顏。
不用多情欲相見,松蘿高處是前山。
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因次其韻
昔聞南國容華少,今日東鄰姊妹三。妝閣相看鸚鵡賦,
碧窗應繡鳳凰衫。紅芳滿院參差折,綠醑盈杯次第銜。
恐向瑤池曾作女,謫來塵世未為男。文姬有貌終堪比,
西子無言我更慚。一曲艷歌琴杳杳,四弦輕撥語喃喃。
當臺競斗青絲發,對月爭夸白玉簪。小有洞中松露滴,
大羅天上柳煙含。但能為雨心長在,不怕吹簫事未諳。
阿母幾嗔花下語,潘郎曾向夢中參。暫持清句魂猶斷,
若睹紅顏死亦甘。悵望佳人何處在,行云歸北又歸南。
捕風捉影的成語故事
捕風捉影的成語故事1
【注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成語故事】漢成帝40多歲還沒有孩子,聽信方士的話,熱衷于祭祀鬼神,花費很大,但沒有什么效驗。光祿大夫谷永給漢成帝上書說世界上沒有什么仙人及長生不老的藥,要尋找他就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不可能得到,漢成帝終于迷途知返。
【出處】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
《漢書·郊祀志》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朱子全書》
【解釋】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說話做事沒事實根據
【相近詞】望風捕影、無中生有、道聽途說
【相反詞】實事求是、耳聞目睹、確鑿不移
【其它使用】
◎關于鄭和下"西洋"的原因,中國歷史學家向來有種種不同的說法;這些說法,有的是極端唯心論的;有的是捕風捉影;有的硬要往教條主義的公式上面套去,但是不能自圓其說。
◎反對以核查、導彈發射等為借口,以無中生有、捕風捉影的方式干涉他國內政和侵犯他國主權。
◎但經細察有關論著,感到多是些捕風捉影的傳說,缺乏準確可靠的史料證據。
捕風捉影的成語故事2【漢字書寫】:
捕風捉影
【漢語注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
【成語語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側重于表示沒有確鑿根據,缺乏事實。
【捕風捉影的意思】:
想抓住風和影子,形容事物虛無縹緲,如同風和影子一樣難以捕捉。比喻以虛無縹緲的跡象作為根據,說話辦事沒有事實依據。
【捕風捉影的近義詞】:
捕風系影、疑神疑鬼、無中生有、道聽途說;
【捕風捉影的反義詞】:
耳聞目睹、鐵證如山、實事求是、證據確鑿;
【捕風捉影的故事】
西漢時期,二十歲的漢成帝即位后,當了二十多年皇帝仍然沒有一兒半女,心里十分著急,差人到各個地方去尋醫問藥,卻一直未果。后來不知怎么就聽信了方士(占卜的人)話,方士說:你只要每天祭祀鬼神,就能得到神仙的保佑,不僅可以求得皇了,還可代代稱帝。從此后,漢成帝就不在理朝政,終日沉迷于祭鬼神論仙道之中。還在長安郊外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賜福,花了不知多少錢財,卻沒有得到什么效驗。見此大臣谷永十分憂心,就上書給皇帝說:“我聽說懂得世上萬物根本的人,不可能被行為不正的人蒙蔽;了解天地本性的`人,神仙鬼怪論是迷惑不了他的。古代賢明的君王是不聽那些招搖撞騙的話,圣人們也是不會說這種話的。現在有許多所謂的方士喜歡裝神弄鬼,說這世上有什么長生不老藥,吃了后,就會壽比南山。這些聽上去是很讓人向往的景象,可是如果你真的相信他了,要去尋找卻又像捕風捉影子一樣永遠不可能得到。因為它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東西。古往今來,有多少帝王將相和達官顯貴不惜耗無數錢財人力去尋找神仙島,可是都沒有得到什么好的結果。臣希望您千萬不要讓那些不正的行為影響了朝廷正事呀!”漢成帝聽后,覺得谷永說得非常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意見,不再沉迷于神鬼之論。
【捕風捉影例句】
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一》:“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六十九:“忠信者無一毫不實。若有一毫之不實,如捕風捉影,更無下工處,德何由進?”
明。李東陽《麓堂詩話》:“唐人不言詩法,詩法多出宋…而天真興致,則未可與道,其高者失之捕風捉影,而卑者坐於黏皮帶骨。”
明。張居正《乞鑒別忠邪以定國上疏》:“若被黜者一一求其所以得罪之故,捕風捉影,捏造流言。”
【捕風捉影造句】
娛樂記者每天都在圍繞著明星找新聞,有時侯根本就是在捕風捉影吸引大眾眼球。
身正影不斜,對于那些喜歡捕風捉影的無聊人士只要你認為自已是正確的就不用去理會他。
捕風捉影的成語故事3【出處】
宋代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漢成帝二十歲做皇帝,到了中年后還沒有兒女,這在中國封建社會上算得上是一件大事。漢成帝自己也十分焦慮,食不安,寢不眠。有人便大講迷信,勸漢成帝求神拜祖。漢成帝開始慢慢地熱衷于搞祭祖活動,疏于朝政。而那些獻策者和神婆巫漢就輕而易舉地獲得了高官厚祿。
長安郊外的上林苑,成了漢成帝大搞祭祖活動的地方。每次祭祖活動都搞得隆重而鋪張,浪費了許多錢財不說,根本就沒起作用。漢成帝身陷不能自拔。
朝中有一位叫谷永的光祿大夫,字子云,長安人,看到這種情況后,他十分擔心。他再三思考,冒著殺頭的危險,勇敢地上書漢成帝,直言陳述自己的觀點,奉勸漢成帝早點清醒過來。在奏章中,他這樣寫道:
“對于明了大地本性的人,神怪根本迷惑不了他,對于知曉萬物道理的人,行為不正的人根本逃不過他的眼睛。現在有些人大肆宣揚祭祖的方法,大談神仙鬼怪,仿佛世界上真有仙人,真的有長生不死之人,真的可以滿足所有人的愿望。可是,如果真的要去尋找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那些都是虛無縹緲的,好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根本不可能得的到。古代賢明的君主都不聽這些話,而圣人也絕對不說這種話。”
“周代史官想用祭祀鬼神的辦法幫助周靈王得到各路諸侯的朝圣,其結果是周王室衰落的更快、更慘;楚懷王祭祀鬼神,不可謂不隆重、不虔誠,求神靈保佑他打敗秦國的軍隊,結果不但自己做了秦國的俘虜,而且連楚國的土地也全部被秦國吞掉;秦始皇統一天下后,為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特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藥,結果也是一去不復返,而秦始皇得到了天下人怨恨的結果。”
“從古到今,所有依靠求仙訪道來實現和滿足自己愿望的帝王將相,根本就沒有一個實現的。希望大王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為不正的人干預朝廷的事了。”
漢成帝看完這則奏章,掩卷沉思了良久,他為朝廷有這樣的忠臣而感到欣慰,也認為谷永說的很有道理,便服從了他的建議。
釋義
捕風捉影這則成語的字面意思是逮住風,抓住影子。實際上是指不可能做到的事。現比喻說話做事沒有確切的事實根據,無事生非,偏聽偏信。
捕風捉影的成語故事4出處:《漢書·河間王傳》。
意思:從實際情形動身,不夸張,不縮小,準確地看待和處置問題。瑞也指依據實際情況,探究事物的法則性,意識事物的實質。
劉德是漢景帝劉啟兒子,封在河間(今河北河間縣一帶)為河間王,逝世后謚獻,所以稱“河間獻王”。
劉德珍藏了很多古籍,其中有不少是出高價拉攏來的,由于自秦始皇焚書當前,古文書籍比擬少見。有些文人,據說河間王愛書好學,就把先人遺留的先秦舊書,拿去獻給他,有的還因而投奔他,幫他一起研討。
有一次,劉德進京(那時京城在長安,當朝天子是他的哥哥劉?,即漢武帝)。他同武帝跟學官們念叨古代學術的一些情理時,曾得到好評……班固的《漢書·河間獻王傳》先容劉德時說:“修學好古,捕風捉影。”
到了唐代,有一位名叫顏師古的學者,給班固的這句話作了注解道:“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務必要有事實為根據,以求得正確的論斷,這就叫做“故弄玄虛”。從這句成語字面自身的意思來說,這樣說明是對的,然而劉德的學習立場是否果然“嘩眾取寵”,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關于斜風的詩句有哪些
1、斜風細雨不須歸——唐代張志和《漁父歌》
2、斜風細雨不須歸——唐代張志和《漁父》
3、斜風細雨不須歸——宋代蘇軾《浣溪沙(漁父)》
4、斜風細雨不須歸——宋代黃庭堅《鷓鴣天》
5、斜風細雨不須歸——宋代徐俯《浣溪沙》
6、斜風細雨不須歸——宋代徐俯《鷓鴣天》
7、斜風細雨不須歸——宋代朱敦儒《浣溪沙(玄真子有漁父詞,為添作)》
8、斜風細雨不須歸——唐代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9、斜風細雨不須歸——宋代黃庭堅《鷓鴣天·西塞山邊白鷺飛》
10、寒食東風御柳斜——唐代韓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11、風前橫笛斜吹雨——宋代黃庭堅《鷓鴣天·座中有眉山隱客史應之和前韻即席答之》
12、東風吹柳萬條斜——唐代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13、鷓鴣風里欲偏斜——元代白樸《駐馬聽·吹》
14、好是日斜風定后——清代王士禎《真州絕句》
15、斜山柏風雨如嘯——唐代李賀《老夫采玉歌》
16、斜風細雨作春寒——宋代朱淑真《江城子·賞春》
17、柳帶東風一向斜——唐代李山甫《寒食二首》
18、橫風吹雨入樓斜——宋代蘇軾《望海樓晚景·橫風吹雨入樓斜》
19、斜日庭前風裊裊——唐代張祜《櫻桃》
20、斜雪北風何處宿——唐代李群玉《江南》
21、煙柳風絲拂岸斜——唐代雍陶《天津橋望春》
22、酒寒風冷月初斜——唐代曹唐《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23、渺渺斜風吹細雨——宋代蘇軾《漁家傲(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
24、風灘斜起避驚濤——唐代陸龜蒙《歸雁》
25、竹映風窗數陣斜——唐代唐彥謙《竹風》
26、斜風雨細江南岸——宋代晁端禮《踏莎行·萱草欄干》
27、晝日無風也帶斜——宋代蔣捷《南鄉子(黃葵)》
28、疏雨疏風斜照低——清代王夫之《雨余小步》
29、樓上北風斜卷席——唐代崔玨《岳陽樓晚望》
30、風高斜飐浪紋開——唐代秦韜玉《釣翁》
1、微風燕子斜——唐代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2、微風燕子斜——清代王國維《人間詞話七則》
3、風細柳斜斜——宋代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4、又斜風細雨——宋代李清照《念奴嬌·春情》
5、為逐春風斜——唐代李白《古意》
6、迎風一半斜——唐代李世民《望雪》
7、雙燕舞風斜——宋代萬俟詠《訴衷情·送春》
8、隨風一向斜——唐代盧延讓《雪》
9、秋風落日斜——唐代杜甫《禹廟》
10、斜風溯狂瀾——宋代陳允平《紅林擒近·壽詞·滿路花》
11、輕燕受風斜——唐代杜甫《春歸》
12、斜風吹細雨——宋代袁去華《東坡引·隴頭梅半吐》
13、斜影風前合——唐代李嶠《雨》
14、風斜著物鳴——唐代錢起《江行無題一百首(一作錢珝詩)》
15、風斜著物鳴——唐代錢珝《江行無題一百首》
16、風擺戟衣斜——唐代劉禹錫《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同用家花車斜四韻)》
17、揮袖向風斜——唐代劉禹錫《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同用家花車斜四韻)》
18、風起釣絲斜——唐代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19、搖曳逐風斜——唐代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20、風條出柳斜——唐代陳叔達《早春桂林殿應詔》
21、春風狹斜道——唐代孟浩然《美人分香》
22、風前徑竹斜——唐代杜甫《草堂即事》
23、斜風閃燈影——唐代劉禹錫《酬樂天小亭寒夜有懷》
24、風添舞影斜——唐代趙存約《鳥散馀花落》
25、巖風樹勢斜——唐代杜牧《宿東橫山瀨》
26、風清日又斜——唐代李中《江村晚秋作》
27、一種逐風斜——唐代楊希道《詠舞》
28、斜日起微風——唐代皎然《若邪春興》
29、一種逐風斜——唐代楊師道《詠舞(一作楊希道詩)》
30、絲雨帶風斜——唐代周彥暉《晦日宴高氏林亭》
31、斜影半風薰——唐代蕭穎士《早春過七嶺,寄題硤石裴丞廳壁》
32、春風狹斜道——唐代孟浩然《美人分香》
33、風柳萬條斜——唐代張眾甫《送李司直使吳(得家花斜沙字,依次用)》
34、風息斜陽盡——唐代司空曙《九日洛東亭》
35、春風戲狹斜——唐代劉復《春游曲》
36、風光片片斜——唐代元稹《景申秋八首》
37、風光片片斜——唐代元稹《景申秋八首》
38、風飏酒旗斜——唐代白居易《春末夏初閑游江郭二首》
39、日斜川風止——唐代鮑溶《悲湘靈》
40、巖風樹勢斜——唐代許渾《宿東橫山(一作東橫小瀨)》
41、風逼雁行斜——唐代馬戴《江行留別》
42、東風細雨斜——唐代李頻《春日南游寄浙東許同年》
1、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細雨斜風作曉寒——宋代蘇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2、斜風斜雨人增老——近代馬君武《譯囂俄重展舊時戀書之作》
3、斜風斜雨竹房寒——明代王稚登《答袁相公問病二首》
4、莫說斜風兼細雨——唐代吳融《風雨吟》
5、斜風吹雨打篷窗——宋代陳宗遠《靈溪舟中風雨》
6、斜風細雨到來時——宋代蘇軾《西塞風雨》
7、斜風細雨吳天遠——宋代釋行海《風浪阻行再獲聚首故作是詩》
8、復畏斜風高不得——唐代王建《秋千詞》
9、斜風細雨不須歸——唐代張志和《漁父歌》
10、斜風閃燈影——唐代劉禹錫《酬樂天小亭寒夜有懷》
11、細雨斜風獨自歸——唐代李群玉《南莊春晚二首》
12、細雨斜風獨自歸——唐代李群玉《南莊春晚二首》
13、斜風應不等閑吹——唐代皮日休《開元寺佛缽詩》
14、斜風吹敗葉——唐代杜荀鶴《秋宿山館》
15、斜風吹敗葉——唐代杜荀鶴《秋宿山館》
16、斜風細雨江亭上——唐代韋莊《題貂黃嶺官軍》
17、斜風飄雨三十夜——唐代皎然《暗思聯句》
18、斜風細雨不須歸——唐代張志和《漁父》
19、日斜風定更離披——唐代張泌《惜花·蝶散鶯啼尚》
20、渺渺斜風吹細雨——宋代蘇軾《漁家傲(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