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印跡之冰湖
我常發(fā)現(xiàn)我的記憶力不太好,才過去沒幾天的事情,就會忘得一干二凈。有時又發(fā)現(xiàn)我的記憶超強,比如某某好些年前說我丑,我便記恨到現(xiàn)在。所以我想,大概不是我的記憶力不行,是我懶得去記憶吧。
雨崩冰湖篇,原本我想了三個開頭,想具體地說說我們是怎樣開始,怎樣到冰湖的。是從前一夜里在天花板上“咚咚、咚咚”挖墻的山鼠開始,還是從來自雪山“嘩啦啦”流淌的雨崩河開始?是從那一片結(jié)著累累碩果但果實酸澀到臉都變形的沙棘林開始,還是從走在軟綿綿的騾子走過的森林野路開始?每當寫到一半,我就寫不下去了,大腦一片空白,好像后面的記憶都消失了。我猜,我是忘記了從哪里開始。
簡而言之,從雨崩走到冰湖,那條路線并沒有什么難度,因為已經(jīng)有成千上萬人和成千上萬只騾子走過,茂密的森林被硬生生踩出一條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真是用在哪里都行得通呢!現(xiàn)在的雨崩徒步已經(jīng)很成熟,有一點點運動經(jīng)驗的人都可權(quán)當秋游去走。我也聽很早之前就去雨崩徒步過的驢友說,那時候的條件相當艱苦,走的路簡直需要自己拿砍柴刀開辟,還需要自己背帳篷,連個像樣的廁所都沒有,晚上又冷又潮,捧著泡面瑟瑟發(fā)抖。后來雨崩徒步的人多了,周邊產(chǎn)業(yè)也帶動起來,客棧、餐廳這種最基本的商業(yè)模式運轉(zhuǎn)起來,到后來有一條山路可以通車,雨崩徒步漸漸的失去了最原始的味道,在他們眼里漸漸變得無聊。我聽著,覺得既可惜,又幸運。可惜我沒有在雨崩最原始的時候就遇見它,幸運我在它還沒有被過度開發(fā)的時候就遇見它。
也許是徒步的過程稍顯輕松,我有閑心去記得路上的每一個元素,卻又說不出它們除了是它們本來的樣子,還有什么特殊。我唯印象深刻的,是在距離山頂兩百米處因海拔升高而出現(xiàn)的難受的喘息,還有躺在冰湖邊安心曬太陽的段暫時光。
去冰湖的整段路上,我是緊緊跟著那對將要去登哈巴雪山的夫婦身后的,期間也與一些體力好的散客為伴,比如一位友善的“獨行俠”妹子,還有兩位平時愛跑馬拉松的姐姐,因為我們在路上不常停歇,所以與其他隊友很快拉開了距離。
沿著山路爬上陡坡,到海拔3560米處,突然出現(xiàn)一片地勢平坦的杉樹林,視野開闊,旁邊豎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梅朵崩頂:鮮花壩,相傳這里是卡瓦格博神的鍋莊舞場。”“梅朵崩頂”有藏文、中文、英文翻譯,而后面?zhèn)髡f那句話卻沒有藏文,我在網(wǎng)絡上也查不到這個傳說的具體細節(jié),細想來也蹊蹺。不過暫且當它是真的,想到莊嚴的卡瓦格博神幻化成人形,而這人形在我腦海中應當有著寬厚的胸膛,樹樁一樣粗的手臂,黝黑的肌膚,濃密漆黑的長發(fā),最好再加上一些保留神秘感的絡腮胡,有著這一形象的山神在山野中跳舞就覺得不可思議又萌趣橫生。
聽聞,在原始宗教信仰中,人們通過跳鍋莊舞把祈求、祝愿傳給神靈,還可得到神靈的感召和庇佑,因此跳鍋莊舞即為原始先民在祭祀神靈時與神靈溝通的方式。所以說不定,卡瓦格博神真是他們的舞蹈藝術(shù)啟蒙者呢!很難說卡瓦格博神一定是一位彪悍大叔的形象,更有可能,他是一位風度翩翩、神明爽俊、氣宇不凡的舞蹈藝術(shù)家呢!看看現(xiàn)在的卡瓦格博峰,那刀鋒似的山沿不就像少年輪廓分明的下顎角么?想著想著,我突然笑了,笑我自己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在想象神的形象。人的形象,是按著各自的功能搭建肢體,呈現(xiàn)最巧妙的聯(lián)結(jié)關(guān)系。而神的形象,在凡人腦袋中實在是太模糊了。神的形象,不是光有血和生命就足夠,還需要具備源頭、能力、復原、保護、靈、痛、終等等條件,缺乏其一,則化為灰燼。又有可能,神的形象是那么極限,簡單,就像人體,像老鷹,像樹木,神可化作萬物。萬物皆可為神。
一陣刺眼,一道強烈的陽光從樹林高處射下來,像箭一樣,我本能地低下頭,閉上了眼睛。感覺自己恍惚了好久,好像剛?cè)ミ^一個很遠或者很長久的空間,去與神對話,但是是過了一秒?一分鐘?還是一小時?我已不記得了。
翻越埡口,跟隨一只白色的騾子到達笑農(nóng)大本營,與牧場的牦牛一起共進午餐。不同的是,它們吃的是由雪水灌溉長大的新鮮的牧草,而我吃的是來自內(nèi)蒙古的包裝牛肉干。看它們低著頭,厚厚的舌頭卷起一把青草,放進嘴巴里,“吧唧吧唧”享受的樣子,我也好想來上一口。不!不是吃草,當然是熱騰騰的牦牛肉火鍋了!
稍坐片刻,走過一片荊棘叢,流水潺潺,在秋山淡水間向著最后一個山頂進發(fā)。腳步并沒有變慢,但是身體早已滲出汗液,沒有多余的力氣與趕騾子的藏民邊走邊聊,再后來,走一段就得歇一歇,大口大口地喘氣,待呼吸稍平穩(wěn)后,又向上攀爬,到一起走的那位大哥說他妻子和我的嘴唇都有點發(fā)紫了,于是大哥放慢了腳步。就我自己而言,爬山變得越來越吃力,倒不是腳上肌肉的問題,而是上半身,需要花費更多的力氣去大口呼吸,如果不那樣做,腦袋里會放空,然后暈眩,最后嗡嗡響,好像有一千只螞蟻在腦袋上爬行。雖然我一直控制著自己的節(jié)奏,不加速也不減慢,但是胸腔里的氧氣好像從某個我看不見的洞漏出去一樣。“就快到山頂了,再堅持一下!”這句話我不知道對自己說了幾次,可能每隔五米,也可能每隔一米就說一次,但是預示終點的那塊藍牌子一直像只高傲的山鷹一樣,站在山崗一動不動,俯視著我。最后我終于承認:“我快走不動了。”“豆豆,把你的包給我。”沉沉的腦袋上空傳來聲音。我一抬頭,只見大哥在我前面伸出手。我不好意思,逞強說背的動,包不重,但大哥還是堅持要幫我拿包。雖然我的背包真的不重,但在放下包的那一刻,我仿佛卸下千斤重擔,身體就像充上了電,一大步一大步地走上石階。內(nèi)心更是對大哥的紳士、幫助充滿感激。
真正走起來,真的沒有多遠的距離,大概不到十分鐘,便到了山頂。我已緩過來,馬上從大哥那里接回我的背包。原來不止身體有極限,思想也有極限。當你完完全全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的身體就更不相信你了。而別人雪中送炭似的幫助,或許就是你繼續(xù)下去的理由。勿以善小而不為,古人的智者是多么簡單而又真實啊。
雨崩冰湖,是一個被冰川、峭壁和山梁包圍住的碧綠海子。山梁一側(cè)也就是我們徒步翻越的地方,高山草甸,蒼茫茫的一片暗黃色,在陽光下靜靜守護著。冰川上千百年的積雪融化成雪水,沿著幾乎垂直的峭壁流淌下來,那一道道從天而降的花白的流水,像是藏民手中潔白的哈達,吉祥、圣潔;又像是從母羊、牦牛漲大的乳房里擠出的汁液,流下來,匯聚成一灘湖水,養(yǎng)育著雪山下的的萬事萬物。
不知是否因為天氣特別好,陽光特別明媚的緣故,湖面太過于平靜,靜得像一面鏡子,沒有一絲波瀾。我努力想從湖面上看出一些白云、雪山的倒影,可怎么也看不見。冰湖像一個隱藏在碧綠幕布后面的黑洞,吞噬了一切。這一想法使冰湖看上去那么神秘莫測,讓人惶恐不安。也就是在今年九月份的時候,有兩位驢友因為太靠近冰川,被突然崩塌的冰蓋砸中,不幸遇難。他們的身體還來不及反抗,就被吞噬了,脆弱得像水中的倒影,一碰就碎。每一年都有驢友因為各種原因造成傷亡,最不幸的就是那些永遠留在自己喜愛的徒步路上的遇難者,還有他們的家人、朋友。所以我們在探索大自然的時候,一定要格外注意,禁止做一切可能發(fā)生意外的事情,你的大膽并不能保全你的性命,只有小心翼翼,還有對大自然的敬畏心才可以讓你快樂到來,平安離開。上山之前,我們的領(lǐng)隊阿俊就再三強調(diào),不要靠近冰川,所以我們沒有一個人繞過冰湖走到冰川都只是在較安全的湖的一側(cè)觀賞。我們像乖孩子一樣輪流與冰湖合影,然后在風和日麗的午后,在湖邊,挑選石頭慢慢壘起一座座小山似的瑪尼堆。這一塊石頭代表著健康,那一塊石頭代表理想,還有一塊石頭代表快樂,再來一塊石頭代表財富……我們都是有著許多貪婪愿望的凡夫俗子,我們將愿望寄托于一塊塊石頭,于是石頭富有了一條條生命。可能就是因為承載著太多生命,冰湖才顯得特別莊重、嚴肅。冰湖邊的瑪尼堆,無不是在警示一些得意忘形的人們,要對自然心存敬畏!
也許真的有些疲憊了,我脫掉登山鞋,“大”字形躺在湖邊的石灘上,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海邊曬日光浴。陽光灑下一些碎鉆,我緊閉的兩片眼皮子變得越來越薄,泛著紅色的亮光,過一會兒,紅光里出現(xiàn)漩渦,一個、兩個,然后是千千萬萬個,由大變小,從近到遠,周圍的聲音也變成蜜蜂一般的嗡嗡聲,直到我昏昏欲睡。過了一段時間,我感覺自己像飲了紅酒一樣微醺,兩頰變得紅潤,喉嚨有些干涉,皮膚感受到一陣清涼。睜開眼睛,發(fā)現(xiàn)在雪山的最高處,潔白的冰雪像濃霧一樣升騰而起,下面的雪堆有些滑動,那邊緣向下滑得越來越慢,最后終于靜止了。也許是我們的突然造訪打擾了雪山,吵醒了沉睡的冰湖,此地風景雖好,卻不宜久留。于是我們拾掇拾掇,戀戀不舍得離開了。
我們返回雨崩村的時候,即歡心又放松,沿途見到各色各樣的野蘑菇。那些蘑菇,有的細長挺拔,亭亭玉立,像撐著傘的小姑娘,有的全身暗紅,菌傘帶粉,一看就像會巫術(shù)的惡婆婆,還有的粗壯結(jié)實,香氣宜人,不知是否是引人誤食的毒玫瑰。那些蘑菇,隱士一般躲藏在綠茸茸的苔蘚里,有的在樹邊,有的在石縫。我一時興起,當起采蘑菇的小姑娘,但是卻沒那膽子去吃它們,我可不想增加因為誤食毒蘑菇而出現(xiàn)奇奇怪怪幻覺的經(jīng)歷。不過更有意義的,倒是發(fā)現(xiàn)蘑菇,采蘑菇的過程呀!
晚飯過后,大家圍在一張大圓桌前,各來一桶藏藥泡腳,洗去一天的風塵。除了我們,還有其他人也圍著火爐,圍著茶幾在泡腳,這一下可把老板給忙壞了。“老板!加水!”“老板!水涼了!”“老板!我也要加水!”喊著要加熱水的聲音此起彼伏,見老板那焦頭爛額,東奔西跑,一時忙不過來的樣子,大家都無情地哈哈大笑。老板扔下水壺,假裝生氣地說:“我不來伺候了!”這一來,便使我們的笑聲更加快樂,更加豪放了。陣陣爽朗的笑聲穿透屋頂,伴著繁星,伴著皓月,在雨崩的夜里飄飄蕩蕩。
夜鶯與玫瑰全文
《夜鶯與玫瑰》全文: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一個年輕的學生要獻上一朵紅玫瑰才能與心儀的姑娘共舞。當夜鶯聽到年輕的學生因無法采得一朵紅玫瑰而悲泣時,以為學生正是她一直在歌唱和尋找的真情人。于是,為了幫助學生達成愛情愿望,夜鶯毅然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之血培育一朵紅玫瑰。
在一個寒冷而寂寥的月夜,夜鶯將胸脯緊緊抵住一根紅玫瑰樹的尖刺,讓尖刺深深插入自己的心臟,并在月色里徹夜吟唱。夜鶯鮮紅的心血慢慢流入紅玫瑰樹干枯的經(jīng)脈,帶血的玫魂終于在寒冬里怒放了,但夜鶯卻跌落在茂盛的草叢中,懷著對愛情的希望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教授的女兒得到學生送的紅玫瑰后,還是嫌他太窮,因而拒絕了他的愛情。于是,憤怒之下,學生把夜鶯用生命換來的血色玫瑰扔到了大街上,玫瑰掉進了陰溝里,一只車輪從它身上碾了過去。
擴展資料:
《夜鶯與玫瑰》創(chuàng)作背景:
王爾德生活在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工業(yè)革命正在英國如火如荼地進行。整個社會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劇變,物欲橫流金錢至上,“唯利是圖”之風彌漫了大不列顛的各個角落。自19世紀初資本主義制度在西歐確立后的數(shù)十年間,給社會心理造成了巨大影響。
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那種社會里資產(chǎn)階級抹去了所有一切最被尊崇的職業(yè)上面的神圣光彩。它把醫(yī)生、律師、牧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拿錢雇傭的仆役”。
王爾德面對當時社會的拜金主義風氣、市儈哲學和虛偽的道德,在童話《夜鶯與玫瑰》中描繪了一個虛構(gòu)的故事.以此來揭示了英國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guān)系和由此產(chǎn)生的種種丑惡現(xiàn)象。追求心靈的唯美世界,以藝術(shù)之美來對抗庸俗的社會現(xiàn)實。
《夜鶯與玫瑰》作者簡介:
奧斯卡·王爾德,英國作家、戲劇家、詩人。他生于都柏林,畢業(yè)于牛津大學。雖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稱,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兩本童話集:《快樂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載入英國兒童文學史冊。
在王爾德的墓碑上,他被譽為“才子和戲劇家”。的確,他是當之無愧的戲劇家。在他事業(yè)的頂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幾部大戲,如《溫德摩爾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時絕唱。
忽如一夜春風來全詩
全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釋義:
北風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飄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爭相開放。
雪花飛進珠簾沾濕了羅幕,狐裘不保暖蓋上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的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上。
無邊沙漠結(jié)著厚厚的冰,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出自: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擴展資料
岑參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于此期。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zhàn)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
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jié)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前四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了一夜盛開的梨花,和美麗的春天一起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即”、“忽如”等詞表現(xiàn)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情形。
中間兩句為第二部分,描寫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體現(xiàn)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并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的意味。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xù)到暮色來臨。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平淡質(zhì)樸的語言表現(xiàn)了將士們對戰(zhàn)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描寫了對友人惜別之情。
岑參的詩想象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抒懷及贈答之作。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fā)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diào)。